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艺术“有爱”,艺术“无碍” ·  2 天前  
北师艺家人  ·  艺术与传媒学院第25届研究生会集合完毕! ·  3 天前  
艺术世界 ArtReview  ·  ARC ... ·  6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观演|“大熊猫”为何让那么多艺术家翘首以盼? ·  4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李清照》启幕艺术节,诗意舞台绘就宋代美学画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镜中之镜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0-22 13:11

正文



真正去感受


与其说是一个画展,更想呈现的是画作背后一个勇敢的人。饱满的生命体验,探寻,碰撞,沉淀自然流淌至笔端,哪怕只是些微片段,也是温柔,也是勇气,也是鼓励,你,我,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勇敢的人。

—— Iris Garden Art 策展笔记

镜中之镜


艺术是神的东西。”艺术家罗韬说,“从古至今,它是一个人跟神、跟自己、跟自然在精神上的连接,很难被价值化。”关于艺术,关于作品,罗韬还有很多思考,以下是与其对话的部分摘录:

1. 《镜中之镜》个展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听起来很神秘,背后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故事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罗韬:神秘是我第一次听到对这个名字的评价。从我的角度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向外打开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同于那些特别直接的打开,它是通过中国东方传统园林里一景透一景、层层叠叠展开的,有一种意向在里头。它对于我来说更意味着一种人生的内在心灵之旅。它不是一个直接的体验,可能是走过之后回头看,或者走过很多路后再回头看,是一层一层的感受,然后把这个场景串起来的感觉。所以说镜中之镜,就像在想象中千面镜子,一层一层的镜子,不同的映射。在我们的生活里,在一个实际的镜子里,可能看到的只是自己,但在生命里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个自己,每个自己都带着不同阶段的故事。


展览现场

2. 我们知道这次个展的名字是您的作品之一,但看到这幅作品后很难将名字与作品建立关联,可以分享一下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吗?


罗韬:这幅作品是我 2007 年的一个系列里的第二幅,那时候因为我刚刚进入禅修,打坐刚一年多,其实很长的时间属于摸索的阶段,我的生活很多方面都是围着这个展开的。所以那时候这个系列的作品,我是以一个植物为主题,花了3年时间,总共画了4幅画。这幅画呢,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是第二幅。三个月时间每天坐在这株植物面前写生,伴随着这个植物的成长,我的画也在不停的变,每天这个状态,对我来说就像打坐一样,就像我的一个冥想,或者说是花跟我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冥想,在我的作品里面呈现出来,我的画布就像一个镜子,一个动态的一个镜子,一个记录,就把这个整个的一个过程记下来。


其实您更像是一个镜子,因为通过您的折射到了这个画布上。


也可以这么说,就是我会认为就是在写生的时候,模特画家画布三方都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创造了一个这样的一个时空,或者是生命的能量在这样互相的流动。


镜中之镜 布面丙烯油画 2007 年

3. 这株植物也是您的一个镜子?


罗韬:对,是的。最后画了三个月后,这个植物死了,我觉得它的灵魂到了画布上。但当时我并没有想到 “镜中之镜” 这个名字,因为 “镜中之镜” 实际上是一首音乐的名字,是爱沙尼亚一位很有名的当代作曲家阿波帕克的曲子。一直到 2016 年,将近十年后,一次偶然,我听到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一下子让我觉得,它不光是对这幅画,可能对我很长一个阶段来说,都像是一首非常单纯的循环音乐。

4. 其实这幅画,也代表着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罗韬:对。或者说每一幅画,在不同阶段都如同 “镜中之镜”,是我生命的映射和当下的感受。过了一年、两年或三年后,或许你已经忘了这件事,但在某一天因为展览要考虑作品时,又会重新关注某些画,一些印象便会浮现出来。这些印象既清晰又遥远,就像经过无穷无尽折射的镜子,出现一个新的影像在我面前。所以我与这幅画又产生了重新的连接。


Athina 布面丙烯炭笔 2017|2024 年

5. 在这次画展中,我们看到您的绘画风格在不同时期非常不一样。在大家常规的认知里,一个画家应该有固定的方式、标签或形式。但您的创作过程和形式在别人眼里似乎有点任性,好像没办法找到一个固定的风格与 “罗韬” 这个名字匹配。您怎么看这样的评价呢?


罗韬:我觉得你这话说到了一个点上:大家如何评判一个艺术家?大家的评判以及整个市场、当代社会对艺术家慢慢形成了一个固定观念,即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标签。有些艺术家专门画这个,有些画那个。这可能是对当代艺术家的总体要求,艺术市场也如此要求。但作为个体,或者从对艺术的理解出发,我个人始终不认同这一点。从古至今,看历史上那些真正对艺术有至深理解的人,艺术只是他们人生每一个篇章,或者是他们个人在一个阶段里对世界、对自己的自然反应。除非人一成不变,从小到大一个样子,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人生经历非常单调,从小到大关在一个房间里,但这也不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经历,有些人经历单纯些,有些人经历复杂丰富、起伏很大,人生可能经历很多转折,有些人处于中间状态。不同的状态在每一个阶段的呈现必定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我觉得绘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真正热爱绘画,喜欢画画,这可能是我一生最热爱的事情,它一定是我这一生最真实的投射。如果人生真有作品,应该等到结束时,把所有阶段串起来,那才是最后一幅作品。


展览现场

6. 您有很多藏家,其中有不少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这些藏家是否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与您的阶段性创作作品存在某种关联呢?


罗韬:我觉得是的。我觉得藏家有两种。一种是主流藏家,他们跟着主流导向、市场估价以及对未来价值空间的评判去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其实他们对艺术本身并不太关心,只是可能关心其市场价值。还有一些藏家,因为各种原因,我相信每个藏家都会与艺术家本人在生命中的某些机缘下连接在一起,产生交流。先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对这个人产生认同,或者彼此之间建立某种桥梁,内在产生一种认同感,然后收藏这样的作品。我的藏家基本上是这一类人,因为某些机遇。


7. 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您认为是技巧重要,还是情感或故事更重要呢?


罗韬:我觉得技巧和情感、故事都重要。不过,技巧是靠时间慢慢累积的,这并非追求的目标。因为对于艺术家或者任何从事动手行业的人,比如音乐家、手艺人来说,首先我们是靠手艺,这是基础。而这个基础靠时间,因为你喜欢,每天接触它,时间久了必定会熟能生巧。就像卖油翁,最后能让油穿过铜钱。音乐家、指挥家也是如此。但真正来说,技巧只是一种帮助,就像一艘船,能够载着你在生命的长河里,按照你想要的或者在很真实的状态向前走。所以,这条河本身也很重要,你流向哪里,河存在的意义以及两岸的风景,都来自于内心。


涅槃 布面炭笔丙烯 2017 年

8. 这次的画展,从一进入展厅看到的这幅画,到包括那幅太平洋骑行的画,再到最后最里面用素描线条创作的最新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流淌。在这几个阶段中,你认为对你人生具有很大代表性的阶段在哪些画里有呈现呢?


罗韬:我觉得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人生的每一步其实都很关键,因为在特定的时空里发生的事情、所处的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会塑造出一个不同的能量场和个人状态。只要在艺术创作中忠于自己,表达出来的就是当时的状态。如今回想起来,之前的每一步都很重要,没有一个阶段是在不知道自己干什么的情况下进行的。


罗韬重装走出洛克线

9. 您生命中似乎有很多在别人看来不太理性的决策,比如在做建筑师很成功的时候,突然去学习或者游历,去看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您认为人生中的极限或界限在哪里呢?您身上有太多自己实现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您是瑜伽师、修行者、画家、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师等等,每一样都做得非常好且坚持了很多年。那么您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有限和无限呢?


罗韬:这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觉得我没有这个概念,边界在于你觉得该停的时候就停,在没有这个感觉进入我的头脑之前,如果我喜欢做一件事情,我一定会去做,也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因为喜欢就自然会去做。我从小就是这样,喜欢一样东西就会心无旁骛,排除一切杂音、别人的声音以及周边所有的干扰,这些都不会打扰到我,我会很沉静地做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够纯粹,干扰太多。其实我们的时间都一样,精力方面有些人可能会强一些,但都是人类,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大多数人在一个阶段可能心里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心愿,当这个心愿的声音出来的时候,很快就会有很多其他的声音,然后会消耗大量的精神和精力去听、去判别、去抗争等等,这其实消耗了他们 80%—90% 的精力。而对我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基本上没有。我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马 布面丙烯 2017 年

10. 那这是一种天赋还是刻意训练?


罗韬:这个可能跟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跟我父母对我的影响有关。他们不怎么管我,也不是彻底地不管我,而是允许我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深入探索。一直去寻找自己的可能性或者是与这个世界交互的可能性的方式。


11. 它背后的这个力量和生命力是来自于哪里?


罗韬:来自于每个人自身。所以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不是他要去掌握多少技能,不是多给他什么。经常有一句话叫 “不要输在起跑线”,这是一句很可怕的话,非常可怕。因为对孩子来说,在儿童时期,他们的头脑还没有完善,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生命的元气,就像我们修道,道家所说的 “复归婴儿”,婴儿身上的元气是最原始、最本真的东西。对儿童来说,需要发展和完善这一部分,激发并保留他们生命的元气。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小时候这方面保存得比较好。我父母没有打扰过我,也不在意我的成绩怎么样,完全让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自己的事,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然后我发觉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生命力就像一个发动机。首先,你的发动机可能就变成了 V12 发动机。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可以做三四个人做的事情。同时,你的燃料够,发动机的功率够,那当然在很多事情上,在同样的事情上,可能别人跑 50 米就不行了,而在跑 50 米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声音在拉着他。我可以跑 200 米、400 米、1 千米。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到很极致。然后慢慢到了今天,其实最早不会去想这么多事,做就做了。没有想过自己这一生要完成多少件事情,该怎么样,这些都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喜欢就去做。

12. 您不是一个喜欢计划的人啊?


罗韬:不计划,完全不计划。


夏眠1 纸本炭笔 2016 年

13. 在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很多幅作品完全是没有计划的,一开始只是想先挥出一笔,然后慢慢形成了一个样子。那么,您在人生中是否也和您的画作这一方面非常相似呢?


罗韬:会,会这样的。但是会有一个大的感觉,在 30 多岁之前的时候,我会有这种感受,就是我知道大概要走向哪一条路,但具体怎么样不清楚。很多时候都是内心的一种召唤,感受那种直觉。直觉来的时候,那个声音很强,然后我就做了。如果这些所有的决定,在年轻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按照正常的思维,都是不理性的,都是完全没有理智的一种行为。但是我相信,从现在再回头看,我觉得一个人要相信他的直觉,而不是头脑。你的直觉最终是对的,哪怕当下或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可能会让你体验到失败或挫折,但是最后你会发觉,跟着直觉走没错。而且你的这个精神支撑力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强,因为你很信任自己,而不是信任一些所谓的别人的声音、那些规则等。这是属于你的。


14. 那么怎么样找回和自己直觉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呢?


罗韬:首先你要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热爱的东西,如果你已经没有了,那说明你在成长过程中,被这个社会或者被这个世界影响,慢慢与自己脱离太久,忽略自己太久。只要你能够关注自己内在真正的诉求,你一定会发觉自己内在需要什么。有了喜欢的事情,你就去做,看看能不能坚持。只要你能坚持,这个东西就像一个植物一样,它会成长起来。它的生命力就是你的直觉力、你的信心,都是在这个经历的过程中。如果你真心地去为自己热爱的东西付出、去经历的话,它就会慢慢成长。然后到了一定时间、一定量,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非常满足。

艺术家联名系列

15. 2006 年您创作了一幅名为《山水》的作品,这幅作品似乎开始与时装和时尚跨界了。您有没有想过,在自己人生的这条生命之河中,流淌到现在,居然流进了时尚圈呢?甚至您的作品可能会被洛杉矶的时尚大 V 评论人、巴黎时装周或者东京时装周的人穿上、感受,他们把您的作品放在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领域内。


罗韬:我直到昨天才发现,哈哈,之前从来没想过。实际上,我对时尚一直保持着距离,或者说好像一直觉得跟我没有关系。我觉得这完全是两个圈子,虽然我们追求的路线似乎都跟艺术或多或少有点相关,因为设计也关乎生活。但是在我的概念里,时尚更多的是折射出大众的心态,关注大众需要什么、引领大众未来消费什么的一种状态,好像跟我的整个人生以及我对艺术的理解没什么关系。之前就是没有想过,但是直到做这个展览,看到这幅山水作品,看到 Yucca 贴在朋友圈里的内容,我很震惊,真的非常震惊。我发现这种可能性很棒,然后有了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像以前我的朋友们经常评论的那样,我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在空中飘着的人。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被分隔过,只是看你用怎样的方式去连接。天上的云也好,地上的树也好、草也好,它们本来就在一起。这次我很高兴能看到这个,所以我完全没有拒绝,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16. 其实万事万物都是一团能量。


罗韬:对,它是开放的。其实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颗非常开放的心,谁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呢?有很多你可能过去非常抵触甚至拒绝的东西,某一天就变成了你的热爱,或者让你完全着迷的东西。嗯,谁知道呢。


罗韬采访

17. 创作和修行,有没有有意地去分配时间?


罗韬:嗯,不会有意分配,因为每天练功、打坐等已成为我的日常。18 年了,每天 2 到 4 个小时,这是不管我在徒步,还是在山里面露营都要坚持的事情。跑再累我都要拉伸、做瑜伽、静坐、站桩。这样一来,画画反而变成了慢慢的一个…… 因为画画从我一岁多就开始,已经 50 多年了,这个东西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在我心里,旅行的时候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比如教课,有一段时间可能我就不会画画,但有一段时间,我可能集中精神画一大堆画,然后继续去做别的,变得更随性。嗯,可能就像有些大师说的,到了就像你静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你真正的身心到了一个状态的时候,静不静坐都不重要。我的画画当然远远没有到这个阶段,我相信它是我一辈子的修行,正因为它是一辈子的修行,在心里的连接非常非常深,但它不再变得那么刻意,就是我非要画画。

18. 对于已经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职场生活的人来说,有什么建议可以让他们快速重新找到自己,以及与自己的直觉和自然建立链接呢?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罗韬:这没有最快的方式。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心,当你真正内心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你一定会去做。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只是外在给你一个“应该”“不应该”的教导的话,很难。这是我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人后大概知道的。但是有一个这样的线索还是很重要的,就是你应该去跟自然、跟自己的身体、跟感受连接,而不是跟自己对于利、对于名上的这些欲望去连接。一定要跟身体、跟自然、跟感受连接,比如去山野、去大自然,真正去感受。开始花一点时间在户外,身体去运动,去做跟身体有关的感受的事,可以说是去感受艺术,也可以在时尚、在生活中去感受那些看似根本没有用的东西。其实艺术是没有用的,它不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艺术是神的东西,从古至今,它是一个人跟神、跟自己、跟自然在精神上的连接,很难被价值化。我说的这些东西,就是跟那些你平时觉得“我必须要去挣这个钱,我必须要去成就什么”无关的一些东西,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如果这三项你能够有这个线索,有一天机缘到了,你的内在真的觉得需要的时候去做,我觉得就会改变。


命运之手 青铜雕塑 2002 年

19. 如何看待痛苦和磨难?


罗韬:那是通往觉悟的必经之路。如果你真正要获得快乐,你先要经历痛苦;如果你真的要获得快乐,你必须要担得起磨难。因为我们的人生,在从小到大已经形成的模式,这个模式变成了细胞的记忆,一方面是生命习惯,会习惯性地焦虑,习惯性地一定要今天做这做那。同时,这些所有的习惯又会带来当下的所有不适和痛苦。很多人觉得没意思,很多人觉得活的憋屈,很多人觉得没活出自己,想快乐。但是这是你的细胞记忆、肌肉记忆、身心的记忆,你怎么改变它?它像是一个囚笼,控制、框住了自己。它不会是一个冰激凌,马上就能在快乐中、笑声中、温暖的拥抱中融化。你必须要自己把它打破,要经历这个挣扎,一定会经历,因为这是你的模式。模式本身也就是我们的小我,小我要是死亡,它会甘心吗?


20. 给你带来所有痛苦的东西,也是当下让你快乐的东西,这个怎么理解呢?


罗韬:当然你的很多习惯,你肯定一方面的享受它,但一方面享受的同时你肯定它慢慢带来的后果,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代价。


21. 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理解吗?比如站桩、打坐、静止等,这一系列当下看起来可能是痛苦的行为,是否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给人带来快乐呢?


罗韬:这只是磨练,只是工具,并不能直接指向快乐。但这是一个开始,它会帮助你拥有相对健康的身体,同时赋予你坚强的意志和非常完整的精神。对于你未来的人生,真正的磨难来自生活的各种经历,在其中你必定会经历很多。当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你会比很多人有更强的觉知和承受力,从而突破自己的限制,最终打破的是这个模式。

22. 我看到报道说您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具体是天文学家,对吗?这代表着您小时候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好奇心吗?


罗韬:对,因为我很喜欢看星空,关心天文。从小基本上只要天气晴朗,我就看星星、研究天文、做望远镜观测。


您现在还有这个梦想吗?


罗韬:现在,后来我知道我就像我父母说的,我父亲很了解我,说我不是做科学家的料,而是做艺术家的料,那是对天空神秘的一种本能接近。但我现在还是关心,在我带的课里面,大家也观星,星空下的冥想、月光的冥想,这是跟神秘世界的一种连接。很多人谈到梦想,孩子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但很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明白所有的梦想都要付出努力,而不是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我那时候跟我父母说我喜欢天文,我爸妈就跟我说了一句:“那你要坚持。”

He ipad绘画 2020 年

23. 来看“镜中之镜”展的人各种各样,有第一次看展的。对于这些人有什么建议?你希望来看“镜中之镜”这个展览的人带着什么样的状态呢?


罗韬:千万不要带着一种把看展当作提升身份的心态,或者其他不恰当的心态。如果这个人本身对自己有一定了解,对世界有一定认知,自己很清晰,我相信他是能够看到东西的。那如果是一个闷头闷脑的人,这个展览我不知道他们会看出什么。但这也不是我们能够限制的。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个展览本身,从策展到空间选择,到作品,再到整个主题,它是一个有温度的、开放的,像一个怀抱去拥抱的呈现。我觉得每个人来到这里,至少应该能够放松下来。至于得到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24. 我们也希望有很多人能够过来感受罗韬老师和自然、和生命对话的这一轨迹。


罗韬:我也觉得这次展览的策展方和画廊,真的是这一次的机缘以及各方面的缘分使然。我非常开心,有连接的人自然就连接在一起,然后做了该做的事情,让这些东西发生。

注:展览《镜中之镜——罗韬个人画展》持续到 11 月 10 日,需预约参观。如要到访,敬请添加微信( IRISGARDENART )。




你还可以看生命不是待滋润的荒地 | 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