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小程序推出一周年之际,微信宣布小程序总数已经达到58万个。将近5个月过去了,现在总数应该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了。
这个数字,既多也不多。说它多,是因为才一年时间,小程序几乎就成了创业公司的标配;说不多,要知道2013年的时候,中国App开发者的数量就已经分别达到100万(两大平台的重合率很高,因为一个产品推两个版本的应用很正常)。
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2013年是个很重要的节点:如今中国所有市值或估值过百亿美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2013年之前成立的;与此同时,诞生于PC时代的创业公司,要么在2013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班车(转型),要么选择拒绝拥抱新时代,最终出局。
2013年是中国上一波创业大潮的起点:PC时代再顽固的老炮儿也终于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创业者抓住了最后的红利期。如果把2010年算做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那么它被创业者彻底接受,用了将近4年时间。
今年创投圈开始讲微信互联网,就像2013年流行讲移动互联网一样,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态,不上船就出局。
小程序生态的一个好处是,首先极大降低了开发者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门槛。历来互联网创业者最缺的就是流量,而微信为小程序开发者不仅解决了流量来源的问题,还通过“用完就走、走了再来”的机制设计,呈现出了“流量面前人人平等”的游戏规则。某种程度上,这是为新一波创业公司实现弯道超车的保驾护航之举。
其次在开放与管制方面,至少目前来看拿捏得还是很到位的。开放的前提是去中心化,让每一个开发者、创业者根据自己产品的优劣去获取微信流量,而不是单纯依靠资本或者江湖地位。对于过渡营销或洗流量的小程序,微信处理起来毫不含糊。毕竟只有尊重用户,整个生态才能最终受益。
小程序生态目前的流量池子已经足够大了,接下来就是做大做强开发者规模。一年前小程序上线时,万众瞩目,但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第三方国民爆款的出现;直至去年年底小游戏“跳一跳”的诞生,小程序才算完成一次全民普及教育。而这也是微信团队亲自出手的结果。
所以,接下来小程序生态乃至微信互联网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须迅速让小程序得到增量上的巨大突破;同时还要保证开发者及其小程序的靠谱。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靠谱之所以很重要,在于微信生态与之前几乎所有平台生态都不一样。微信本身是个拥有接近十亿日活用户的超大型社交网络,为开发者解决了流量的后顾之忧;同时又是超过一切应用的线上和线下连接器,为开发者提供了场景的巨大想象空间。
问题是,怎么玩?
还记得2013年前后,很多创业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每个App都要开发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要匹配身价不菲的工程师。对于资源有限、资金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先招iOS工程师还是先招安卓工程师,一度都是攸关生死的选择题。真有不少不自己“玩死”的创业者。
目前微信的做法是,不仅要提供基础设施的搭建,还要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因为小程序所面临的互联网环境,及其相应的运营机制,与App时代已经很大不同,这需要微信做引导和服务。
目前来看,微信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3月份,微信宣布与硅谷前沿在线教育平台优达学城(Udacity)合作,共同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开发”纳米学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