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桶历史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1620年,30岁阿巴亥对61岁努尔哈赤无感 ... ·  4 天前  
历史园地  ·  精品推荐 | ... ·  5 天前  
朝文社  ·  读懂信号很重要!中国资产深夜狂飙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桶历史

要不是他,新疆160万土地已属他国!

马桶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24 12:20

正文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1、“陕甘回变”波及新疆 



新疆被西方强盗盯上,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在中亚争夺殖民地的英、俄两国,把目光瞄向了那里。 


俗话说得好,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攻破新疆这个堡垒的,是内乱。 


1864年,由于不满清政府的统治,陕甘回民爆发起义,史称“陕甘回变”。这场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仇杀持续了十多年,不但使陕西、甘肃、宁夏不得安宁,还波及到了青海和新疆。 


这场战乱,给上述地区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仅人口损失就达2000万。 



“陕甘回变”对新疆的影响尤其大,因为它一度导致占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新疆,从祖国的版图中消失。 


“陕甘回变”发生后,新疆各地豪强趁火打劫,纷纷“揭竿”而起,各自为王,局面混乱不堪,并开始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比如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来木占据喀什噶尔(简称喀什)称王不久,就被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联合回族封建主金相印赶跑,夺取喀什后也在那里称王。


马木提艾来木不甘心失败,他给中亚的浩罕汗国写信,请他们帮忙把司迪克赶走。 


你能搬救兵,我也能!司迪克也派金相印到浩罕来了,想把逃到浩罕的黑山派和卓(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后裔请回去帮他对付马木提艾来木。于是,一个叫阿古柏的人物粉墨登场。 


阿古柏(1820年-1877年5月30日)


阿古柏原名穆罕默德·雅霍甫,“阿古柏”是汉名,这个被中国人称为“中亚屠夫”的家伙,是浩罕汗国阿克麦吉特(白色清真寺)的头头。 


金相印要迎回的人名叫布素鲁克。受浩罕汗国阿力木库尔汗的指派,阿古柏带着50个骑兵护送布素鲁克去喀什。


一到喀什,布素鲁克和阿古柏就发动兵变,赶走了司迪克,司迪克带领7000多柯尔克孜兵回来夺喀什,却被阿古柏的100多人夜袭,输了个一塌糊涂,后来其残部被阿古柏彻底逐出新疆,阿古柏扶持布素鲁克于1865年4月建立了“ 哲德沙尔汗国”。 



除了阿古柏扶持建立的“ 哲德沙尔汗国”,其他割据政权也粉墨登场,如库车的热西丁政权、和田的帕夏政权、伊犁的苏丹政权。 


1867年,堪称军事奇才的阿古柏不甘屈居人下,也自封为王,还整了个国号,叫什么“哲德沙尔汗国”,宣布新疆独立,在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等地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 


一统南疆后,阿古柏又于1870年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与河西走廊之间的联系,将陕甘回军的残部也收归己有,势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第二年,乌鲁木齐、玛纳斯、鄯善三地也落入阿古柏之手。 




2、李鸿章反对收复新疆 


同一年,历来对领土贪得无厌的俄国趁乱出兵占领了伊犁,英国也对新疆虎视眈眈,想把她瓜分了。 


除了塔城、乌苏等少数几个据点,其他地方都守不住了,清军被迫撤出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等于从中国版图上“消失”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西北出事,东南也出了事,日本于1874年入侵台湾,清廷内部爆发了“海防”、“塞防”之争。 



这有什么好争的呢?比如两个儿子,手背手心都是肉,哪个都不能放弃,面对强盗的抢劫,当然是把强盗们都打跑,把两个儿子都保住。


可是那时候的大清,哪有这个能力啊,能保住一个就不错了,如果两个都保,很可能一个都保不住,失去的将会更多。 


在李鸿章眼里,新疆没有什么价值,丢就丢呗,如果保新疆,终归会得不偿失。


他给慈禧太后的上奏是这样说的:“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在他看来,不保新疆,就会省很多钱,省下的钱,可以用在海防上面。 


可是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眼里,新疆是一个聚宝盆,这个聚宝盆丢不得。他是这样说的:“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在他看来,关键的问题是,新疆如不保,蒙古也将不保,蒙古如不保,京师也有危险,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块倒块块倒,新疆是第一块,京师是最后一块,第一块一倒,最后一块也不能幸免,所以第一块千万倒不得。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所以他觉得,收复新疆,势在必行,千万不能放弃,“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哪怕打不赢,那也得打,如果一枪不发就将那么大一块上好的江山拱手让人,成为千古罪人不说,子孙后代的唾沫星子,会把我们淹死! 


和左宗棠相比,李鸿章牛逼多了,人家是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身边自然有一批支持者,而且,这个安徽人实在是瞧不起那个湖南人:你想入阁拜相,先把学习成绩搞好再说,一个只中过举人、三试不第的私塾先生,就别癞蛤蟆想天鹅肉。 


面对李鸿章的奚落,左宗棠决定用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回击。他就此专门给皇帝老儿写奏章,请皇上允许他参加当年的殿试。



都是一品大员的陕甘总督了,还去参加当官晋级的入门考试,这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聪明的最高领导明白了左宗棠的用意,马上下旨:考什么考啊,特拜东阁大学士得了。 


李鸿章闻讯,先是目瞪口呆,接着是苦笑,然后写信祝贺。 


最高领导为什么要如此默契地配合左宗棠呢?很显然,左宗棠的主张“甚合朕意”。 



3、左宗棠进军新疆 


左宗棠的意见得到清政府采纳,他被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统领大军从玉门关出发,收复新疆。 



当时的左宗棠已是年届六十的老人,也算是功成名就,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完全没有必要再折腾,何况还有可能身败名裂。但他此行为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当一个人把祖国的领土完整看得高于一切,个人的荣辱乃至生命,又算得了什么?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吐出这句肺腑之言,带上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左宗棠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他的军事行动,是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下进行的。 



1876年(光绪二年)二月,左宗棠把他的前线指挥部搬到肃州(今酒泉),以便就近指挥,各路大军也陆续出发。 


六月二十一日,征讨大军夜袭黄田(位于哈密),收复新疆的战役正式打响,很快攻克古牧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和乌鲁木齐。三个月后,随着玛纳斯的收复,北疆平定。 


收复北疆后,左宗棠立即集结兵力,向南疆进发,于光绪三年三月收复达坂城和托克逊城。 


没想到号称“军事奇才”的阿古柏,这个叛军的一号首领,是个怕死鬼,见官军即将打来,赶紧逃往焉耆,让小儿子在库尔勒为他垫后。 



但那以后不久他就服毒自杀了,因为吐鲁番被官军收复后,通往南疆的门户洞开,官军便可长驱直入,与数万官军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还不如自行了断来得干脆。 


阿古柏死后,为他垫后的小儿子也没活多久,被他争权夺利的大儿子杀害,带着残部逃向喀什去了。 


同年八月,收复南疆的行动开始了。 


一年后,左宗棠指挥大军相继攻克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八城,阿古柏长子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


大军所到之处,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热烈欢迎,又是送粮又是送水,不少群众自愿带路剿匪。 




4、从俄国人手里收复伊犁 


这场由俄英两国支持的分裂祖国的叛乱,算是平息了,但伊犁仍在俄国人手里。 


左宗棠决定先给俄国一个面子:咱们先别动手,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怎么样?对方答应得倒是很爽快,却在谈判过程中搞小动作,一边谈判一边妄图搞外交讹诈,指使白彦虎和伯克胡里两个匪首不断在中国边境搞事。 


除了制造不和谐气氛,俄国人还威胁说如不满足他们的条件,伊犁就别想拿回去。 


俄国人的条件是,“在获得中国的通商、割地、赔款和再次调整天山以北边界等方面做出让步后,才能交还伊犁”。这个条件显然很不合理,有损中国利益,既失地又丧权,没想到昏庸的全权谈判代表崇厚竟然在条约上签了字。 


崇厚(1826~1893年)


消息传开,朝野上下无不义愤填膺。


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这分明是强盗行径和耍无赖嘛!他立即向光绪上奏,建议朝廷换一个谈判代表继续和俄国人谈判,如果仍然谈不拢,就让他去收拾他们。 


收到左宗棠的上奏,光绪皇帝的反应是“壮其言,殊堪嘉许”。于是,糊涂到了极点的崇厚被治罪,朝廷重新派了一个叫曾纪泽的谈判代表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那时的左宗棠年逾古稀,但他“自愿请行,乃率军屯哈密,为使臣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开向伊犁。 



有左宗棠雄踞哈密这个新疆东大门,无异于给了中方谈判代表巨大的精神力量,俄国人却如鲠在喉,吐也吐不出,咽又咽不下。 


第二次进疆,左宗棠带的不仅有四万王师,浩浩荡荡的出征队伍中,还夹杂着一口棺材,是那样醒目,那样不协调,让人感到莫名的悲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也是他无声的宣言:赶不走俄国人,我就死在新疆!如战死沙场,就把我埋在新疆! 



在哈密为谈判代表做后盾的四个月时间里,左宗棠一刻也没耽误,不但修筑盘曲山路,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还在哈密大营加紧对部队进行训练。 


而无论是第一次进疆还是这一次,他都是一边进军一边修桥筑路,而且沿途种植榆杨柳树,几年下来,无论是从兰州到酒泉,还是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大军所到之处无不绿树成荫,连绵不绝,后人谓之“左公柳”。正所谓: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为什么说“湖湘子弟满天山”呢?原来左宗棠率领的西征军大多是湖南子弟。 


在这期间,左宗棠还做了一件意义尤其深远的事:建议朝廷新疆设省。 


第二年正月,谈判有了结果,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随后不久,新疆全境收复。 


有人如此评价:新疆的收复,“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因收复新疆的卓越功勋,左宗棠也被誉为民族英雄,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民族英雄相比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