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法显的这次传奇之旅?
如果公元399年就有报纸等媒体,那么头版头条的重要消息无非以下几点:
在西部自立为王的前秦大将吕光病逝、南方沿海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北方的鲜卑首领拓跋珪开始称帝......至于已经64岁的法显和尚,还在默默无闻的筹备旅行计划。
今天,法显的知名度依然无法位列一线。
诸如玄奘、马可波罗和哥伦布这样的古代大牌旅行家,才是吸走流量的最强IP。甚至不如只能屈居二线的伊本白图泰与麦哲伦。但由他留下的
《佛国记》
,却是无可替代的古印度文化剪影,而他顽强的个人意志,也是人类探险史上的奇迹。
从关中到塔里木盆地
法显出行时的亚洲局势
法显本人出生在山西的武阳,早年便见证了后赵、冉魏、前燕和前秦势力的相互取代。
尤其是在前秦创造的短暂的霸业后,饱受饥寒之苦的法显,得到一段相对安稳的求学时光。但在学习佛学经典的过程中,他发现经文翻译有很多严重错误。而且残漏部分明显,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最重要是当时东方僧律混乱,人们无所依从,高级僧侣对低级僧人欺压严重。在经历大半生的光阴蹉跎后,年过六旬的他才最终下决心到西天取得真经。然后回来传道弘法,让其他僧侣免遭困惑的烦恼。
从关中的长安出发后,法显和同伴穿过河西鲜卑人建立的西秦与南凉,又得到了北凉王段业和敦煌太守李暠的资助。
经过这些在河西地区的准备,一行人将熟悉的世界抛之脑后,头也不回的扎进了白龙堆沙漠。
白龙堆沙漠
是阻挡法显的首个地理要素
恶劣的沙漠环境,让法显只能看到一片死寂。
由于上无飞鸟而下无走兽,所能参考的坐标,仅仅是头顶的日光和地上的累累白骨。在这样的地方前行,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心理素质。他就把令人窒息的热浪风沙,当做是恶鬼缠身扑面。于是,艰苦的环境反而激发了僧人斗志,支撑小队继续向心目中的圣地迈进。
经过17个日夜,他们来到了白龙堆以西第的首个绿洲城市--鄯善。
那里也是汉朝时的楼兰故土。居民最早是原始的地中海-阿富汗型印欧人。在北印度的贵霜帝国崩溃后,又多了一群带着犍陀罗语的流亡贵族。因此会看起来兼具东西方特色。普通人的服饰已大体汉化,仅仅是在衣料上以毛织物或者麻为主。但罗布大泽附近的土地贫瘠,十分严重的盐碱化让产出很少。虽然支撑了灿烂文化,但反复争夺也为这里的原住民制造着巨大苦难。就在法显抵达之前,这个小国还被前凉西征与前秦进攻龟兹所牵连。
法显时代的西域商路 与后世几乎没有变化
在休整15天后,小分队来到了有着浓厚印度文化氛围的焉耆国。
本地居民也是典型的印欧人,国号来自于梵语的阿耆尼,也就是印度教中的火神。但同样盛行从印度传来的小乘佛教,并印度的婆罗米字母作为书写系统。虽然国库储备不充足,但是这里的居民能骑擅射,所以经常仗着勇力劫掠过往商旅的财富。法显等人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国家遇到冷遇,无法和本地僧人一样享受佛堂的接待。好在他们遇到了吕光远征龟兹时留下的驻外机构--符号行堂,从而获得了食宿和旅行用品。
由于旅途的艰辛,已经有同伴提前退出,法显则坚持来到下一个西域大国于阗。
这个古老的塞人城邦,同样是东西混血频繁的据点。虽然依然讲伊朗语分支,但与很早西迁的内地军民结合。当地的尉迟氏君王,也使用波斯氏的万王之王头衔,在南疆作威作福。最后兼并了附近的4个小城邦,在东汉晚期就发展为有8万人口和3万战兵的区域小强。
在本地肥沃的土地和和田河的哺育下,于阗可谓是国泰民安,以至于可以奉养数万僧人。
又因为丝路上的商人往来众多,所以寺庙也扮演着当铺、银行、旅店和招待会所等作用。成熟的寺庙经济让僧人有财力传播自己的信仰,并接待来自东土的同道。当地人对大乘和小乘佛法一视同仁,所以法显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当时正值佛诞节,法显发现于阗王有一尊可以移动的圣象车。
上面的佛像披挂丝绸帷幔,并用佛教七宝装饰,还有2个金银铸造的菩萨陪护在左右。在佛像即将进城时,宫女们会从城门上撒下花瓣。王族大臣也会换上新衣,赤脚持花朝拜大佛。这种极具西方古典文明特色的崇拜仪式,无疑让法显印象深刻,这也是早期印欧文化在塔里木盆地的珍贵遗产。
于阗本地的文化技术 基本以印度风格为基准
更重要的,僧侣们仅仅抵达于阗就已经见到众多闻所未闻的经书抄本。
这些内容就足以让他们学习消化很长时间。但法显认为,只有越过了葱岭才能接触到真正的佛法,而不是在西域世界满足于二手货。
此后,他们先后拜访了子合国、竭叉国等地的佛寺,并得到了喜欢佛学的君王接见。
由于塔里木诸国此时基本上被整合为龟兹、焉耆、疏勒、于阗、鄯善这5大邦国,所以过关等问题就相对简化。加上中原帝国的长期经营,所以法显提到除长相和语言外,大部分普通居民的服饰都和汉人有相近之处,让法显没有感到过于陌生。
西域的西南部在当时较多受中原影响
贯穿中亚
瓦罕走廊是阻挡法显的第二个地理要素
一旦过了葱岭,法显将看到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经过后来十分著名的瓦罕走廊时,他就将寒风和冰川称为毒龙。四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也是法显所从未所经历的体验。如果没有赶上合适的时间翻山,就容易被大风卷走。石梯大都位于山间,下面就是万丈悬崖。只要行者往下探望,就会失去迈出第二步的勇气。所以,当地只有被称为雪山人的塞种后裔在分散地居住。
但法显还是没有退缩,在强大信仰的支撑下继续前进。
漫漫长夜中,瑟瑟发抖的僧侣们都围着火堆,分享各自知晓的佛教经典故事。当然也有汉明帝梦见西天金人的因缘际会,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期待尚未谋面的西方极乐。
法显和同伴随后进入今天的阿富汗
此后,法显特意提到北天竺有一个小小的陀历国,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葱岭外的城邦,
它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达历尔地区。这里留下用木头雕刻惟妙惟肖的佛像。在希腊化艺术的影响下,这些早期佛陀造像都是以希腊神祗为原型,其灵感可追述至古典时代的太阳神阿波罗。听当地人说,这是佛祖涅槃300年后建造的,此后佛法就开始向东方传播,而现在这里最终迎来了第一个东方秦地的僧人。
在古典晚期与中世纪前期,整个中亚东部也依旧是古典希腊艺术的保留地。
即便是月氏出生的贵霜后裔,也大体遵从这些文化遗存。他们也是佛教东传的主要输出来源。
瓦罕走廊以西至今仍有不少佛教遗迹
接下来,法显来抵达斯瓦特河边的乌苌国。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识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胡人是当地的统治者,而且精通天文历法和占卜之术。如果遇到了无法裁决的案件,他们就让人服用草药,将先发狂的人定罪。当事人几乎毫无怨言,也绝不反对结果。但这里的国君也不滥用死刑,最严厉的惩戒不过是流放。就和其他古印度国家类似,这里的印度教僧侣待遇极好。甚至有专门认路的驴子能将粮食驮到山中寺庙,服务这些不食人间烟火、不沾俗世的婆罗门使用。
在贵霜帝国的昔日重镇佛楼沙,玄奘目睹了当年帝国修建的宏伟寺院和庄严佛塔。
虽然当年的帝都迦毕试已经萎缩成地区小邦,但这些佛寺里依旧有当年的佛钵。无论贫富,来客都会用谷物或者鲜花将它填满。当年强国的灰飞烟灭,也令法显感慨世事的多变和人间无常。
当年的
迦毕试
就是今日的巴格拉姆
在这里完成夏坐后,法显又访问了附近的几个小王国。
比如尸毗王割肉喂鸽子的宿阿多国。
随后在遍布古迹的犍陀罗国,徜徉在带有希腊风格的佛教建筑中间。
同时
听当地人介绍佛陀将眼睛布施给他人的传说,顺便收集最接近原版的神话传说。以便翻译成汉语,成为他日后收徒传教的好素材。在翻越贾拉拉巴德和白沙瓦以西的雪山时,法显目睹了一名同伴在他怀里口吐白沫后牺牲。所幸在位于旁遮普的毗荼国,在当地土邦王侯在得知他们来自遥远的秦地后,十分赞扬他们的求法的精神。于是对僧团慷慨解囊,支持他们继续求学。
历经了众多牺牲,也目睹了各种圣物,法显已经有充足的的资本返回东土炫耀了。仅凭现在的成就,就足以得到那些笃信佛法的王侯的支持。
但还是有感于北天竺的僧众主要靠口授佛法,没有可以凭信的文书作为证据。
于是决定绝不背弃自己的初心,继续南下探寻真理。
开博尔山口以南的旁遮普 也是全世界佛像的起源地
天竺求学
在天竺腹地 法显感受到笈多时代的佛学热情
接下来,法显将跟随着先贤的足迹,进入中天竺列国游历。
他得以近距离观察当地社会,发现恒河流域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这里的王侯也不用重刑,最重的叛逆罪仅仅是断右手,远胜秦制帝国的编户齐民待遇。
当地僧人还可以接受民间或王侯赠地,所以形成了几乎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法显甚至提到,本地人不吃葱和蒜,国人也几乎不杀生。但全部社会成员都鄙视那些最低级的旃陀罗,几乎将他们视为瘟神,避免和他们发生包括影子交错在内的接触。
法显抵达天竺时 当地正处于笈多王朝的上升期
这里的僧人也热情款待法显,递来衣钵、涂抹脚油,还奉上酥油果茶。最后根据法显的辈分为他安排僧房。在印度人的介绍下,法显先后参观了华氏城、蓝毗尼、鹿野苑等佛教创立初期的圣地朝圣。
在摩揭陀国的巴连佛城,法显看到这里的居士、僧人会开设医药店,救治那些病苦之人。
残迹和疾病患者都会得到照顾。
最后,法显选择在华氏城潜心学习梵语,并抄写足够多的贝叶经书,同时还绘制佛像,以便让中土信众看到最接近印度发源地的佛陀相貌。
数年之间,他到各地拜访精舍,与同行们坐而论道。特别注意采撷各地的民俗和宗教传说,为复原中古时代的印度文化传统提供重要材料。由于年事已高,也希望能够将比较正宗的佛法带回中土,法显在70岁时踏上了回程旅途。这次,他选择从恒河下游的孟加拉湾出发,坐印度海船返回故土。
今日华氏城的佛教寺庙遗址
漂泊海上
法显在回国时 选择走海上路线
借助一年一度的冬季西南风,搭载法显的船只开始南下航行。
他也携带着多年整理出的心血文书,抵达了宗教兴盛的狮子国--斯里兰卡。在这里,法显又用2年时间整合好了汉地没有的佛教经书,在看到当地无畏山精舍里的中国白绢扇后,法显想到很多同伴或者死于非命,或者满足于留在印度修行,现在只剩自己一人。如果满足于个人的修为,又如何能普度众生?于是他越发感到了返回东方继续传播佛法的使命感,最终法显再乘坐着1艘带有200人的印度式的大帆船出海。
不幸的是,半途遇到了大风。
商人为减轻船只载重,险些要丢掉法显的佛像和佛经。但在法显一遍遍向观世音和死去同伴们的祈祷中,船只九死一生地飘到了附近岛上。后来,这艘船还被很多不怀好意的海盗盯上,令一大群人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