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主题报告第二节的第二位报告嘉宾是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蒋依依所长,报告题目为《中国正在改变世界?——出境旅游市场视角》,该报告探讨了中国出入境旅游的实践与统计问题,在现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出境旅游市场视角
蒋依依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连续5年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出境客源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服务于相关政策制订。这一话题又可拆解为两方面:
第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是否超前,是否需要征收出境税?
第二,市场政策调控如何符合市场发展实际,并兼顾目的地社会心理容量?
对此,蒋依依认为需要从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以回答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程度、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国出境旅游流的时空结构、中国出境旅游的经济效应和中国出境旅游的社会效应,其中前两部分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后三部分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应。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近年许多工作就是基于这些方面来开展的。从研究支持、数据整合等方面,蒋依依为我们系统展示了近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关于我国出境旅游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并以出境游客结构性和效益问题方面的研究为例,介绍了出境游客空间流动及其格局效应的研究课题。
该研究发现中国出境旅游流的位序规模与目的地入境旅游耦合关系体现出了明显的位序和规模排序一致的关系,空间上中国游客对于目的地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态势,时间上尽管中国游客的总体规模实现了大幅提高,但是两极分化的趋势没有根本变化。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距离是影响目的地接待中国游客及其入境游客位序规模耦合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且签证政策对旅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提问互动环节~
Q:
(张辉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我们很容易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联系在一起,但二者的关系确实如同大家认为的那样吗?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应是统一体,如果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增长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那为何经济快速发展没有促进国内游而只促进出境游?是否有可能是因为国内旅游出问题了?
A:
此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致力解决和研究的问题。片面的数据无法呈现所有现象,但通过将数据的结构、问卷调查成果、深入访谈和从第三方公司获取的目的地统计信息等相结合,我们尽量使统计数据反映真实的状况,同时也以微观数据辅助检验产业的真实发展情况。
~ 讨论环节~
蔡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研究的命题是“中国旅游改变世界”,但实际数据中六成为港澳台,这与国际数据不完全匹配,可能扣除此部分后的数据不如所展示的情况乐观。毋庸置疑,港澳台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看,是否可以扣除港澳台数据以便更加客观地展示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情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相关政策的制订。
张辉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我们的数据现在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希望今后我们的数据即使无法保证完善,也一定要确保真实。
Nelson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关于数据我可能不太了解,但看上去当前中国的情况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很相似。而且现在很多国家都欢迎中国游客,特别是欧洲国家。而从研究的视角来说,如果中国希望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就需要研究外国游客为什么来中国。然而事实是:(1)中国旅行成本越来越贵,基本上已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旅游目的地;(2)当今中国不像原来那么欢迎外国人了。如果中国想要扩大入境市场规模,那接下来应该从文化、政策等各方面着手,确保国家的实际旅游形象与外国人希望看到的旅游形象相匹配。我个人一直很喜欢中国,也十分感谢有机会受邀参加本次会议,谢谢!
孙九霞教授(中山大学):建议中国旅游研究院做一个旅游调查中心和能够可靠支持旅游研究的数据库,并向研究者共享。
速记整理:谢冶凤
微信编辑:孙佼佼
摄影: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