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湾妈看世界
ID:greatbaymom
最让父母头痛的就是,孩子对电子设备的上瘾!
其实这样的担忧并非我们独有。
顶级富豪和科技大佬们都在限制自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比尔盖兹限制女儿每天玩游戏不能超过45分钟,周末仅能玩1小时,
14岁前,孩子没有手机
;
Google执行长Sundar Pichai
不给孩子手机
,也
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Snapchat执行长Evan Spiegel要求孩子
每周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屏幕使用时间
。
就连马斯克也爆料,会严格管控自己孩子使用社交媒体;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更是其中一员。
恐慌科技产品对孩子的捆绑,已经引发全球父母的恐慌!
我们编辑部的妈妈们,同样对寒假期间孩子沉迷于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等感到束手无策。
在一份总结了从2000年1月到2023年4月以来关于
科技产品使用和脑发育研究
的回顾报告中,做过详细概述。
专业期刊《早期教育与发展 》最新发表了一份回顾
33项、长达23年的研究报告。
来自
香港教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的专家研究小组想弄明白:
1. 使用科技产品真的会对孩子脑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吗?
2. 如果有,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3. 哪些大脑区域会受到影响?
这33项研究,42.42%来自美国,24.24%是欧洲,33.33%源于亚太地区(中日各5项,新加坡1项)。
参与者共计30100人,年龄从6个月大的婴儿到23.87岁的成人不等。
在23项会对孩子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的研究中,有
15项
明确表示会带来
负面影响
,仅6项为积极作用。
(图|数字体验对大脑功能影响的神经影像学发现,红色代表正面影响,蓝色为负面影响,紫色是混合影响)
四位专家研究小组的汇总结果直接显示,电子设备一直在毒害我们孩子的大脑。
受到负面影响的脑区是
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
中额叶中的
前额叶皮层影响最大,它是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
它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关键脑区,如抽象推理、认知灵活性、注意力调控和行为计划、执行等。
在这33项研究中,
共有15项都显示了科技产品对额叶
,特别是前额叶皮层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麦吉尔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就证实
过多的屏幕使用时间会损伤认知功能
。
* 屏幕时间,指在屏幕前久坐活动的持续时间,如看电视、用电脑或玩视频游戏。
当孩子12个月大时,家长报告每周内和周末平均花在屏幕上的时间;18个月大时,用脑电图跟踪他们的大脑活动;9岁时参加认知能力测试,测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和执行功能。
结果发现,随着屏幕时间的增加,孩子大脑活动的改变就越大,
认知缺陷也就越多
。
存在执行功能缺陷的儿童
容易冲动、情绪化,也难以保持注意力、遵循多步骤指令及坚持完成艰巨任务。
现实生活中长时间刷手机,出现
降智、专注力下降
,都与前额皮层受到影响有关。
前额皮层极其脆弱,大概25岁左右才能发展成熟,它的生长时间较长,早期就超负荷运作无异于揠苗助长。
观看屏幕时,里面快节奏的动作、闪烁的灯光和轰炸的场景会让大脑一直保持兴奋。
在烧脑和喂养状态下,
很多时候大脑都是手足无措的,发出的指令也出于
本能,没经过思考和判断
,所以孩子们就跟着算法一次又一次深陷其中。
而且网络上消极情绪泛滥、戾气比较重,认知还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被操纵。
顶叶是感觉中心,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和外界的刺激,
它对于词汇理解和语言理解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这部分受损害,会有失读症、
感觉、
空间定位障碍等症状。
日本东京大学的2位学者使用近红外光谱分别测量成人、儿童在观看其他人的
现场及电视中的动作
时,他们脑部运动区域的变化。
结果发现,观察现场动作时,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
他们的脑部运动区域均明显被激活了,非常活跃,而在看电视时并不明显
。
孩子长时间待在屏幕的茧房里,没有过多的外界交流、互动,他们的
神经可塑性会大大降低。
这也会导致亲子交流、户外运动等对孩子成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减少,
同情心缺乏,社交能力更会直线下降。
不仅是这33项研究,多项研究均表明过度接触屏幕媒体会让正常发育中的儿童
患上自闭症的风险
,尤其是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这种风险就越高。
一项针对韩国1778名2岁幼儿的调查也发现,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儿童更有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本来大脑各方面都在发育中,
拥有精准算法和奖励机制的科技产品趁火打劫,让自制力本就低下的孩子雪上加霜。
颞叶会处理音频信号、识别物体,储存长期记忆的海马体就存在该部位;它还负责掌控身体平衡以及情绪,主管情绪中心的杏仁核也位于此。
2016年10位研究人员对日本400多名平均年龄约11岁的儿童做了大脑成像分析。
他们发现,过度玩视频游戏会
扰乱神经系统,进而导致睡眠问题,出现学习和记忆障碍
。
(图|玩视频游戏与MD(平均扩散率)变化呈现正相关的脑区)
长时间玩游戏,大脑中的多巴胺还会被释放出来,引发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情绪问题,一旦他们停下来,多巴胺就停止了,此时孩子就会处于空虚感和抑郁状态。
最可怕的是,多巴胺具有神经毒性,长时间玩游戏,过量的多巴胺释放后,
会损害大脑组织和细胞。
枕叶主要是视觉信息感知和加工处理的区域,也
负责语言、动作感觉、抽象概念。
如果这部分脑区出现
损伤,会导致视觉障碍,
并且出现记忆缺陷和运动知觉障碍等。
语言习得的敏感期是0-12岁,而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是在0-8岁。
有些孩子为了躲避父母的限制和责骂,晚上在黑暗环境下玩手机,这也是他们视力急剧下降的罪魁祸首。
当然,使用电子设备也不是一无是处,在汇总的研究中,有6项显示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这些研究大多用于特殊领域或者极端情况,例如学前教育或者医疗行业。
2016年4位研究人员分析了12位8至12岁儿童在玩电子游戏时的脑电图并进行了传统的心理评估。
他们证实了电子游戏可以锻炼大脑前额叶区域,但是该研究只是为了用于认知相关病理诊断和治疗。
(图|开发具有认知治疗和评估目的的严肃视频游戏设计指南)
另外,2017年也有研究人员发现,动作视频游戏可提高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的阅读能力。
实际上,我们熟知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可以提升注意力;Coping Cat就是游戏疗法,用来帮助患有焦虑症、自闭症的孩子等。
所以,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就说玩电子游戏坏处不大。
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电子产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很多时候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
错误的使用习惯。
如果无法掌控、利用好它,反而被它奴役,负面作用就会产生。
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大的世界,父母也能学到理性而科学的育儿知识。
但科技产品引发的焦虑和恐慌,每个父母都曾经历过。
父母用科技把自己解放了,科技却把孩子捆绑了。
当谈到屏幕时间、科技产品时,父母一贯的做法也皆是:限制、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