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京东又开始当鲶鱼了...... ·  19 小时前  
51HR派  ·  街道招聘环卫工要求35岁以下 ·  昨天  
51HR派  ·  2025年,岗位的抗风险逻辑,变了 ·  2 天前  
51HR派  ·  有人年龄已经360岁了,你信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你所追求的财务自由,可能是人生追求的绊脚石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0-27 19:26

正文

前几天,有个粉丝在我的后台留言:


孙老师,我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工作枯燥而无味,我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财务自由,开始环游世界呢?一想到这个目标,我就焦虑不安,这点薪水,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目标?


做一个理财公号,我这儿最不缺的就是活生生的个案。你要问我年轻人最向往的词是什么?那一定是“财务自由”。


过去我常常会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理财教育,协助中产家庭达致人生自由、财务自由的状态。


然而,即使我们做好了20年的规划,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此长,犹如上火星般遥远,大家依然很难摆脱焦虑心态。


或许,我应该修正这个观点:


在财务自由之前,年轻人更应该通过 当下的“财务平衡” ,获得财务自由的心态,即忠于内心地工作,忠于内心地生活,你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更容易达致持续的财务平衡,即财务自由。


本文作者孙明展,微信公众号孙明展-真理财(id:zhenlicaiAPP)。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LinkedIn经授权转载。





我不知你是否向往这样的生活?




所谓退休,其实就是财务自由的状态。从定义上说,财务自由就是如下等式:


被动收入 > 开支


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当躺着收利息都能养活自己时,你就财务自由了。


靠打工,靠社保要达致40多岁财务自由,自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要等到20出头大学毕业后,才开始为未来做准备。有的则要等到结婚生子后,才真正有迫切感去考虑这个问题。


时间紧迫,于是,有人开始幻想——


多跳几次槽,钱就能涨得快一些?

能不能通过炒房一劳永逸?

能不能通过炒股一夜暴富?

更高级的,

做个概念,找笔风投,C轮套现,我就财务自由了。。。


我发现,当我们把 财务自由 当作家庭的“小目标”,当年轻人现这个目标如此遥远时,他们会开始焦虑、浮躁,不知从何开始努力。有人索性放弃对财务自由的追求,有人则持上述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行为,沉迷于高风险的游戏。


在财务自由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先拥有财务自由的心态呢?



有人说,你在灌鸡汤吧?明明没有财务自由,你说要先拥有财务自由的心态?你是鼓励我们去当阿Q?


别急,先听我的朋友大巴的故事。


十年前,一个湖南年轻人来到广州,当时的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穷二白,没有本金。



一开始,他在广州做杂工,一个月只有300元;两年之后,他通过努力,工资涨到了3000多元。工资涨了10倍,却没有感到财务宽松了。


于是,他开始思考:


我本来给自己订了一个1亿的小目标,可是我在月赚300块钱时还能够省下钱,当我的月收入达到3000时,偶尔还要向别人借钱。因为欲望膨胀了。这样下去,“小目标”如何达成呢?


通过阅读,他开始接触到财务自由的概念。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在追求金钱的绝对数量,而不是人生自由的状态。


于是,他把自己的目标调整为财务自由,在达到财务自由之前,先要有一个目标,就是—— 达到当下的财务平衡


月光族也好、年光族也好,他的财务是不平衡的。要达到财务平衡,收入必须大于支出。首先你要让自己不月光,要控制欲望。当你收入只有3000元时,不要过3500元的生活,你可以过2000元的生活,或2500元的生活,盈余自然就产生了。




看起来很简单,但月光族都知道,控制欲望是不容易的。你的薪水涨了,欲望也会随之增长。这是不是在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控制欲望?其实不然。


当你的薪水是3000元时,你可以紧巴巴的过日子了。当薪水3000元涨到4000元时,你可以略微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如过3500元的生活?余下的500元就可以存起来。你的生活质量在提高,而非下降。


这是财务平衡的第一个方面, 当下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财务平衡还包括另一个方面:现在和未来的平衡。你要为未来的财务目标,提早做出规划,提早存钱。


当收入增长永远高于支出增长,欲望成长永远要低于能力成长。 静态的财务平衡就达到了。


但静态财务平衡,依然无助于你缓解人生的焦虑。


因为,一个重要人生目标(例如孩子的教育、夫妻的养老、家庭保障需求)的到来,会迅速打破这种静态平衡。你还要考虑现在和未来的平衡。如何做到呢?


假定你现在是30岁左右,先定一个小目标:


60岁退休(先不要奢望40多岁退休);




退休后维持目前每月3000元的最低生活水准;


孩子一路公立,在国内读大学。


这样的三口之家,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我粗略测算了一下:


要构建家庭保障规划,每年1万元左右的保费基本能配齐主要保险,未来20年不用发愁;

孩子的教育金每月存1800元左右,在国内读大家基本没问题;

夫妻双方的养老金,月存1500左右,退休后基本可以维持目前3000元的生活水准。


这样看来,物质也没有这么匮乏,是吗?


当你开始思考现在与未来的平衡,有了这个“底”,焦虑感就会减轻。


当你不再因为金钱的绝对金额而奋斗,而是忠于内心,忠于价值而奋斗,你或许可以获得事业上意外的飞跃,50岁退休,甚至40多岁退休,都是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调整孩子的教育目标,每月多存一点,孩子出国留学的目标也解决了;调整你们夫妻的养老目标,提升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你还要可以提拨一部分钱,作为未来环游世界的旅游基金。



为什么我提倡年轻人先考虑财务平衡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