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评委、得主+两院院士+国内外各大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全球建筑界数十位重量级大咖将齐聚中国美术学院,是为了什么?
2017年4月8日,中国建筑国美之路系列学术活动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将陆续拉开帷幕。活动包括
「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
及
「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
两部分。
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成立十周年为契机,这个在中国建筑届一直非常低调的新学院第一次推出面向公众的大型实验教学展览——
「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
,展览将于4月9日至21日在位于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全馆举行,展现作为中国建筑教育中罕见的整体推行全新教育实验与改革的学院风采。本次展览由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担任策展人。
将于4月8日至4月10日期间密集举行的
「重返现实——建筑教育领导者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座」
旨在持续地推动当下建筑思想与实践的固有边界,围绕建筑不断实验的可能性、多样性进行思考。
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几十位建筑领域的理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实践先锋将共同探讨:
1.当代建筑教育在「遍地实验」的口号和实验概念被「流行性先锋化」甚至被「市场化」的年代,建筑教育实验的真实动力在哪里?其价值观指向何方?本土文化身份和原创性是什么关系?和全球化又是什么关系?未来还有着哪些有待挖掘和探索的空白?
2.在新建筑的创作过程中,暂时触摸到新兴建筑思想的边缘与边界的建筑实验如何不忘重回建筑的本体?
3.在科技不断涌现、社会认同混乱和环境危机严重的年代,建筑实验如何批判性地拾取和融入科技的感知力,如何保持人文的批判性,从而去贡献新的建筑发明并引领具有文化持续力的生活方式?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探索者将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与公众一起分享和探讨建筑实验的新思想与新实践的动力、意义、阶段性成果与批判。
▼
论坛具体日程
学术论坛之一:「建筑实验的边缘与边界」
▌
第一场:
4月8日下午16:00-17:30
◎
地 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号楼小剧场
◎ 主
持:
王 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201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嘉 宾:
坂 茂
(Shigeru Ban),日本坂茂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 主
题:
创作与人道主义活动(Works and humanitarian activities)
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至1982年就读于库柏联盟建筑学院,1982年至1983年在东京为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获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学位,1985年在东京建立私人企业,1995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1995年至1999年任横滨国立大学建筑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0年任日本文化唐纳·基尼中心助理会员200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表示,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
▌
第二场:
4月9日下午14:00-18:40
◎ 主
持:
陆文宇,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
◎
地 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号楼小剧场
◎
嘉 宾:
张永和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MIT建筑系前系主任
◎ 主
题:
绘画与建筑
张永和,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他是中国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并担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同济大学「千人计划」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5年,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博士生。
◎
嘉 宾: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 主
题:
此时此地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作品被《A+U》《AV》《Area》《MADE IN CHINA》《AR》等出版,并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
嘉 宾:
谢英俊
,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教授
◎ 主
题:
从部落永续建造协力造屋到工业4.0
1999年,谢英俊45岁,台湾发生了著名的「921」大地震。作为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执业建筑师,谢英俊应邀前往灾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此之前,谢英俊的建筑师履历和其它建筑师并无大的不同,设计最多的是电子工厂的厂房,也有几个城市建筑让他获得了名气。机缘巧合,正是帮灾民重建家园带给了谢英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的机会。谢英俊的方式是就地取材、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组织和执导部落内的失业人员自己动手盖房,最终为邵族人建起了品质还不错、又省下了施工费用和购买大量原材料费用的房子。
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持续推进这样的工作。而他的建筑理念也清晰起来,概括为八个字:永续建筑,协力造屋。正是这个实践为他在台湾赢得了声誉。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大奖组委会特别奖入围理由:最具社会关怀之建筑师,以为弱势族群争取居住权及协助其自力造屋为职志之建筑师。自台湾发生921震灾及近期四川震灾均见谢英俊,穿梭于震灾发生之处,提出自创之协力造屋工法,有效解决灾户居住问题,具思考及行动能力,为建筑师投入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工作及关怀社会之典范。
◎
嘉 宾:
张 雷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 主
题:
简单的复杂性
张雷,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85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12年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2009年5月获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曾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千叶技术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等校客座教授、副教授、教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评审。
注意事项:
「建筑实验的边缘与边界」两场学术论坛
均需线上预约入场
预约方式
1、点击微信公众号菜单「
学术活动
」—「
线上
预约
」
2、于微信后台回复「
建筑实验
」
3、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
以上三种方式均可进行线上预约
除建筑艺术学院已登记师生外
每场仅开放
300位
名额
提示预约成功后
活动当天凭二维码或确认码
即可
入场
(请务必将预约成功界面截屏保存)
学术论坛之二:「建筑教育实验的现状与未来」
▌
第一场:
4月9日下午14:00-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