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山Johnson(【PR人】创始人)、Chole
部分文字整理:Chloe
来源:
PR人(ID:PublicRelationship)和PRREN
(ID:PRREN)
(一)
北京时间3月19日晚,董宇辉在直播间访谈张瑞敏。本以为就是“与辉同行”例行的一次嘉宾访谈,增加直播间的文化属性,提供直播以外更多的情绪价值,但没想到这次访谈却出乎意料之外的爆火了——
视频号、抖音各种刷屏——
几乎绝大多数的评论区,都是一片歌舞升平的赞叹——
但真的如此吗?
我也复盘了下董宇辉的总结,基本结论是:当然张瑞敏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包括董宇辉的总结。但问题也是很多,甚至一些就是常识性的错误,不废话,如下——
(二)
相关董宇辉对张瑞敏观点的总结,可以参考这个视频——
以下,我直接截取其中的观点以及我的点评——
1
、所有的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因为城市一直在进化,一直在接受新的事物,接受混沌状态,因此城市会有新的改变,而企业因为人的过度控制让它成为一潭死水。
评:把城市和公司做类比,并通过分析得出城市近乎不朽而公司常常死得快的原因,简直就是“荒谬”
。公司的死亡是因为公司运转的动力是需要利润,当经营在一定时间内不能产生利润,公司无法持续下去,公司破产,也就“死亡”了。而城市寿命更长是因为城市达到一定的阈值能够自循环,城市有足够的企业能贡献足够的税收,维持城市行政及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当然也不是“近乎不朽”,城市也会因为持续亏损不能持续而破产,
比如美国的底特律、英国的伯明翰。。。
如果没有“中央政府救助”,那么,城市也可以死亡,更多的例子因为敏感,就不举例了。
城市的近乎不朽哪里是一直接受新的事物(其实是因为规模效应能够自循环,以及可能的中央政府的救助),接受混沌状态
;现代正常运营的企业,不一样也不断在和市场进行信息、资源、人才的交换吗?怎么就“人的过度控制就一潭死水了呢?”现在还
“人的过度控制就一潭死水”的企业还有多少?反正,我个人认知范围内,很少见这类公司。如果这是小概率出现的公司及公司病态,那么,大炮对准这类极少病态公司的批评,价值又何在呢?
2、时代发展越快,其实企业就消失得越快;因为现代商业更迭速度太快了,如果企业还是传统的模式,它像牛顿力学,它是线性的,一贯的,它是通过控制变量就能得到结果的,你越想因果可控,越容易被大的时代抛弃,反而是像量子力学、布朗运动,你无法判断它下一步在哪儿,它有可能诞生更大的奇迹。“是因为牛顿力学是确定性,量子力学是不确定性”(张瑞敏
补充
)
评:
“时代发展越快,企业消失越快,因为现代商业更迭速度太快了”前半句没毛病,也是常识。不能认同的是后半句,“如果企业还是传统模式,像牛顿力学,线性的,一贯的,通过控制变量就能得到结果”,请问,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以及现在的比如烟草、石油等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可以线性的、一贯的、控制变量、掌控安排好生产就能正常运转,因为后端市场及销售完全不需要操心和考量太多啊。
现代的哪类企业,可以通过“线性的、一贯的、因果可控的”就能维持好经营?
更难以理喻的是“像量子力学、布朗运动”,我不去判断它下一步在哪里,它就有可能诞生更大的奇迹。请问,“不判断下一步在哪里”,“和诞生更大奇迹”是必然关系吗?如果不是,相关性会有多高呢?80%?30%?还是1%?。。。
如果
“不判断下一步”,“和诞生更大奇迹”
是小概率事件,那么,这样的表述,不是毒鸡汤么?
当然,“量子力学”和布朗运动用来比喻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值得商榷,微观世界的逻辑和我们面对的人文社会的宏观环境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用微观适用的定律来指导宏观的现实,这就更离谱了!
3、人是目的,人不是工具。而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通常说的“人力资源”,“资源”是什么?资源是工具。资源和工具是用来实现目的的手段。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就会很少照顾人的情绪,人的体验,因此忽略了人的潜力和能力。这个时候人被脸谱化了,就容易被当成一个螺丝钉。但是在张先生的管理哲学里,人是目的,你给一个人自由,一个人平台,给一人机会,给一个勇气,他其实能自己判断出自己的特点
。
评:“
而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通常说的“人力资源”,“资源”是什么?资源是工具。资源和工具是用来实现目的的手段。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就会很少照顾人的情绪,人的体验,因此忽略了人的潜力和能力。”
这段话最大的问题在于偷换概率。
人力资源=人力是资源=资源是工具=人力是工具=工具就会不照顾人的情绪、体验、忽略人的潜力。
离了大谱了,哪一个做人力资源的会告诉你,人力资源就是不照顾人的情绪、体验、忽略人的潜力?种植园经济的奴隶主吗?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不照顾人的情绪、体验、忽略人的潜力。这个结论太荒谬,都懒得驳斥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聊。
4、大道至简,管理不是作秀。有些管理课程故弄玄虚,把你从明白搞得不明白,会让你着魔。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规划就能做,没有规划就是做不到。所有成功的企业研究到最后,人、事、组织架构的形式都特别简单,但要想把所有都总结成一个公式,那就复杂了。数学是一个伟大的事情,可以前后推导,但有的时候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按照数学来的,你得相信量子力学,如果推出一个产品不让自己脸红,那就说明推出晚了,因为伟大的想法绝对符合市场,打磨5年后再推出,市场已经迭代了,所以要在恰如其分的时候提出
。
评:
“但有的时候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按照数学来的,你得相信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