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故事,你有酒吗?
1911年的一张照片,临刑前的林觉民 | 抗战时一座孤城,1.7万守军歼灭日军7万|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中国神仙排行榜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明朝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来源公众号我们爱历史(ailishi777)
汉献帝建安八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以“风痹”为由拒绝了。有人说是司马懿看不起曹操,其实只是谦虚一下而已。这是当时的风尚,不能人家一请你到公司上班,你就屁颠屁颠地跑去,要有个推辞到接受的过程,显得不猴急。十三年,曹操再次征召,并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叽叽,直接抓起来。”司马懿应征,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学掾”,成为一名政府公务员。这是司马懿从政的起点。
从这时到建安二十几年,十来年的时间,司马懿一直在丞相府工作,提拔为丞相府主薄,成为大秘书。期间,司马懿和曹丕交往频繁,成为曹丕的太子四友之一,深受曹丕喜欢,曹丕后来被定为接班人,司马幕后出力不小。但军政大事,司马懿参加的并不多,唯有两次见解独到,让他偶露峥嵘。
建安二十年,司马懿跟随曹军一举拿下汉中。正值刘备占据益州,又出兵和孙权争荆州。司马懿对曹操说:“刘备使诈谋到益州,人心未附又远争荆州。正是打击他的好机会。我军从汉中乘势直逼益州,敌人必定人心涣散,一举瓦解。机不可失。”曹操叹道:“人心不足,刚刚拿到汉中,又想蜀地啦?”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大将关羽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襄阳,威震华夏。曹操为避其锋芒甚至想迁都。司马懿以为不必,他说荆州关羽和东吴孙权虽是同盟军,但面和心不和。只要答应割让江南之地给孙权,让孙权出兵抄关羽的后路。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果然孙权完全同意这一提案,迅速出兵袭取荆州,关羽进退失据,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司马懿这一招解了襄阳之围,又破坏了孙刘联盟,高屋建瓴,非常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
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背朝后,可以180度转过头来面冲着你,估计脖子很长。这个样子很吓人,所以相书说狼顾的人会吃人。曹操很提防他,曾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臣子的样,只怕以后会威胁到我们家。”可曹丕和司马是好朋友,处处回护他。司马懿也听到风声,更加兢兢业业,沉下身子,任劳任怨地为曹魏政权服务。俗话说:“欲得生快活,需下死功夫”,司马懿同学在曹操时代是下了死功夫韬光养晦,终于安全过关。
曹丕当政后,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原来支持他的干部。宗室中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太子四友陈群、吴质、朱铄、司马懿都进入权力中心。到黄初六年,司马懿录尚书事,任抚军大将军,已是曹魏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曹丕巡视前方时,司马懿就留守后方。曹丕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这权力的半壁江山可以交付在司马手上,可知曹丕对司马的信任和倚重。但其时曹魏手握兵权,重量级人物还是曹真、曹休他们。
曹丕死,魏明帝曹睿接班。辅政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这四个人互相牵制,互相制约,谁也不可能一家独大,成为权倾朝野,威胁到曹家社稷江山的人物。曹睿聪明颖悟,坚毅深沉,在历代皇帝中算不错的一位。但初时为避嫌,曹睿并没有参与政治事务,与大臣也无交集。直到黄初七年的夏天,曹丕快不行了,才立曹睿为太子。这样匆匆忙忙地当上皇帝。曹睿虽已成年,对政务的处理肯定要依赖这些辅政大臣。孙权听到曹睿接班的消息,就以为曹魏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
太和年间,曹真要从斜谷伐蜀,陈群反对。曹真再上表说从子午谷伐蜀,陈群依旧以为不行。曹睿下诏陈群的意见表给曹真看,曹真就以此诏为由,出兵伐蜀。这种坚决出师,负气不理朝廷的意见的做法,跋扈之状已露。曹魏令司马懿从另一路进攻蜀汉,或许还有牵制平衡曹真的味道。后来是连续下了三十多天的大雨,曹真才不得不撤退。接着就病死了。
另一重臣曹休太和二年,中了东吴的诈降计,深入敌境,中了埋伏大败。曹睿不但没有处分他,还派人去抚慰。搞得曹休羞愧难当,背上长痈而死。这个曹休生前,在朝廷里也是横着走的螃蟹。
曹丕的密友吴质曾经分析司马懿、陈群两人。以为司马懿忠诚又富于智谋,是社稷之臣,陈群趋于空谈,实际能力不能担当大事。太和四年,逐渐亲政的曹睿很认同这种看法。陈群基本又靠边站。四个辅政大臣,余司马一人硕果仅存。
司马懿柄兵权始于太和元年,都督荆、豫军事,镇宛城。当年他就平定了孟达谋反。孟达时任曹魏新城太守,和诸葛亮暗通音讯,要在新城起事,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得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六天内,剿灭了千里之外的孟达。这次行动,司马懿当机立断,快速出击,打了孟达一个措手不及,充分体现了他用兵的凶狠果断。完全是一个一流将军的才华,得到了朝野一致赞誉。
太和二年,司马懿配合曹休征吴,太和四年,配合曹真伐蜀,都是副帅。到太和五年,曹真去逝,魏明帝急调司马懿上西线对付曹魏最头疼的对手诸葛亮。诏书道:“西方之事,非君不可。”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是曹魏政权朝野公认的第一人。
司马懿走马上任,开始了他生命中最有分量的战斗。诸葛亮,千古人龙,经天纬地的人才,以益州一个州的人力物力,傲然挑战庞然大物曹魏帝国。我们现代人看三国地图,有个错觉,以为魏蜀吴三国面积差不了多少。其实汉末南方还是边远地区,益州、荆州、交州的南部地区,根本就是荒原。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直到千年之后的宋朝,苏东坡被发配到南方,还以来这下回不来了。整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是黄河流域,全是曹魏的地盘,属高度发达地区,人才辈出,物产丰富。曹魏自称天下三分居其二,就是个事实。
司马懿凭借着这么丰厚的家底,对抗客军远来的蜀汉军。智谋、战术,在和诸葛亮的较量中屡处下风。司马懿是个忍者神龟。魏军在本土作战,后方粮草充足,后续不断。我就守住关卡,占据有利地型,不和你打战,一个字,拖!你孔明再厉害,部队总要吃饭,这是蜀汉军补不了的短板。千里北伐,粮草跟不上,注定诸葛亮只能在短时间内取胜,不然就必须退军。
几次交手,司马懿的拖字诀效果很好。优势兵力守而不战,一代奇才孔明先生也无可奈何,终于星陨五丈原。司马懿磨倒了诸葛亮,解除了西边蜀汉的最大威胁,威名远扬。
到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懿花一年的时间消灭了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这时的司马懿,是曹魏国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在全国的威望如日中天。一个威胁到曹魏政权的巨大权臣,就这样已然炼成。
魏明帝曹睿对日渐尾大不掉的司马懿不是没有猜疑。他一直在思考曹魏帝国的未来走势。有一次他问大臣陈矫:“司马公忠心为国,正直无私,算是社稷之臣吧?”陈矫回答相当有玄机:“这个人是朝野的人心所向。社稷之臣,我看未必。”这就是司马懿当时的处境,皇帝不得不用他,又暗地里防着他。
景初三年正月,魏明帝生病,快不行了。他选的第一批托孤大臣是曹宇、曹爽、曹肇、夏侯献、秦郞。这些人都是曹、夏侯宗室中的大臣,秦朗是曹操的养子,也是一家人。但魏明帝心中肯定也觉得这伙人不成器,尚有犹豫。关键时候,三十年一直在中央工作的大秘书孙资和刘放俩人起了一个大作用。
曹肇、夏侯献对孙、刘二人有积怨,现在眼看着大权在握,沉不住气,在院子里指着一只飞上树的鸡,指桑骂槐道:“看这家伙还能站的多久!”孙、刘明白他们所指,就劝说魏明帝召回司马懿。最后明帝被说动了,免去其他人,只留下曹爽。就这样,有时历史就因为某位小人物的好恶而改变了方向。
接着,明帝三天下了五道诏书,千里迢迢把刚灭了辽东的司马懿召了回来。握着司马懿的手说:“还有什么比忍死难过的?我忍着不死,就是要见你一面。”把太子曹芳交待给他,就去世了。司马懿又一次成为托孤大臣。
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和宦海浮沉几十年的老狐狸司马懿比起来,曹爽是只小白兔。俩人争权夺利的过程,司马懿先让曹爽折腾,到曹爽集团搞的天怒人怨时,联合一大批曹魏的老臣,发动高平陵政变,给曹爽拦腰一击,一举铲平曹爽集团。太阿权柄,终于紧握在手。
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不是那个在曹操手下勤奋工作的小职员了。沧海桑田,他已修炼成心狠手辣,翻脸不认人,又知人善任,志图高远的大手笔人物,还有羽翼丰满的俩个栋梁之大才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左右手,这个“槽”家的天下,终于让“三马”给吃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