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亚马逊Kindle
亚马逊Kindle官方账号,Kindle粉丝聚集地。读书如行路,我们致力于为你推荐好书,承包你的全年书单,让你的阅读之路更加宽广。还有最全Kindle使用指南,更有机会免费获取kindle电子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亚马逊Kindle

一页就入坑,这本神作真的太硬核了!

亚马逊Kindle  · 公众号  ·  · 2021-04-12 08:00

正文


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学霸才女乔英子十分热爱天文学,在天文馆里刘静问她为什么觉得宇宙治愈呢?她回答:当我们注视太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因为我们是恒星真正的孩子。


我觉得,宇宙特别浪漫,研究宇宙的天文学也特别浪漫。


而且研究宇宙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有多渺小,也只有在研究宇宙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生命既有限又无限。”


图源《小欢喜》


正如乔英子所说,认识宇宙,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宇宙,是我们一切的起源,它关乎我们的终极问题,从哪里来,又最终去往何处。


正因如此,从阿波罗登月到近期的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与世界的好奇。


有人说,人类如果不了解起源,正如一个普通人不知自己身世的迷惘。


对起源的探索,是了解自己,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原点。


探索仍在继续,也确实应该继续下去。


图源《起源:NASA天文学家给读者的万物解答》

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哈勃极深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看到的宇宙最深处。


今天为你推荐一本探索之源,科普重磅之作《起源:NASA天文学家写给读者的万物解答》。



首次登陆月球、首次发现火星液态水、首次发现外星生命迹象、首次飞出太阳系,以及最近公布的首段来自火星的音频。自1958年创建以来,在探索宇宙这条路上,NASA(美国航天局)一直处于权威先锋,引领着人类前行。


这本书的作者巴赫拉姆·莫巴舍尔,在美国NASA担任7年的天文学家,也曾任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写过或者合著过超过250篇科学文章,拥有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


在这本书里,他以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双重维度,用专业的视角,探索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演进的138亿年历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独特的时代,可以知道宏观世界中宇宙的细节,也可以观看微观世界中活着的细胞的内部。


从巨大到微小,这本书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它连接了最大的宇宙的结构和最小的粒子。全书的主题从宏观的宇宙、星系、地球、生命与文明,到微观的粒子、细胞等,是对万物起源的一次全面讲解。



这是一份来自NASA天文学家的礼物


在我们小的时候,似乎每个孩子都曾憧憬过太空。


长大以后,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脚下的泥泞,而忘记了我们还可以仰望天空,忘记了去探寻星空中的未知奥妙。


NASA天文学家巴赫拉姆小的时候也是个仰望星空的孩子,NASA的宇航员们踏上月球的时候他才 10 岁,但长大后的他并没有忘记对星空的探索,而是加大研究的步伐。他明白这一成就,以及作为整体的科学,不单单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是作为全人类的征途。


同样的,他也鼓励其他人去疑惑,去思索问题,去对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与宇宙感到好奇。


图源《起源:NASA天文学家给读者的万物解答》


因为人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才是一切进步的源泉。人类的成就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求它们的答案取得的。


为了让更多人的好奇心得到解答,巴赫拉姆创作了这本《起源》,用他数年在NASA和欧洲航天局的实践经验和多年的理论研究,以他专业“宇宙级”的视角引领人们进入有关宇宙、原子、细胞和生命本身真理的神奇世界。


这本书对于每一种存在的事物,都有一个解释,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这本书也特别指明了一些事件,它们可能看上去无足轻重,却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发展中扮演了重大角色。比如,你知道氧气是怎么变成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气体的吗?


这本《起源》不仅仅试图回答跟这个神奇世界有关的所有起源问题,也再不断地提出深刻的新问题。毕竟,科学并非只是揭示未知,还要在我们已知的地方更加深入地挖掘,继续前行。


书中每一章节还都附上了重点专题内容,方便我们学习与回顾知识,清晰明了地划重点。为了帮助读者检测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一些“灵魂发问”,比如:


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宇宙的年龄是怎样测量的?


最大的恐龙是什么恐龙?


牛顿与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有什么区别?


人们是根据什么而划分前苏格拉底学派与后苏格拉底学派的?


这本书就是NASA的天文学家巴赫拉姆给每个人的好奇心的一份礼物。


图源《起源:NASA天文学家给读者的万物解答》


一本可以搭建起世界观框架的书


你发现了吗?那些热衷于天文宇宙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观框架,就像科幻作家刘慈欣享誉世界的《三体》世界、霍金教授的多元宇宙。


在他们眼里,这看似枯燥的科学却浪漫如诗。


这本《起源》就拥有一种可以搭建起世界观框架的途径:


巴赫拉姆在《起源》里对宇宙、星系、物质、地球、生命、文明等主题的解读中,“起源”与“进化”是相互影响的,一种事物的进化会导致另一种事物的起源。理解起源与进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本书搭建起了整个世界知识的框架,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底层逻辑体系。


世面上的很多科普书,更多仅仅局限于天体物理学。


《起源》将不同的学科聚集到一起,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等,在这些不同的独立领域之间架设了桥梁,最大限度地运用综合知识,用多学科知识探索我们在自然中观察与感受到的一切的起源问题,包含宇宙、地球、生命、人类、文明等,建立了我们所在世界的一个相互链接的图像。


今天,科学进步的成果斐然,已经达到了可以让人们研究不同领域的公共区域的程度。而反过来,这些研究,也能够引发对多领域的发散思维。


站在今天的科学基础上,我们足以回望数亿年前宇宙的进化史,从多学科的角度认识宇宙、星系、物质、地球、生命以及文明的演进,也是对知识体系扩展的一次再认识。


特别会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河森堡看后赞赏:


“这是一本可以搭建起世界观框架的书,宏大的叙事和细微的感怀浑然交错,仿佛交响曲的不同乐章。熟读本书,今后的学习效率会高涨许多,因为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把新知识放入此书框架中相应的位置而已。”


就如同科幻届雨果奖得主,作家郝景芳所言: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星系形成,生命进化,再到人类文明伊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局的观点,能够让读者感知到漫长的时间维度里,客观物质与生命的演化是如何发生的。


硬核与趣味兼备



本书涉及物质世界内几乎一切事物的起源以及它们发展到今天状况的方式。全书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你不必担心它的内容难懂,作者巴赫拉姆试图让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题材,而不必依赖自己在相关领域中的学识。


他将复杂的现象简化成它们的简单组成部分,并用通俗的语言,搭配生动形象的图片,清晰明了的讲解了这138亿年间的变化。


图源《起源:NASA天文学家给读者的万物解答》

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的尺寸增加示意图


举个例子:为了让读者领会有关的相对时间尺度概念,书中制作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宇宙日历,将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的历史浓缩为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宇宙的历史是 138 亿年,则每个月对应着 10 亿多年,每天代表着约 4 000 万年,每秒钟大约为 400 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java一日一条  ·  单点登录原理与简单实现
8 年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从今天起,做个养猫的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