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AFF(www.pmcaff.com)
:最大互联网产品社区,是百度,腾讯,阿里等产品经理的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出品深度产品观察,互联产品研究首选。
外包大师(www.waibaodashi.com)
:
要外包,找大师。PMCAFF旗下高质量互联网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外包大师服务号:waibaodashi365
6月7日,由PMCAFF联合滴滴顺风车主办的大咖分享会《忘记产品 专注用户》在纳什空间博泰国际店圆满结束,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产品总监李扬、运营总监张瑞、市场总监邵金作为主讲嘉宾,从商业策略到产品、运营、市场落地,向大家分享了整个滴滴顺风车团队在过去两年的产品经验和故事。
主持人正在向听众介绍几位嘉宾,黄洁莉(右五)、李扬(右四)、张瑞(右三)、邵金(右二)
几位老师的精彩演讲,一次又一次引爆了全场,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原定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一延再延,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多,讨论依旧火热,还有大量听众踊跃提问,不愿离场。
PMCAFF会员们在现场认真的做笔记
老师给提问的妹子“支招儿”,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困扰,让大家都会心一笑
三位嘉宾和滴滴招聘核心合作伙伴PMCAFF人才投资部两位猎头
Alice(左,pmhunt2017)和Cathy(右,ly_2006ly)
究竟几位老师带来了怎样的干货和故事呢?且往下看。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她的互联网工作经验超过10年,曾在腾讯、百度、雅虎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主导并参与多个产品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及商业模式创新。2014年加入滴滴出行,目前负责滴滴创新型C2C共享出行业务—顺风车。
从产品经理到滴滴顺风车的掌舵者,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变迁的数十年,黄洁莉认为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户思维,同时也给每一个在产品行业前行的年轻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要过于局限于书中或者是网上、甚至是团队本身对产品经理的定义和局限,而是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把重心放在解决用户真正地问题上。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做社交产品的经理,那么你会把怎么洞察用户在社交上的心理,怎么驱使用户跟别人发生交流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是工具型的产品,比如说是微信的产品经理或者是邮箱的产品经理,你最重要的技能就变成了他要思考工具如何做的更好。如果你是做客户系统的产品经理,你也许会做打通信息流,把客户的信息、用户的信息、业务的信息怎么整合到一套信息流里面的工作。
这种能力,不止是产品岗位,做市场、做运营都需要,甚至是一个行业的竞争本质都是用户洞察的问题。即使你做很小的事情,你要洞察用户,才能在一个很好的场景里解决用户需求,才能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武器,建好自己这个专业岗位都是武器库,构建匹配的能力模型。
同时,她也提到,用户洞察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是成长非标能力的唯一途径。年轻人在职业规划上应该尽量选择一个快速上升的业务,能够获得长期、大量在一线实践经验的机会,不管是最后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能够快速积累起用户的洞察和敏锐度。
第二位嘉宾是来自滴滴顺风车的产品总监李扬,他给大家分享了自己从腾讯到阿里,这十多年来在商业产品经理路上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李扬认为用户产品经理更多的是面向于C端的用户,因此对人性的把握、同理心的 应用和细节的实施上有更高的要求;而商业产品经理的核心则是构建交易。如何找到目标用户?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兼顾本地化及地方政策?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法整合信息流、资金流、提升交易效率?如何拆解目标,如何构建商业闭环?李扬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独门秘籍。
作为一个商业产品经理,在不断聚焦商业过程中,应始终聚焦到你的客户,只做跟你核心定位相关的事。因为用户在线下体验感觉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会决策用户对你平台的感触。
第三位嘉宾是来自顺风车团队的运营总监张瑞,7年互联网工作经验,在滴滴出行创立伊始即加入团队,参与并见证了滴滴从0到1发展的众多重要时刻。负责及主导顺风车的业务战略规划及落地,用户增长体系,交易策略设计等核心项目。
张瑞老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以《不喜欢做运营的BI,不是好工程师》为题,向大家展示了运营的更多可能性,分享了自己在运营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他认为作为运营的成长,能够多维度提出实施策略提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用户洞察力后,并且能够持续迭代策略,然后结合业务,提炼方法论的能力。
因为决策的相对多元和复杂性,所以运营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业务效果,还要有很多用户洞察,同时也要有市场传播的策略和渠道管理的能力,所以运营的成长,跟三个关键能力的积累密不可分。一是全局的思维能力,二是无边界的工作能力,三个是自我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