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思维
每日精选互联网创投深度干货,121万互联网精英都在关注,陪你一起成长。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思维

人生建议:不要长期待在卧室

互联网思维  · 公众号  · 心理学 生活  · 2024-12-19 23:30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讨论了人长时间待在卧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精神敏感、拒绝沟通、缺乏动力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走出卧室、接触新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变环境的方法,如参加社交活动、运动、与他人交流等。文章还强调了内心的能量和舒适圈的关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期待在卧室可能导致人陷入颓废状态,失去动力和灵感。

文章提到,心理学上的'花盆效应'表明,长时间处于舒适环境中会导致个人无法再成长和进步。作者通过朋友丹丹的例子,说明了走出卧室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内心的能量决定了个人的舒适圈大小。

文章指出,一个人的天花板高度不仅取决于起点,更取决于其内心的能量。通过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例子,说明了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力量能够决定个人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观点3: 换一个环境可以拓宽眼界,激发新的灵感。

文章强调,接触新环境对于个人成长和启发至关重要。通过小A的故事,说明了走出狭窄环境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提出了改变环境的具体方法,如参加社交活动、运动、与他人交流等。


正文

作者帆书 · 许清欢
来源:帆书(ID:readingclub_btfx)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一个人待在卧室里,就仿佛时间静止,只想躺着玩手机,什么事情也不干。
 
不止一次给自己列了许多计划,可大量的时间消磨在床上;
 
打开文档或者拿起书,又无法坚持下去,兜兜转转陷进“玩手机-后悔-做别的事情”这一怪圈。
 
一个人待在卧室,看似无拘无束,却会因为毫无意义、缺少动力,反而越过越颓废,无端浪费时间。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花盆效应”。
 
意思是:当你让自己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温室一样的环境里,虽然舒适安全,但到了某个时间点,就会无法再长大,无法蔓延。
 
熟悉的圈子,固然安全,但走出去,才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01
长期待在卧室
人就废了
  
一位投资人曾说过:

“整天待在家里的人,永远碰不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朋友丹丹有段时间一直待在家里的小卧室里。
 
那个时候,她刚选择从原有公司离职,全职做自己的视频拍摄事业,结果不到一个月,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
 
直到后来,丹丹才说:
 
别提了,我原来不是做视频做的挺好的吗?就想离职在家干。
 
在家待了两个月,总是陷入数据焦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产出量还没有在职的时候出的多和好。

后来,她走出大门,有时散步派遣心情、偶尔和同行约饭,了解时下新的动态。
 
说来也巧,可能是与人建立链接的机会多了,她的灵感也越来越多,视频数据也越来越好。
 
这时她才意识到:之前她的颓废、无所事事,都是因为长期待在卧室里。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熟悉的、封闭的环境里,自我对话越多,精神就会越发敏感。
 
久而久之,就会拒绝和他人沟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相反,当你选择走出卧室,你会发现:不同的风景和人,都能给予新的可能性。
 

做零售的巴格贾,曾经是一个只喜欢待在家里的宅男。

有段时间,他想转型做汽车销售,但每次去应聘都被拒绝。
 
很多人和他说:你不合适做汽车销售员。
 
但是巴格贾却偏偏不信邪,反而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创造契机。
 
零售工作每天接触的客户五花八门,他便开始留意客户身份,一旦遇到汽车行业的人,就会主动结交,并请教汽车销售的知识。

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认识了十几个新朋友。
 
在日常的相处中,有个奔驰经销公司的经理,对他产生了兴趣,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就这样,他成了对方麾下首位没有经验的销售顾问,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跃迁。
 
TED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
 
感觉日复一日过着同样枯燥的生活,想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比起等一个顿悟的时刻,其实可以做一些更简单的事情。
 
有个更容易的方法让你摆脱禁锢精神状态,那就是拥抱新的环境。
 
面对自己想要的,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方法,去感受、去行动,你会实现想要做到的。



02
内心的能量
决定你的舒适圈
  
心理学大师艾瑞克·伯恩在《人生脚本》中写道:

“改变了自我状态,就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脚本,继而改变命运。”
 
一个人的天花板有多高,有时候不单单取决于他的起点,更在于他的“心气”。
 
2000年的时候,巴黎大学举办过一场“创业游戏”。
 
参与游戏的有一千人,每个人的初始资金一致,能使用的赚钱技能也一致。
 
一周过后,有不到两百人赚得盆满钵满,剩下的八百多人濒临破产。
 
游戏之后,举办方复盘发现:失败者大多厌恶社交,他们大多“闭门造车”,而不愿去求助陌生人。
 
若是失败者在参与这个活动时,选择和他人沟通,内心能量不断流动转移,而不是选择闭门造车,可能就不会有面临破产的危机。
 
人的生命始终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闭门造车”,不求发展,久而久之,难免失败。
 
真正的强者,哪怕在困境中也不会成为困兽,面对安稳,他敢于打破现状。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年幼时曾和母亲一同去往上海,见过城市繁华的他萌生了走出山村的念头。
 
为了能走出农村,他曾参加过三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失败之后,他在家里干插秧、开拖拉机,干了几个月的农活后,遇到了一个当代课老师的机会,他凭借这个机会,边代课边复习。
 
然而第二次高考,他再次失利。
 
他的父母劝他:考不上就算了,在家当个教书先生也好。
 
可是他不甘心,每天很早起床开始学习,晚上十点学校熄灯,他就打手电筒在被窝里学。
 
终于,在第三次高考时,他成功考进顶尖院校。
 
内心的力量,会决定着你的舒适圈。
 
困于失败,一蹶不振,若没有人拉一把或摆脱现状,其内心就如同枯死的花,了无生机;

不安现状,与世界、与他人积极沟通,如同在内心注入一股活水,焕发新的生命力。
 

03
换一个环境
拓宽你的眼界

很喜欢一句话:

我们总要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人,做没做过的事,持续地尝试与突破,才有可能与好运撞个满怀。
 
曾在某栏目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意气风发的小A,曾是某村庄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
 
但在他毕业后,选择回家生活,足足宅了8年时间,眷顾于自己的狭小天地,逐渐变得意志消沉,颓废不堪。
 
他不愿意洗澡、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外出工作,拒绝与外界的一切来往。
 
后来,他在媒体朋友的帮助下,走出狭窄的房间,学着清理自己,拥有了工作。
 
他的生活才逐渐步入正轨,找回昔日的自信。
 

当一个人长时间的待在一个地方,大脑没有受到新的刺激,就会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不再敏感;
 
换个环境,不止会让你眼前一亮,有时也会刺激你的大脑,迸发出新的灵感。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麻木,不如从改变环境开始:
 
①从花一杯咖啡的时间开始
 
当人长期躺在床上,想要贸然离开的确是种苦难。
 
但如果告诉自己,我不是为了走出卧室,我只是为了喝杯咖啡呢?
 
一些小小的契机,你就会马上改变:喝杯咖啡,看起来并不难。
 
当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改变很难,不妨从一些小的细节开始,比如早起10分钟,下班开始夜跑,多看一页书……
 
微小的改变,可能会推动人生的齿轮。
 
②公园二十分钟理论
 
环境心理学有这样一种说法:
 
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在公园中度过二十分钟,可以显著减少压力 提升心情和精神状态。
 
当我们走出去,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使心情愉悦。
 
漫步公园、徒步山林,能让自己感到自然的宁静和力量。
 
在自然的怀抱中,重新找到生活的节奏,思绪清晰,精神充实。
 

③如果出门很难,那就和朋友交流看看
 
人类是具有社会性属性的动物,社交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甚至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社交,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人脉,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
 
当你不想要出门,不如换个场域。
 
比如联系好久不见的好友,打一通嘘寒问暖的电话。
 
和他人多交流,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帮助自己恢复精神和活力,甚至还能给予新的动力。
 

04
写在最后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中,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长时间待在家里,你会因为筋骨生锈,反而会有一份隐隐的焦灼,迫不及待地想到外面走走去。
 
一个人待在卧室里,学会与自己独处,确实很重要。

但一昧的自我对话,脑子会麻痹,四肢会退化;
 
内心的能量会逐渐减弱,乃至焦虑、怀疑。
 
我们的人生,远不止眼前这样,更多的可能性都在路上。
 
当你选择走出房门,你会发现:
 
这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探索、看见。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