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7年是数字货币资本市场井喷的一年,比特币从年初的950美元强势上冲到12月份的19300美元,市值超3200亿美元,在其带动之下,以太坊、莱特币、瑞波币等虚拟货币也有大幅拉升,其中,瑞波币从17年12月一个月时间内,从0.25美元,上涨到3美元,涨幅达到12倍,这一轮数字货币的上涨波及面积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足以载入历史。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数字货币资产还是处于「凭感觉的阶段」,几乎没有数据支持。而完整的结构化数据支持,对于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利器;而如果有完备的大数据支持,就是战无不胜的杀手锏!比如用我们都了解的NBA举例:
在NBA的早期,由于商业化程度不够,对一场比赛的数据统计非常有限,不管是球员、教练、或者球队经理对球员的认识都是在一种直觉上,或是最基础的一些统计。1986年NBA开始了完整的数据统计。所以现在的新闻都爱用:“自从1986有统计以来,这是第N个球员单场打出xxx数据……”NBA的统计正式进入了现代,数据库技术的成功应用。
也从这一天起,另一个话题浮现了。正如我们喜欢把武侠小说人物武艺列高低、列座次,数据完整化之后,大量的数据引用成了媒体的新爱好。于是,“得分利器”、“防守悍将”、“投篮大师”这些词汇,逐渐被“每场能得多少分”、“完成多少个篮板+封盖”、“投篮命中率”等覆盖了。所有的球迷都开始喜欢数据了。
但是只看数据,又会很难理解:年轻时的马布里,一个场均20分7.6助攻的人,怎么会被叫做独狼?看数据,会难以理解
斯塔德迈尔
职业生涯场均8.8篮板1.4盖帽,加内特在凯尔特人也就场均8.9篮板1.4盖帽,但KG的防守和斯塔德迈尔,那就是天壤之别呢?
实际上,就是因为数据太单一,对球员的微观数据的描述太少,根本无法只用数据来描述一个球员在球场上发挥的作用或者特点。21世纪,细节化微观数据越来越多的被融入NBA,专业的NBA数据挖掘公司Synergy Sports出现了。《SI》披露过一份篮球之神乔丹的专业统计:公牛80.2%的进攻要经他之手; 83.9%的投篮是跳投;54.3%的投篮来自于球场右侧;17%的进攻来自拉开单打;单打时运2.67步后拔起跳投;对手干扰到位情况下,命中率是46.3%;等等。
到了这一地步,数据开始进入到新的时代。而最近今年的NBA季后赛,美国媒体开始把场均奔跑距离,速度,最快速度等等也加入到了分析的维度。新的技术手段加大了微观数据价值的发掘。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量化分析。
而硅谷的QUBE团队,就是把这种大数据量化引入到数字货币投资领域。QUBE团队是硅谷一技术公司,其主打产品为QUBE 智能量化分析引擎,基于数据大规模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数据降维、噪点去除、特征提取、模型训练等过程,在神经网络量化因子优化归一后,形成最终结果输出。其核心是对日均 5.6017T(目前)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区块链数据、各类交易平台数据,网络信息舆情数据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下的一系列算法模型训练,最终对数字货币市场各类博弈行为进行模型预测和数据量化。
例如2018年1月12日,QUBE团队推出的全球QUBE100指数,用核心价值的100个数字货币实时监控全球376个交易平台的量和价格情况最终加权计算,反映全球数字货币市场的核心情况。
长期以来,数字货币市场用户习惯用比特币来代表市场走向,但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数字货币的市值增大,以及不同的价格波动,比特币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市场。例如2018年1月13日中午2时的数据,比特币24小时价格上涨4.3%,而EOS交易量在24小时内交易量第3,上涨63.5%,这种情况下,QUBE100指数通过对全球376个平台的量价监控和加权计算,24上涨为17.3%。QUBE100反应的是最核心交易盘面的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