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一,为什么还会是道生一呢?
三生万物
道作为天地宇宙万物之终极本源,它无形无相,不可思议,无法命名,然而当我们用思维来把握它并将它命名为“一”的时候,混沌之在即被我们的思维和命名分化为了思维和存在,名称和对象,此即是“一生二”,混沌之在,加上“一”的名称及所指对象,则为三,此所谓“二生三”,沿着此种用语言符号来进行思维分别的路径走下去,就逐渐分化区别出万物了。
如果结合对照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道本无形无始无限,即“无极”,然而“道”如果要无中生有创造出宇宙万物,则必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起始点或门户,这个起始点即“一”,也就是“太极”,意思是最初的开端,最大之存在,而太极生阴阳是为“二”,阴阳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冲气以为和”是第三个阶段,有了阴阳的相互作用,“负阴而抱阳”的万物也就产生了。
万事万物的存在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比如柏树的存在须有树之普遍性,柏树之特殊性,以及两者的结合产生出柏树,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三生万物”。
就我们认识事物,体认存在的精神发展而言,也须经过三个阶段,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所谓存在,本质和概念这样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过程。如果对应于佛法参悟就是色,空,色空一体的过程。经此三阶段,我们才能在意识体悟层面认知万事万物的存在无非皆为本体之现象,即阴阳,有无之统一。
自心理学而言,心理存在整体为一,分裂为“意识”和“无意识”则是“一生二”,而意识自我执相为真,并通过语言和思维活动对混沌整体之存在进行区别分类,则是三生万物。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认为,万物不过是自我意识的产物,是阿赖耶识所变现,是一念忽生山河大地,真所谓“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损之而益
正因为万物从“一”而来,“一”即本源之道,则“一”为大,而世间权力格局中以“王公”为大,故他们以“孤寡”自称,取“孤寡”为“一”之义,则如道之大。如果万物之产生是“由一到多”,由本体到现象这样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那么要解决“我到哪里去”的生命和精神归宿问题,就要走一个相反的过程,即“由多到一”,由现象到本体的回归之路,这就需要“损”,也就是是做减法,“损之又损,以至于一”。世人皆贪多恶少,知识要多,物质要多,钱要多,反正是要不断做加法。如此,则“损”的减法就是坏事情了。但“损”到极致,又意味着回归“一”,回归道,“损”又是好事情了。这就是所谓“损之而益”;相反,不断地做加法,增加知识,物质,金钱并执著于它们,这看起来是好事情,但却使得我们的精神被纷繁芜杂的无常假象所束缚,增加得越多,离道越远,从而失去安身立命之所,精神流浪于荒野,“益”的加法又是坏事情了,这就是所谓“益之而损”。
强梁者不得其死
不断地做加法,追求更大的力量,更多地物质,更多地知识,往而不返,停留于肉体和物质层面,被无常的假象所束缚,精神流转于二元对立的世界,又如何领悟超越生死,不生不灭之道?不能了生死,则流转生死,为永世不得超生之孤魂野鬼矣!此即“强梁者不得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