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yle
你来晚了,我在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18 小时前  
猫笔刀  ·  升温 ·  昨天  
beebee星球  ·  九个人瑞用文学的方式聚众辱骂 ·  4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广州禾象文化高薪招聘跨境电商运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yle

那些一直在坚持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Kyle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6-18 22:03

正文

你来晚了,戳蓝字一键关注 Kyle

回复“ 晚安 ”,可以获得一条特别的推送

文: 刘虓震

图:Matt Forsythe


知名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著名的、备受年轻人推崇的“一万小时定律”。


然而,那些遵照这个定律不断去练习的人,后来成为大师了没?

对于花费5年时间,自掏100,000 美元,刻意练习了6000小时高尔夫的前职业摄影师 Dan McLaughlin 来说,答案是:去卖糖水了。

2008年,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出,存在“ 一万小时定律 ”,即: 各个领域内的顶级专家,与其他人的区别是,他们都经过了超过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而天赋相比之下没那么重要。

Dan 在30岁时读到这本书,于是他决定要亲身试验一下。攒够钱后,他就辞职去打高尔夫了。


他的计划是,辞职以后,每天练习6个小时,一周练习6天,坚持6年,总计超过10000个小时,然后成为职业选手。

你依然可以在他的个人网站 The Dan Plan
(The Dan Plan) 上看到他练习高尔夫的记录,以及当年多家媒体的报道链接。


然而要想知道Dan的最新信息,你恐怕要去这个网站: Our Story - Portland Soda Works


是的,这是一家卖糖水的公司。


不用怀疑,在他们的主页上,明明白白写着,这就是发起 The Dan Plan 的 Dan McLaughlin,他的这项壮举还为自己的新生意带来不少忠实客户呢!

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让 Dan 放弃了他的大师之路呢?

直接答案是伤病。2015年初,Dan发现自己的背部开始疼痛。很快,他就无法继续正常的练习。


这使得他的计划在练习了6000小时后被迫中断。2015年10月,他在一篇博客中承认,自己打算暂停一段时间练习,同时去赚些钱。


可是如今,2017年6月,他仍未回归。 我们不得不假设:The Dan Plan, 已经失败了。

然而伤病不能解释的是,Dan的水平,在6000小时的练习后,仍然只是业余高尔夫球爱好者水平。


在一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博客 (Post Mortem on the Dan Plan) 中,曾经采访过Dan的高尔夫球爱好者Michael C. Hepp这样说:


我也学过打高尔夫,我发现他犯的错误和我当初犯过的错误一样。


这很值得重视,因为任何高尔夫球领域的人都会告诉你,


当你开始犯错误,并且让错误成为你的肌肉记忆后, 你需要双倍的时间来去掉这些错误,找到正确的姿势。


采访过 Dan 之后,Michael Hepp 总结了三点:


1. Dan是个好人。


2. Dan把这项举动仅仅视作一段“经历”。


3. Dan 继续练下去,可能水平只会和Michael自己差不多。当然,他当时没把这话说出来。


奇怪的是,Dan本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事实上,他在开始一万小时计划前,和“刻意练习”的提出者,“一万小时定律”的批评者,


著名心理学家 Anders Ericsson 作过交流,也一直试图按照刻意练习的要求选择教练和训练方法。


(注:Ericsson反对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因为这个数字没有任何实证依据,唯一能与数字挂钩的是针对一个非常狭窄领域的粗略估计,基本属于附会)


Ericsson 甚至也在他的《刻意练习》一书中,狠狠地表扬了一番 Dan 的举动。


怀着对前辈的敬意与深深的遗憾,我在此摘录下Ericsson教授的溢美之辞:


我喜欢Dan,甚至不只是由于他的这一番表态,


而是由于他意识到:刻意练习不只是针对那些很早就开始训练的孩子,那些追求长大后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奥林匹克运动员或者世界级音乐家的孩子。


它也不只是针对类似于美国海军等大型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能制定一些高强度的训练计划。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它针对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戏法、吹萨克斯管、写出“伟大的小说”的人。


它针对每个想提高自己的扑克牌技巧、垒球技能、销售技能、歌唱技艺的人。


它针对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潜力、不向命运低头、不甘心于现状的人。


可是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数据。

从The Dan Plan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Dan的高尔夫差点指数
(高尔夫球水平衡量标准,无标记的越低越好,低于0的在前面加上一个+号,之后越高越好)


最低在2014年达到过2.6的好成绩,之后一直在4左右徘徊,直到2015年4月最后一次记录为5.5。

这个成绩代表着什么?我完全不懂高尔夫球,所以只好查找美国高尔夫球协会USGA的数据。


显然,Dan在业余选手中已经算不错。根据USGA的网站统计, (Men's Handicap Index® Statistics) ,仅有5.43%的全国男子差点指数低于2.9。


不过低于4.9的就占到10.11%。 (注:此处统计基于正式加入USGA差点指数计分系统的玩家)

但是距离职业选手,这个差距就有点大了。


鉴于目前各种比赛网站已经做得眼花缭乱,我只找到了2002年美国公开冠军赛的参加标准(2002 U.S. Open - Eligibilty),是差点指数低于1.4。


也就是说,Dan的最好成绩,距离拥有参加比赛的资格,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如果让我们来挑 The Dan Plan的毛病,显然很容易。


例如,每天练习6小时不等于时刻都属于刻意练习;


例如,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换更好的教练;


例如,高尔夫球训练所需的高昂费用使得他的计划稍有偏差就无力承担;


例如,换一种职业也许6000小时就足以养活自己;


例如,他应该早早重视伤病,不然不至于如此……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不会犯类似错误?


假如把凡是没效果的练习都从“刻意练习”的定义中剔除,我们就面对着一个无法证伪,只能循环论证的概念。

2008-2017,距离《异类》发表十年过去,没有一个人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成为专家。


而 Dan 更是为此投入了宝贵光阴、金钱、甚至健康。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记忆。我们无法替他判断这么做值不值。


然而,若是格拉德威尔知道了 Dan 的故事是这个结局,他的良心,不会痛吗?


PS:


刻意练习理论 (正版的,有同行评议的论文) 有许多实验论证,并不能轻易否定。


Dan的例子只是提醒我们,要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际,还有许多坑无法绕过。


也不排除三年后Dan再度回归,完成剩下的4000小时,真的进入了PGA Tour (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 ,毕竟目前 PGA Tour的最高龄参与者 77 岁。


但是此时此刻,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 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任意领域的专家级别。天赋和努力之争仍将继续。


#Kyle唠叨话#

一万小时定律很难证伪,因为有太多影响的因素了。或许我们不应过分看重时间这个元素,该把注意力放在“效率”上,保证自己始终在有效接近目标 。如果觉得Kyle说得有道理,就给我点个赞。晚安。


文章来源: 作者:刘虓震,知乎专栏作者。本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原文标题《那些坚持刻意练习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商务合作:(1)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2)商务合作微 信:kylehello001


其他文章推荐(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你要学会“拉黑”自己

请不要过打折的生活

我超级自律,就是为了和别人不一样

世界正在抛弃没有好圈子的人

25岁后你应该明白的事

千万别沾上穷这种毛病

回 复 目录 」, 查看往期热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