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官方订阅号,为CCF会员及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快速列措施做法提纲的小套路 ·  4 小时前  
成飞资料库  ·  做项目如何避免情绪焦虑和自我内耗 ·  13 小时前  
出彩写作  ·  一个笔杆子的习惯里,藏着他的进步空间 ·  3 天前  
出彩写作  ·  写材料狠人的干货笔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计算机学会

技术与公益深度融合 2024 CCF技术公益马拉松圆满落幕

中国计算机学会  · 公众号  ·  · 2024-10-30 17:26

正文



本次“技术公益马拉松”不仅见证了技术和公益的完美融合,更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行业从业者对社会责任感的积极担当和对技术创新的卓越贡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更深刻影响了社会公益的运作方式。面对气候变化、无障碍、ESG等全球性挑战,传统的公益方法急需借助先进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影响力。如何将创新技术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以应对社会日益严峻的挑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在2024 CCF技术公益马拉松上汇聚了技术精英与公益热心人士,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赛事围绕 视障独立出行辅助功能开发、水灾信息数据库搭建和辅助残障人士身体数据测量 三个紧迫的公益问题,激发了选手的创新思维与技术实力的碰撞。



本次论坛主席CCF公益工委副主任/NGO2.0副理事长谢栋,CCF公益工委委员/滴滴出行科技生态与发展部专家科技品牌经理毛赫男,介绍了大赛的规则和精神,与更注重商业发展的传统Hackathon相比,技术公益马拉松更强调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要求参赛者不仅具备创新思维和超强技术实力,还需要关注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本次大赛于2024“CCF公益日”启动,受到广泛关注超百人报名,21支参赛队伍入选,经历了创意构思、设计开发、测试验收阶段的激烈预赛,最终9支优胜队伍走上CNCC 2024决赛路演舞台。为保证评审的公正多元,大赛采用单位回避原则邀请了来自技术方和公益需求方组成的评审团,他们分别是CCF理事、公益工委执委、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院长赵剑,公益工委执委、微软亚洲区员工公益事务总监王岭,CCF数字农业分会副秘书长、公益大使、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黄栋,上海有人基金会金盲杖技术负责人关钦,卓明信援创始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郝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董理权。






技术融合公益 赛事风采展示



深圳技术大学的 FFH 团队,开发了一款基于国产机器狗的智能导盲犬,结合 Point-LIO、DWA Local Planner 等算法实现导航和避障功能,并通过YOLO算法进行智能识别,保障盲人安全出行。设备配备交互采用了非入耳蓝牙耳机并嵌入AI大语言模型,改进人机实时交互,改善盲人出行体验。同时,部分模块实现了国产鸿蒙化,为“中国智造”注入新鲜活力。





来自东北大学的 导路明光 团队,打造了一款面向视障群体出行需求的全智能导盲方案,包括应用激光雷达建模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避障方案的智能导盲车硬件本体,以及以微信小程序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信息处理系统。读取盲人的语音指令即可自动规划路线,牵引盲人行进,并在导盲过程中实现主动避障。以AI技术赋能导盲方式升级,切实满足了盲人安全出行,自主出行的需求。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 PEI-GeoX Lab 团队,通过融合地理空间数据平台与云边端协同的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出首个支持实时环境检测和出行规划的视障人士辅助大模型——万径。通过大模型推理加速算法并构建云边端智能平台,该系统支持在移动终端上的实时推理和智能理解,为视障人士规划出行路线,并通过语音实时解说,成为出行者的“第三只眼”,助力无障碍出行。




Pilot 团队致力于辅助视障群体更便捷地使用导航,更安全地独立出行,在本次活动中打造了一款安卓端人行道红绿灯的识别应用,实现自适应识别人行道红绿灯颜色和读秒,并通过多模态方式与视障群体交互。方案采用端云结合的架构,端侧模型实时检测,云端模型负责读秒和图片理解,云端协同实现红绿灯的自适应识别和读秒,解决视障群体在复杂十字路口场景下的红绿灯判断难、等待久、独立出行危险等问题。





来自西安邮电大学的 ciallo 团队,打造了面向水灾灾害信息归类和分析的一体化平台,在灾害到来时能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让使用者快速上传灾害相关信息到云服务器,应用机器视觉辅助灾害信息的判断,集中显示灾害的地区洪水情况。优化了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促进更有效的应急决策和资源分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 Disaster Sight ,一套专为洪灾响应设计的洪灾视频管理解决方案。平台整合视频上传、信息标注、多级审核等功能,帮助救援团队高效搜集和分析洪灾现场视频;打造灾情地图,根据紧急程度可视化勾勒灾区情况,优化救援资源分配;审核权限分级、优先推送机制、志愿者一键召回、志愿时长统计,确保人力资源与视频任务的合理匹配。



大禹智防 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灾害信息数据库,解决灾害视频的收集、标注和共享难题。结合卓明灾害信息HEINA模型,支持多维度视频标注,保证平台的可扩展性,并提升信息检索的便捷性。技术路径上,采用多种视频入库方式,初期使用MySQL数据库,后期融合图数据库Neo4j,优化数据存储和查询性能,同时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训练素材。





衣码匠 团队致力于让每一位轮椅者选择合适的衣服尺寸。基于轮椅者的独特性并结合人体坐姿形态,提供一套轮椅者可测量自己衣服尺寸,选择合适标量服饰尺码的穿搭方案。轮椅虽独特,穿衣不独特,使轮椅者能更好的穿大众衣服,并在大众衣服中选择自己合适的尺寸。让更多的轮椅者选择合适的尺码,并在社会上出现各式的轮椅者穿搭。




来自浙江大学的 EAGLE Vision 团队开发了一种面向肢体残疾人全方位量体的智能算法解决方案,结合实时目标检测技术,集成于电脑/手机等设备中。用户只需使用设备进行环绕拍摄,算法即可自动识别被测量者的身体部位,实时动态更新身体数据。此外,算法还支持上传视频或图片进行非实时检测,确保测量高效精准,为肢体残疾人士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与科技助力,提升量体体验,守护无障碍生活。





技术有爱 公益无界



比赛现场,选手们用PPT、演示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公益解决方案,分享了设计过程和思路。评委团对每个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并就作品的技术难度、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分。最终,经过激烈角逐 Pilot、EAGLE Vision、 大禹智防 三支队伍分别摘取最佳方案、最佳技术、最佳创意三项大奖。





本场赛事颁奖嘉宾CCF会士、监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金芝表示,看到如此多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共同的公益目标而努力,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对社会问题深刻的洞察力这让她感到骄傲,在技术公益的道路上,创新和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而这次大赛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选手们纷纷表示,参与“CCF技术公益马拉松”不仅是一次展示技术能力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意识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为公益事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以克服挑战,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些经验将对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产生长远的影响。所有参赛选手对主办方、导师、志愿者以及所有支持这次大赛的人员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最后公益需求方也诚挚地向所有参赛选手发出邀请,希望能够与他们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比赛中的优秀方案落地实施。相信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公益项目,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期待与各位选手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无论是在技术优化、项目实施还是资源整合等方面,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技术的力量为公益事业开启新的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