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工作调动、跨省搬家、卖房子,我还因跟腱断裂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住院。跟腱断了之后,我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竟然是“终于可以给果壳病人投稿了”。
矫健的身躯在空中完美跳投后垂直下落的瞬间,只听见“噔”的一声,我就坐倒在了地上。事后才知道,其实只有我自己听到了声音。
“
完犊子了,跟腱断了!
”我心里默念到。
用手一摸,和右脚一对比,我发现左脚的“筋”摸不到了,也看不见了。在场的球友纷纷表示“不能吧,就这么一下”。可不就是这么一下,换别人基本都是崴脚,可跟腱断裂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我脑门上。
这里强调一下,大家遇到跟腱断裂的情况,
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千万别强行用伤脚走路,不动最好
。
断裂的情况下走路,断裂部位两头的跟腱会回缩,回缩太多会增加手术难度,伤口也会更长。
虽然我当时不知道这些,但下意识告诉自己不能走路,是两个球友把我架上车的。俩人都比我高,我脚根本不会沾到地,尴尬至极。对了,跟腱断了一点都不疼!
球友把我送到最近的医院,媳妇儿大人已经等候多时,租了个轮椅就这么把我推到了急诊。
等了医生半天,诊断却只用了两分钟。医生用手一摸,“
断了,准备手术吧
”。
我就知道,自己开始的判断没错,安心准备手术吧。
坐在轮椅上等待就诊的我丨作者供图
由于没有床位,当天晚上我们就回家了,利用住院前的时间我和媳妇儿上网查了资料,都准备去北京做这个手术了,家住秦皇岛离北京也不算远。但是一想北京医院人多、床位更加紧张的问题,还是决定先联系医生问问。
通过同学找到了北京的一位医生,咨询了一下是否有必要到北京做手术,收到的答复是:“
没事,常规手术,正常三甲医院都能做。
北京医院床位也紧张,后期康复训练想来再来。手术很简单,主要是康复训练。”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我俩就安心等待床位了。
我运气不错,周五发现跟腱断裂,周日就排到了床位,周一做了一天的检查。看完检查结果后,医生的答复是:“周二手术,准备一下吧。”
周一的检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就是CT确认了周围骨头没有受伤,B超确认了跟腱断裂位置,还好跟腱回缩得不是很厉害。我还问了医生能不能做微创手术,得到的回答是我这种情况不能,得做开放性伤口手术。
好吧,医生都这么说了,这一刀是躲不了了。“人在球场飞,刀在后面追”,说实话因为打篮球我可没少“挨刀”。
周二,阴天,焦急,等待。
术前准备时,护士就告诉我第二天手术之前不能进食、喝水,术后12小时才可以喝水。从周二早上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下午3点,护士终于来推我了。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进手术室,进去之前要打点滴,至于打的什么我也没问,因为护士蛮凶的。不过她其实只是嘴上凶而已,也是怕大家乱动掉了针。所有等待手术的病人都是她负责打点滴,给我找血管时她费了半天劲:“
你这血管真细,像小姑娘的。
扎上就别拔了,别人可不像我扎这么准。”
我一个大小伙子听完满脸惭愧,都被说成小姑娘了,不过我谨遵医嘱没动。
被推进手术室后发现,真冷啊。手术是全麻,护士让我脱得只剩下内裤,尴尬地躺在无影灯下,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麻醉医生找家属签完字就开始执行了,我就听见“你一会儿就睡着了”,然后就啥都不知道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2个小时以后了。后来从主治医生那里了解到,手术时间大概也就30分钟,加上麻醉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一共1小时,因为是全麻术后还需观察1个小时,等清醒后再把我推出手术室。
恍惚之间,我感觉浑身发冷,一直打寒颤。媳妇儿说当时把她吓坏了,从被推出来到被抬上病床,我一直发抖,连牙齿都在抖,她还以为出啥事了。结果问了医生才知道,是因为手术室太冷,冻得。
“别睡了,醒醒!”媳妇儿一直叫我。麻药劲真正过去已经是半夜了,我睁开眼看到了支具固定的腿,望着头顶的点滴,长叹一声“这麻药劲儿可真大,啥都不知道”。
那一夜忙坏了媳妇儿,她一直盯着点滴,没液了就得联系护士换药,在这里道一声“媳妇儿,辛苦你了”。
住院的几天着实痛苦,为了让媳妇儿可以回家休息,每天我都是尽量在白天输完当天的点滴。除了打点滴,每天还有两次红外线理疗,为得是促进伤口愈合。
这期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上厕所。
小便尿壶解决,大便到卫生间,拄着拐,拖着不能动的左腿,一次下来衣服都湿透了。洗漱则全靠湿巾,实在没有那么大勇气到卫生间里洗澡了。
我实在扛不住了,问医生啥时候能出院。医生说:“明天换药,看看伤口愈合情况再定。”就这样我双手合十祈祷着伤口能够快点好。
周五一早医生过来了,帮我拆了支具和绷带,看了看伤口说:“
愈合得不错,换个药就可以出院了。
记住两到三天换一次药,用碘伏清洗伤口,盖上纱布,三周以后过来拆线”。就这样我的住院阶段结束了,撒花,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就是我跟腱断裂的第一阶段,从受伤到住院再到出院,其实还是挺快的,加起来就一周的时间。接下来的康复训练才是真正痛苦的开始,不管生理、心理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跟腱是人体小腿后下方最强大的肌腱
,主要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即足尖下垂,足背远离小腿前面),
对于行走、跳跃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跟腱断裂高发于30~50岁的男性。除了运动员,还有两类人群是跟腱断裂的高发人群,一类是平时生活处于相对静态而间断性参加高强度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长时间进行低强度体育活动的人。激素的使用、痛风、肥胖也是跟腱断裂的高危因素。
造成跟腱断裂的原因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等。
直接暴力如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间接暴力有跑跳运动损伤,如翻筋斗、跳起投篮、跳远等,小腿三头肌猛烈收缩,导致跟腱断裂。
运动状态下,跟腱断裂多发生于踝关节背伸位(足背靠近小腿前面)进行弹跳或蹬踏动作时。
患者常感觉足跟后方有棒击感,随即出现提踵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行走困难并伴有跛行。
跟腱处可扪及跟腱连续性消失及局部的凹陷,即作者所说的“筋摸不到了”。
接下来的几小时或几天内软组织逐渐肿胀,踝关节后方可出现瘀斑。
因此,运动过程中后足有棒击感并伴有疼痛、跖屈困难的患者应尽快至医院就诊,明确或排除跟腱断裂的诊断。超声检查可明确跟腱是否断裂及断裂的位置,核磁共振成像可进一步检查判断跟腱变性的程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可达到基本满意的效果,但是跟腱愈合后强度降低,再断裂率较高(1.7%~10%),但无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