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白话时事  ·  今年的最大收获 ·  昨天  
CHINADAILY  ·  关于张桂梅,两个好消息! ·  昨天  
CHINADAILY  ·  Top News丨AI gives ... ·  昨天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八面来风】米莱:那都是他的包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行业政策放出信号| 中低端节目要砍掉,生产体系要改革!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27 23:09

正文


传媒内参导当前,广电行业拥有2000多家电视台、4000多个电视频道、4000多亿元年收入,尽管规模庞大,但节目生产播出体系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压缩广电领域的落后产能,解决中低端节目产品过剩,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李岚、黄田园(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优化节目产品结构

 

压缩广电领域的落后产能,解决中低端节目产品过剩,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当前,广电节目生产制作领域存在盲目投资、跟风生产的现象,生产结构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协调,出现同质化与过度娱乐化倾向,节目产品供给难以满足消费需要。

 

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调整制作播出结构,调节市场杠杆,优化节目产品结构。

 

一是通过政策扶持与调控,不断引导制作机构创作生产方向,促进节目产品结构优化。

 

广播电视节目产品具有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政策措施和政府资金对其具有杠杆功能与示范效应。

 

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通过加大扶持奖励,大力推动节目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典型节目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引导广电机构加大创新创优节目的生产力度,创作一大批自主原创、传承优秀文化的节目;

 

应进一步加强调控管理,强化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电视剧播出管理、娱乐节目导向和格调管理等措施,规范创作生产秩序,调控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形成结构比例适当的播出格局,引导前端创作生产的方向,让更多好节目好作品进入好时段、好平台,成为荧屏主力军。

 

二是通过广电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不断调整完善节目产品结构。

 

一方面,制作行业应当倡导理性投资,不追风、不盲从,及时转换产品战略,主动淘汰落后产品、缩减过剩产量,合理安排不同题材类型产品的生产比例,不断创新节目产品、更新产品线。

 

另一方面,制作机构要坚持做大做强,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等形式不断集中优势制作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行业集中度,压缩落后产能。

 

 提升节目产品质量

 

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节目质量,打造更多品质优秀、形式多样的节目产品,是节目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准与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较少,有“高原”缺“高峰”,质量难以满足受众需求。应通过强化节目创作生产的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建立健全节目巿场化生产体系,真正提升节目产品质量。

 

一是要坚持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为节目创作生产方向,坚持创新创优精品节目创作生产。

 

这就需要制作公司和创作者增强社会责任,不忘初心、根植现实、潜心创作,坚守社会责任,针对不断变化的观众需求,着眼于有效供给,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节目精品。

 

让自主创新成为主流,探索研发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产品。更多元更立体地展现当代国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播正能量。

 

二是要加快建立与巿场对接的节目生产体系,形成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的反馈体系。

 

深化制播分离改革,做优市场主体。落实广电主体与巿场对接,建立市场化的生产机制,优化节目生产资源配置,为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提供稳定可靠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智力支持,充分激发部门和员工的活力,促进机制流程要素、人才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提高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建立真实反映需求侧的评价机制,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并全面融入节目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与绩效考核等其他管理措施相协调相统筹同推进,促进节目质量提升、多出优秀精品。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怎么创?新在哪?优在哪?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罗艳(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2016年以来,在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举措推动下,全国广电系统在节目创新创优领域积极探索,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节目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爆款”节目不断涌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一、自主原创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

 

广播电视以自主创新为引擎,探索研发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特别是部分省级卫视,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大情怀、正能量”的创新创优之路。

 

多家省级卫视把920时段打造成节目的“创新孵化器”,自920节目带创立开始,始终强调自主创新。安徽卫视原创姓氏文化节目《百家姓》在920时段播出。陕西卫视4档920周播节目《华山论鉴》《超级老师》等丰富了晚间节目类型,观众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山西卫视920节目带的节目全部为自主研发、自我创新,推出了全国首创的旅游品牌推介竞演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伶人王中王》首开不同剧种名家同台竞演模式。

 

二、文化类节目精耕模式,传统文化节目不再曲高和寡

 

广播电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取自主创新的自信、自觉,精心研发符合大众传播规律和时代特征的节目模式,坚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媒体责任,推出了一批受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激发广大受众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内容拓展、赛事升级、全新舞美、多屏互动传播等方面对节目进行升级提质,引发多屏互动的收视热潮。《朗读者》以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创新读书节目,带领观众聆听朗读者的故事与感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怀与力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充分发挥声音传播的优势,原汁原味地记录下稀有的、即将消失的文化印记。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以演艺人员读信为主要形式,通过讲解、画面、文字等多种手段,带领观众触碰当时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山东卫视《你好!历史君》用脱口秀、情景剧及模拟再现等形式趣味传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三、紧扣时代主题社会话题,差异化竞争丰富荧屏声频

 

广播电视不过度依赖明星效益和娱乐主题,选择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推出一批类型更加多元,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展现当下中国时代特征的创新创优节目

 

科普类节目将科普内容与综艺形式跨界融合,创新出更具吸引力的科普形式。中央电视台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运用丰富的电视表现形式展现科学的“奇、美、趣、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三季)通过脑力竞赛,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道德类节目注重家教家风传承。中央电视台《我有传家宝》通过一件件传家宝,发掘精神内核,传承家风祖训,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辽宁卫视《中国好家庭》用接地气、欢乐的表现手法带领观众细细品读家风、家道的滋味和内涵,从而折射当代中国的民风国情。

 

以家庭亲情为题材的节目通过记录平凡家庭的故事,搭建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江苏卫视《老妈驾到》运用“纪录片+情景设置”的拍摄模式,在亲情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

 

其他题材节目也屡有创新。河南卫视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脱贫大决战》,定位新颖、选题宏大、制作精良,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意与担当。内蒙古卫视《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找到马克思与当代人的共鸣,用接地气、有生气的视听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带入当下青年人的思想生活。

    

四、节目融合创新逐步深入,互动传播增强受众黏性

 

广播电视节目融合创新由“相加”向“相融”进一步迈进,多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融合互动更为深入。中央电视台《中国舆论场》开创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先河,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以融媒体的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原创3D立体虚拟观众席,实现台网互动,大小屏有机互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开课啦》,将目标受众锁定为老年人,秉承全程互动的理念,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多媒体平台,打造了一个智能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