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靖昊说会计
财政部新理财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财会月刊》、《财会信报》特约主编,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民革党员。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马靖昊说会计

#️⃣毛利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答案!!!

马靖昊说会计  · 公众号  · 财务  · 2025-03-26 20: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文章, 记得将我们设为 “星标” 多点文末右下角的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星标方法 点击上方 马靖昊说会计 进入 主页,再点主页 右上角 "..." 选择 “设为星标” (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图片
大家都知道,企业核算净利润的公式可以简化为:收入 - 成本 - 工资费用 - 利息费用 - 税收费用 = 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但你是否想过,这个公式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宏观逻辑? 今天,就来聊聊马靖昊提出的 “毛利分配论”。
如果我们对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移项,可以推导出: 毛利(收入 - 成本)= 工资费用(职工) + 利息费用(债权人) + 税收费用(政府) + 净利润(老板)。 这个等式揭示了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在职工、债权人、政府以及老板之间分配。从这个角度看,毛利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的初步成果,更可以称之为“宏观利润”。
毛利分配论的核心在于:
  • 1、工资费用代表了企业为职工创造的价值;

  • 2、利息费用反映了企业为债权人(如银行)提供的回报;

  • 3、税收费用则是企业为社会(政府)贡献的部分;

  • 4、净利润则是老板(股东)最终获得的经营成果。
第一波是员工劳务费,第二波是银行利息,第三波是政府税收,最后剩下的才是老板喝的汤。 如果企业的净利润为负,也就是亏损,那就意味着老板需要自掏腰包,填补职工、债权人和政府的分配缺口。 这时候的毛利分配论, 活脱脱成了老板补贴全社会的慈善榜。
从这个分配关系可以看出, 企业的毛利实际上是企业为社会创造的总价值,而这些价值最终流向了职工、债权人、政府以及老板。 但只有老板承担着亏损的风险,其他三方都旱涝保收,因为 职工工资不能少,银行利息必须付,税收更是不能少,最后老板自己掏腰包填窟窿。
举个例子,假设某企业毛利为1000万元,其中工资费用为400万元(职工),利息费用为100万元(债权人),税收费用为300万元(政府),那么老板的净利润就是200万元。如果企业的净利润为负,比如亏损100万元,那就意味着老板需要额外拿出100万元来弥补分配缺口。
通过“毛利分配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企业价值的流向。 无论是职工、债权人、政府还是老板, 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参与者,不存在“剥削”关系。 毛利分配论反映了企业和社会的真实关系,表达了老板在企业经营中的风险与责任。

毛利分配论让我们从更宏观的层面理解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分配,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还看到了企业对社会各方的贡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洞察企业家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与作用。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请收藏转发,顺手点个“赞”或“ 图片 ”~~~~~


推荐阅读

三张报表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种“美丽”的负债

火眼金睛:资产端财务造假识别的预警指标

超有趣:一对会计夫妻的专业对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