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风吹雨声中醒来,我们就应该感谢世界。哦,我还可以大口呼吸,真好,我还可以微笑,真好。
因为,在过去的这一夜,有一些生命已经与这个世界永别;因为,在过去的这一夜,有一些生命辗转难眠;因为,在过去的这一夜,有一些恋人在相互告别,有一些亲人在相互告别。
万物的迁变流转,对于安住内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若是你持续地、一点一点地、行云流水般地,布施,持戒,安忍,精进,最终你将获得某种超然之力,一种难得的安住的能力。
譬如,全然的当下之感,在此之前,你会非常惊叹,怎么可以如此专注,在此之后,你不会惊奇。事实上,那是你本具的力量,你一度忘失的力量。
平安喜乐,平,平常心,安,安住,喜,喜悦,乐,大乐。如平常一般地,瞬复一瞬地,安住于生命里的每一个当下。当你真正可以做到这样时,喜悦和大乐自然生起。
当下,自然地安处当下,就可使得贪执、嗔恨、疑虑减少。当我们活在当下时,我们即是单纯地在这里
——
没有怨恨也不带成见。一旦安处当下,就会变得开心。
微笑吧,就在当下,就在你看到这个当下的当下,此时此刻。
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我们都在期待,很多时候,并非期待的场景没有实现,而是我们有了新的期待,我们永远无法满足,永远觉得不够,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这个就叫做期待的轮回。什么时候你安处当下,不再期待,你即站在了觉醒的边界线上。
无论是在生命世界,还是在投资世界,我们终究需要学会安住。安于得,也安于失,安于成,也安于败,安于荣耀,也安于失落,安于激昂,也安于平淡。
因为究竟而言,若是鸟瞰整个世界,洞穿生命的实相,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得失、成败、荣耀与失落、激昂与平淡,皆是忽来忽去的现象而已。
我们可以花一点点的时间,就在当下花一点点的时间,去想一想微尘般的众生——那个趴在窗口看着外面世界的山里的孩子,那个绕着纳木措湖磕着长头的汉子,那个无时无刻不在转着转经筒的老人,那个在每一个冬天窝在火车站地下广场取暖的流浪汉,那个在长安街过道里唱着《莉莉安》的少年。
Ta
们的人生比我们更加的艰难,
Ta
们却可以比我们更加的安忍,也更加的平常心,这个时候,你或会发现,所有自以为是的苦乐称讥,不过是淡月微云罢了。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如是住,何等自然,又何等平常。一个人象行云流水一样的生活,
Ta
不受困于概念,也不受困于欲望,也不受困于业力的惯性。这样的一个人,
Ta
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即便是想一想,也是好的。
这是一个不安的世代。当人们皆无耐心之时,耐心便成了一种特别的天赋。耐心之中含有一种任运放旷的成分,一种不急进的成分,一种安忍的成分。因此,想要具有耐心和具有耐心,并非一回事。惟有真正了悟生命的空性,然后,才能真正安住当下,具有耐心。
不管遭遇生命里什么样的起伏,你都不应该动摇,而要持续安忍和精进。不管你是处于极乐还是极苦中,都应该安忍和精进。你应视极苦为过去业力的果报,所以,不需要悔恨;你应视极乐也是过去业力的果报,所以,没有理由沉溺其中。
这即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可以像是蔚蓝的天空,也可以像是安忍的大地;我们在精进前行的同时,也可以安处于当下;我们在潸然落泪的同时,发现自己也在微笑。
我们一方面要有人生苦短的精进心,另一方面又要有来日方长的安忍心。布施与持戒,安忍与精进,禅定与般若,往往一同生起,因为,它们实际来自于同一颗心。你的心,就像一朵花开,有花萼,有花冠,有花蕊。
安忍,并非意指清教徒式的不动声色、天真、少开口,生命虽然痛苦,却要带着假笑去承受。安忍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安忍缺乏智慧,并最终会在某刻爆炸而无处容身。真正的安忍,是看清情境并确知应该加以容忍而发挥出的耐心,其中挥洒着清澈明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