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提卡野话
漫漫冬夜,在我蛰居阿提卡乡间的时候,草草写下这些笔记,是为“阿提卡之夜”。——Aulus Gellius,Noctes Atticae,Praefatio, 4
51好读  ›  专栏  ›  阿提卡野话

备课之余聊聊英国史

阿提卡野话  · 公众号  ·  · 2019-11-10 22: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学期开了一门Seminar课讲 莎士比亚历史剧 ,趁机翻了几本 英格兰古今王史 ,都很耐看,Holingshed、Hall、Polydore Vergil这三家不用多说了,书龄大,资格老,国史级别。

精读了一本更古老的小书,“蒙茅斯的杰弗里”写的《不列颠诸王史》,这是我看第二遍,开篇第一句印象至深,一辈子不会忘: “圣不列颠,最美丽的岛屿,屹立在西面的大洋上。 莎翁在《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场对英格兰的那段礼赞辞享有震天的威名,但是在我看来,其修辞之功力与韵味之隽永还是比不上《不列颠诸王史》开篇这句话

除了上面几部书,另外一部更加特别的就是 “崇高的比德”写的《英吉利教会史》 ,比德是7世纪的人,正值“七王之乱”,这部书是5-8世纪英格兰史唯一记载,比德可能也是第一个撰写国史的英国人,之前还有一个叫“吉尔达斯”的英国史家,但其作品价值似乎远不及比德。比德被称为 “英格兰历史之父” 应该是当之无愧,博学的 阿尔弗雷德大帝 对其非常推崇


比德不光是一名史家,其实他更多的是一个神学家和教会史家,他写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神棍作品,撰写了好几部圣经篇章注疏, 我书架上 就有《以斯拉书》、《尼希米书》和《启示录》的三部注疏,他对前两部的关注,似乎提示了他对建国问题的兴趣。《英吉利教会史》这部书既可以放到 “英格兰国史” 范畴去理解,更可以放到圣经先知书、新约福音书、使徒行传以及尤西比乌斯开启的 “教会史” 这个范畴去理解,而“教会史”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史、国家史,即记述一群被称作“基督徒”的族群及其国家的历史,换言之,就是“上帝国”的历史编撰。 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因此可以换一个更加准确的题目——“上帝国在英吉利”(这非常类似托克维尔那部伟大史撰《论美国民主》的意图:民主在美国)。 所以,《英吉利教会史》或“上帝国在英吉利”,这可以说是英国史的另一个维度: 圣史 维度。——一个国家,除了俗史,还有圣史,这样的国家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圣不列颠啊,最美丽的岛屿,屹立在西面的大洋上。

说起比德这个人,顺便一提的是,我这门莎剧课的参考文献里列了康托洛维茨的《国王的两个身体》(这是一部重要著作,我非常喜欢,以至于十几年前在Powell’s旧书店先后买了三本),在第三章的三十几页篇幅里,康托洛维茨引证了比德十一次之多,看到书后索引 “Bede, the venerable” 词条,感到格外亲和踏实啊。

最后,除了上面几部作品,我还翻阅了两本“小人书”级别的英国史,一本是 狄更斯 写给女儿读的,一本是 简·奥斯丁 少女时代(15岁)写的一篇英国史习作,这两个东西非常有趣,也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正经,一个老不正经,一个小不正经。具体细节这里没时间分析了,我提一个人和他一部书的名字,大家就明白了: 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 。——老年狄更斯和少年奥斯丁的英国史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马基雅维利的史撰风格的应用。马基雅维利是什么风格呢?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悲剧的、喜剧的、历史的”三位一体风格,我称之为 “命运史风格” 。我有一篇小文章粗糙地分析过这种风格 点击这里阅读 )。


最后想啰嗦的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将近二十年之前,曾经膜拜过 莫米利亚诺 (此人作品的第一部中译本是我极力促成的),花了点时间研究过“历史编撰”(historiography)这个东西,有一个小体会就是, 除了 塔西陀 的“sine ira et studio” (不怒不苦)式的史撰风格 以外,马基雅维利这种三位一体风格算是最有意思的了。 修昔底德 那种史撰是 悲剧风格的典范 ,读第一遍,还是比较震撼的,再读几遍就厌倦了,普鲁塔克、 蒙森、吉本、布克哈特这些 也算这一类, 好像不 适合马基雅维利锻造的“现代人”的阅读口味和思想体质,现代人 似乎比较偏向 喜剧性, 这是一种怀着愉快的心情地面对古老威严的“必然性”王国的坍塌解体的心灵状态,一种暗暗的复仇心态,也是一种“消极自由”状态 ,与 古代 崇高进击的英雄风格 非常 隔膜。这种巨大的风格变化与诗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同步发生的,那就是:喜剧的文学 地位及其消极的 政治 道德 价值 只有到了现代才真正 被树立起来,这并不奇怪,想想英雄史诗《伊利亚特》里那个名字叫 “忒尔斯特斯” 的倒霉蛋角色设定就明白这里的意思了 。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理智德性之一种——“诙谐”——在古代世界是籍籍无名的,只有到了现代,才发扬光大。马基雅维利式的史撰风格就是这种变化的印证。

▲崇高的比德在上课


总结一下,遍览古今史部,能激起我的兴致的,也就两类: “圣史”和“谐史” ,后面这个“谐史”又可叫做“命运史”,它又何尝不是“圣史”之一种呢?——反正那些蝼蚁凡人帝王将相们傲慢自大的“俗史”是非常之乏味的。

2019.11.10 夜浦江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