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合标单位将名为“简朴房”。
21日,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接受香港商报访问时表示,上任时已决心要解决“㓥房”问题,而今解决劣质“㓥房”指日可待,对此感到激动。局方现正全速进行立法,期望在明年底完成并启动登记。
她续说,宽限期不会太短,须照顾租户、业主的实际需要,而登记程序则倾向简单,提供基本资料就会给予认证。她又相信公营房屋供应足够应付需求,不担心日后“简朴房”租金会有太大上升。
施政报告指,现约有11万户人家居住在分间单位,故提出不合标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否则业主将不合标单位出租便要负刑事责任,住客则不须负法律责任。
“简朴房”得以出台,何永贤坦言,心里很激动!记者 冯瀚文摄
何永贤回顾道,2022年7月1日自己就职之际,当听到国家主席习近平说,香港房屋问题是“难点、痛点”,并提及“房子可以住得好一些”。当时,她就产生两个念头:“第一,要尽快多建屋,要提速提效提质,公营房屋建得多一些,这是大道,你要建屋出来,人们才可以居住;第二个印象,就是‘㓥房’。”
何永贤直言,本港“㓥房”问题如此巨大,当年接任后随即到“㓥房”地区探望,自己站在深水埗街头,不禁暗忖:“我抬头一望见到深水埗的‘㓥房’,每一条街都是,触目所及全部都是!那时,我想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如何有朝一日可以走出来?如何可以向大家说我们终于想到方法,一步步解决到问题?”
她不讳言,当时心中并未有答案。
去年,特区政府成立了“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任组长,何永贤则任副组长。其后,她带同不同部门与各方倾谈,了解社会对解决劣质“㓥房”有共识。她称,经过一年努力,在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导下,“简朴房”得以出台。她坦言心里很激动:“终于可以行这一步,与团队紧密地一步步走下去!”
施政报告指出,现约有110000户人家居住在分间单位,提出不合标的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资料图片
她指,现时房屋局有“简朴房”小组,由副署长级官员、年轻政务官做成员,他们正日以继夜地工作;又希望社会大众鼓励给予意见,让当局行得稳、走得远,真正将香港“㓥房”变成更好的“简朴房”。
施政报告建议,“简朴房”标准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何永贤为此见了很多政团、协助“㓥房”居民的团体、专业团体等,收集到许多意见。她说,大多意见是分间房间应在7至10平方米,“提出7平方米的,其实是站在居民角度,不要引起恐慌、压力;如去到10平方米,则会有一半‘㓥房’不适合,要稳妥地照顾居民。”
施政报告提出,当局会给予现行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业主时间,进行所需工程。法例会设宽限期,期间不就违法出租采取执法行动。政府会为此设立登记制度,让已登记业主享有宽限期。房屋局局长将获法例授权在宽限期完结后,按实际情况,决定何时针对哪些分间单位分批有序采取执法行动。
政府透露说,现有“㓥房”登记期料有12至18个月,而登记期完结后的宽限期则建议1至2年。何永贤表示,当局现时全速进行立法,当中很多细节希望可在明年底完成,并启动登记程序。她说,已收到不同意见,最重要是立法后需讲解,让公众认识。
何永贤鼓励业主先做登记,“会有宽限期,不会太短”。她称业主若果登记,即会改进单位,日后以“简朴房”来出租。她举例说:“两间房若少于8平方米,需合并房间,要两张租约完结后才可做(改动)。”她重申要照顾租客、业主的实际需要,亦料会有社工队去帮住户申请过渡房屋、简约公屋。
何永贤亦称,登记程序倾向简单,提供基本资料就可以,如地址、业主姓名、单位面积、设施等;若果资料齐全,局方会尽快做好认证;不过当中会有抽查。她强调:“希望(‘简朴房’)有规矩、(租户)住得有尊严!”
被问及“简朴房”会否令租金上升,何永贤回应说,这要从两方面去看。
第一,
政府所做的调查,现时不合最低标准的分间单位,有些只欠独立水电表、烟雾感应器;有些要更换防火门;而这些工程不难,如烟雾感应器、灭火筒只要数百元;换门可能贵一些,需要数千元;最重要须视乎业主将单位“㓥成怎样”,改动所需费用由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第二,租金表明供求关系。
她说,将来公营房屋供应是充足的,据去年公布的《长远房屋策略》,下个10年公营房屋供应为308000个;11万“㓥房”居民中,大部分人都会上到公营房屋;仍留在“㓥房”的就只有四成左右,即4万多住户。现时不合标准“㓥房”有约三成,其余七成作少许改动已合当局标准;以七成或以上“简朴房”去照顾上述四成人需要,租金自然没有大升的空间,市场规律已可控制。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政策,致力解决本港老大难的房屋问题,如根治劣质“㓥房”、改动居屋绿白表比例至5比5等。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坦言,长远房屋策略本身以供应主导、灵活应变为原则,再走下去会加入新元素作考虑,包括完善置业阶梯、善用公屋资源等。另外,房屋局亦会利用好科技元素,包括进一步发展组装合成建筑法,务求4天建一楼层;日后将智能管理公共屋邨成标准项目等。
“本港长远房屋策略有两大原则。”何永贤表示,一是供应主导,即房屋供应要去满足需求,有很多数字基础;二是灵活应变,因社会在变,经济情况亦在变。
施政报告提出,房委会进一步完善充实置业阶梯,将居屋绿白表比例由现时4比6调整至5比5,鼓励更多公屋租户购买居屋。房委会近年亦加强打击滥用公屋,房委会上两个年度共收回5000个被滥用和违反租约或房屋政策的公屋单位,等同兴建一条中型屋邨,成效显著。
何永贤进一步指,长远房屋策略再走下去,就要有新元素要考虑,第一是完善置业阶梯,政府要去想让更多市民实现置业梦想,令阶梯更健康更完整,并有流动性。第二是善用公屋资源:“过往50年出来的(公屋),是否善用?有否滥用?要处理、善用资源,将公屋资源留给最有需要的人。”她说,必须调整公屋富户政策,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房屋阶梯迈进。
房屋局还致力运用好科技元素。在建楼方面,局方发展组装合成(MIC)2.0。何永贤介绍,局方与纳米研究所合作,方向是将临时支撑减少,拆卸更快,价钱更低;墙身薄一些,但效能不可失。她解释,以往箱与箱之间,结构需要扎铁完成;而将来只简单插铁,就可以落石屎。她希望流程再更快一天,“以往五六天建一楼层,有望可以4天建一楼层,这就是进步!”
屋邨管理方面,局方选出10个公共屋邨,试用不同科技,如感应器、物联网设施、机器人等。她说,如果“试得对”,就打算将此放进合约,成为屋邨管理的标准项目。她举例,早前带队到皇后山邨参观,见到该处试用两款机器人,其中一款是清洁机器人,机器人会播音,“说”自己正在工作;另一款巡逻机器人,除了会播音亦有镜头,一见到有居民吸烟,就会“提醒”对方违规、将扣分;当对方不理会时,机器人一直跟随他并不断播音,终使该烟民停止吸烟。她认为,这既能减少摩擦,又能达到效果,笑言机器人真能“帮到手”,料往后在阻止聚赌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