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创企业来说,建立信任的成本是很高的,而这样的推介活动,正好帮助企业大大降低了这块成本。”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星)合伙人、CMO(首席营销官)施凤财在10月24日下午举行的“机器人产业专题推介活动”会场外说。
辰星这家由天津大学孵化出来的本土机器人企业,经过10余年发展,目前生产的阿童木并联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茅。施凤财的创业感受在昨天开幕的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设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发布推介区”内得到了验证。
“可完成‘全随动’状态下精度在正负0.1毫米、次数在每分钟200次的随动抓放,适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小型物料的装配、搬运与分拣。” 辰星最新款阿童木并联机器人的介绍文字引起了河北主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谷汭声的注意,他告诉记者,自己企业主要生产机器视觉光源设备,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来到这个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可以寻找到众多的合作伙伴。”他说。
施凤财说,企业初创时,每次订单的成交需要推销员上门推销20次。“这些年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推介、对接活动,大大方便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目前我们主动去拓展的订单大约只占40%,其他都在老客户以及这样的对接平台上完成了,京津冀区域的原材料配套率已达到70%。”他说。
非常凑巧,朗誉机器人海外销售中心总经理单晨溪也告诉记者,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地区的原材料配套率已从两年前的四五成提升至目前的七八成。“今年10月底,我们的销售收入就与去年全年持平了,未来2个月还将会有近亿元的订单落定。”单晨溪说。
2023年,京津冀三地机器人产业规模达480亿元,链上企业245家。“依托亦庄机器人产业园、武清机器人产业园、唐山高新区等载体,构建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高地。”发布推介区的宣传图片上书写道。
这背后是京津冀三地共同为企业间“链接”付出的努力——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形成“国家+省市+部门”三级协同推进体系,调动市场力量遴选协会、联盟等“织网人”……“开展资源链接、产研合作、项目招引等对接服务,每年组织产业撮合活动近百场。”开幕式上发布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周年报告》中称。
因为“链接”,所以踫撞,聚力,互为赋能,共同蓄势,一起腾飞。
“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召,400多家国内供应商当中,约70%来自于京津冀地区,带动了区域内上下游能源、化工、电子、服务等产业的共同发展。”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介绍。
平均每9秒钟就可以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产值81亿元,产量超过200万台。“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实现在天津的人数超过3000人,营收超过300亿元,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达到我们第三个‘百亿千人’的目标。”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说。
三地共造一辆车、共通一条路、共建一批园,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南港电子化学品基地、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同向发力,融合提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夯实产业支撑。
三地6条重点产业链上企业突破2200家。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加快成链成群,联合创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络安全)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集群规模近2.2万亿元,占全国产业比重超一半,核心主导产业规模1.4万亿元,是全国布局最为完整的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2023年产业规模近万亿元,链上企业978家,聚集小米汽车、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产业链2023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车规级芯片、人形机器人等一批产业攻关项目正在京津冀联合实施;巡航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卡点”正在京津冀实现国产技术规模应用;今年以来三地举办的联合招商活动就达30余场,宁德时代电芯工厂、中国软件信创总部、鸿蒙氢能离网制氢等项目签约落地……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2.43万亿元,是2013年的1.43倍。
“九河连三地,携手同向行。”开幕式上嘉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