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头鹰教室  ·  研究CircRNA的几种常见思路,以及现在还 ... ·  4 天前  
猫头鹰教室  ·  研究CircRNA的几种常见思路,以及现在还 ...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西安交通大学Angew Chem: ... ·  5 天前  
PaperWeekly  ·  低秩近似之路(三):矩阵乘法的CR近似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博士就发了28.1分的SCI,这厦门大学的文章,做的是能量代谢,假设迭代做的挺好的......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1-13 08:20

正文

今天这篇文章挺有意思,是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的副教授和两位博士生,共同发表在28.1分的Cell Research上的文章,这是一篇能量代谢相关的文章(这里他们做的是AMPK信号通路,如果熟悉信号通路的话,应该知道AMPK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通过ATP和ADP的比例启动,不熟悉的话,可以回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机制上他们做得蛮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他们研究的内容,是在细胞内葡萄糖饥饿的情况下,到底是会先消耗脂肪,还是消耗另外的碳源,这里指的就是谷氨酰胺。脂肪酸和谷氨酰胺,都是可以通过TCA循环,参与能量消耗的。那在葡萄糖饥饿的情况下,到底是哪个提前开始消耗了呢?(这个很重要,关系到大家的减肥大计,如果提前FAO那么只要饿一下就能瘦……)他们通过使用碳13标记的棕榈酸酯和碳13标记的谷氨酰胺,进行了葡萄糖缺乏后的代谢验证,结果发现谷氨酰胺的消耗要比棕榈酸酯这样的脂质消耗要更早。AMPK在维持能量稳态中起核心作用(熟悉AMPK信号通路的话,应该记得,AMPK作为一种激酶,主要是通过磷酸化多个靶点来刺激分解代谢和抑制合成代谢,从而促进ATP的产生并减少ATP的消耗,不记得的话,可以回去翻翻《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复习下),他们敲除了AMPKα,或者敲减谷氨酰胺分解的限速酶GLS1,都能抑制细胞在葡萄糖饥饿情况下的早期耗氧率增加。但敲减CPT1(脂肪酸代谢相关酶)并不能产生多大影响,也就是说,谷氨酰胺是早期饥饿期间的替代碳源,其消耗领先于脂肪酸,从而补偿饥饿下的葡萄糖稀缺:



那么AMPK激活下游,促进谷氨酰胺消耗的关键机制又是什么呢?(既然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了AMPK会影响下游谷氨酰胺的分解,那么就迭代了假设,假设AMPK与GLS1之间应该有一个能促进AMPK激活GLS1的中间环节,然后找出这个中间环节,这就是他们假设迭代的过程,不清楚假设迭代的话,可以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列文虎克读文献》)因为AMPK是一种激酶,于是他们收集了葡萄糖饥饿后的线粒体,通过使用特异性识别AMPK泛磷酸化底物的抗体来富集AMPK底物,该底物包含要被AMPK磷酸化的保守基序,然后通过Pulldown后进行质谱分析,找出AMPK可能的底物。从这些AMPK的底物中,他们找到了PDZD8,敲除了PDZD8之后,可以抑制谷氨酰胺的降解:



对于PDZD8的磷酸化位点,他们也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PDZD8-T527可能是AMPK对其磷酸化的关键。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们通过敲除PDZD8后,表达T527位点的模拟磷酸化位点和模拟去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体,来分析葡萄糖缺失后代谢的情况(这一步验证过程中,他们将AMPK对于PDZD8-T527的磷酸化作为了验证的命题,使用了柯霍氏法则进行了验证,这样缩小了命题的外延,更精准地分析了问题,同时也避免产生了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如果不清楚命题、外延以及肯定后件这样的科研推理过程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结果发现PDZD8-T527磷酸化,就是AMPK作用并激活谷氨酰胺分解的关键。而通过PDZD8-T527这个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他们进一步发现PDZD8-T527的磷酸化,对于GLS1的活性,有着明显的激活作用。而通过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他们也确定了被AMPK磷酸化的PDZD8增加了GLS1对底物谷氨酰胺的亲和力,这使得PDZD8促进了GLS1活性,促进了谷氨酰胺分解代谢:



PDZD8-T527的磷酸化增加了GLS1对底物谷氨酰胺的亲和力,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通过PDZD8与GLS1互作实现的。PDZD8主要是通过C端(PDZD8-CT),与GLS1结合。但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发现PDZD8-CT会与PDZD8-NT(PDZD8的N端)也有较强的亲和力。而通过另一个FRET实验,他们发现AMPK对PDZD8-T527的磷酸化,可以使得PDZD8-CT和PDZD8-NT的结合打开,这样就使得PDZD8-CT与GLS1的结合成为了可能:



PDZD8通过在低葡萄糖中,与GLS1的直接相互作用促进了GLS1的活性。那么AMPK-PDZD8-GLS1这个轴是不是在葡萄糖饥饿环境下,促进谷氨酰胺分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呢?于是他们通过PDZD8-T527突变进行了这个轴的验证(这一步的验证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舒适了,他们并没有把AMPK、PDZD8和GLS1的表达,作为命题的验证对象,而是将AMPK-PDZD8-GLS1这个轴中,产生具体功能的PDZD8磷酸化作为验证的对象,避免了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这一步验证无疑是相当严谨的,不清楚肯定后件逻辑谬误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由于谷氨酰胺的分解对于LPS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分泌至关重要,于是他们就又分析了一下AMPK-PDZD8-GLS1轴增强谷氨酰胺分解后,巨噬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AMPK-PDZD8-GLS1轴对于是促进肌肉和巨噬细胞低葡萄糖中谷氨酰胺分解所必需的:



最后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示意图,葡萄糖缺乏后,由于ATP浓度变化导致了AMPK磷酸化激活,AMPK会激活PDZD8-T527的磷酸化,使得PDZD8的C端和N端结合打开,促进PDZD8与GLS1结合,,通过谷氨酰胺分解维持葡萄糖饥饿后的能量稳态:



这篇文章总的来说,作为机制研究是相当严谨的。首先他们通过同位素分析,发现了谷氨酰胺会在葡萄糖缺乏后提前降解进入代谢,接着他们又找出了AMPK调控谷氨酰胺分解的底物。而在AMPK底物PDZD8的研究过程,并不是通过简单粗暴地敲除PDZD8或者GLS1,来分析具体的谷氨酰胺功能,而是通过分析PDZD8的情况,来验证其功能。这些验证设计,就已经优于很多文章了。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
《“一本正经”的基础实验手册》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小白;
《实验万事屋》适合刚要入门的科研菜鸟;
《夏老师带你读文献》是教你们如何读文献(含科研解迷彩蛋);
《列文虎克读文献》通过文献精读讲解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原理;
《轻松的文献导读》通过几篇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章解读,简单讲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性;
《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1-5)(含科研解迷彩蛋),介绍各种信号通路,每条信号通路配有对应SCI文章的解读,由表及里;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给你讲讲科研中的推理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