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景,工业遗址则是独特风景中的独特。记得在工业遗址旅行爱好者中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在废墟里寻找城市的过往。”于是带着探索、回顾和缅怀的心情,走进城市里这些独特角落,感知它们的过去,渐渐拉近我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在北京石景山就有这样一座工业遗址叫首钢集团,坐落在京西永定河边。从1919年北洋政府筹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名字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不断变换,从最初的石景山炼铁厂,到石景山钢铁厂,再到首都钢铁公司,最终更名为大家熟知的首钢总公司。不管怎么变,它在我国炼钢史上都占了重要位置。曾经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
(
1994 年,首钢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 万吨扩大到824 万吨,超过鞍钢,名列全国第一)
,高峰期拥有员工20万人。
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了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园区全面停产,10万首钢人用5年时间把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而位于北京西部的这片土地则变成了一座大型城市废墟,过去这里每天机器轰隆隆地运转,即使两个人面对面说话也得靠喊,搬迁后只剩下安静的机器和布满层土的屋子,空空荡荡,如同“鬼城”。
首钢老厂区搁置有待重建的那几年,一群热爱硬核工业风的旅行者就开始在京西旧址不断地探寻。高耸的锅炉、锈迹斑斑的冷却塔、残旧的运输廊道、铁路专用线、管线等,宣告着这里不一样的工业气息,成为他们眼中极好的摄影素材和背景,也时刻唤醒着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记忆。
如今首钢老厂区逐渐改造为以钢铁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我根据官方推荐的已开放路线,慕名前来游览。秋风习习,芦苇摇曳,沉睡于此多时的老厂区似乎焕发了新的活力,柔媚河水与冰冷高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承载着过去钢铁时代的繁华,寄予改造后的希望。
驱车穿过通行不久的“合力之门”新首钢大桥,觉得无比震撼。起点为石景山,终点为门头沟,向南可以眺望园博园中具有辽金风貌的永定塔,北侧则紧邻冬奥会比赛馆场之一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视野开阔,风景独好。
随后由首钢小西门入园,沿着2022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外围、三高炉、星巴克、秀池、群明湖5个景点依次逛了逛,特殊时期室内暂不对外开放。放眼望去,最引人瞩目的建筑之一便是3号高炉,身姿巍峨,保留了高炉原有外观和风貌。据介绍,内部在加以改造后,已变身为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以百年沧桑的姿态继续向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与三高炉紧邻的秀池,原名秀湖,始建于1940年,原用于储存炼铁生产的循环水。改造后,秀池地上部分变为水上景观,地下部分则变成了车库和展厅。这两座建筑东西并列,呈现着“一工业一自然”的美景,它们被誉为首钢的“后花园”,还是百年首钢发祥地的关键点。
群明湖坐落在首钢主厂区中部,曾作工业循环水的晾水池使用,水域面积20万平方米,极其开阔,是北京野生鸟类越冬的栖息地。湖边有仿古园林建筑群,树木茂盛,还有冷却塔、空分塔、煤仓等工业设施,环境怡人,工业特色鲜明。另外各种废弃工业也进行了二次利用,做成了动物的形状,十分有趣。偶尔遇到几个附近的居民遛弯,他们说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时不时就过来转转。
不过园内的改造还没完全落成,已建成了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尽管大多数地方仍然满目沧桑,但比起之前的荒芜,多了几分色彩和热闹。在群明湖畔,4座威然矗立的冷却塔旁,首钢滑雪大跳台光彩照人,从远处看,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夜幕下,跳台赛道晶莹剔透,建筑侧影色彩斑斓。
从三高炉西行几分钟,就来到了石景山脚下。山上至今保留着50余处文化遗址,包括晋唐时期的金阁寺、明代碧霞元君庙和众多摩崖石刻。顺山路至山顶,功碑阁这座外形跟颐和园佛香阁相似的建筑伫立于此,站在功碑阁上,俯瞰整个园区,三高炉、秀池、群明湖等工业景观尽收眼底。阳光下湖光粼粼,给首钢工业遗址增加了不少温度。
公交:337路、941路、专108路首钢东门下(自驾走北门更近)
来源:企鹅号,私享世界
“泰科钢铁”公众号已完成《2020年新建钢铁项目信息大全》《2020年全球钢企名录》《2020年国内电炉炼钢企业名录》、《2020年国内炼铁高炉统计》、《2017-2020年国内钢企产能置换明细表》、《2020年国内转炉设备汇总》、《2020年国内连铸机汇总手册》、《2020国内热轧产线统计》、《2020国内冷轧产线统计》等数十大调研,支持各种定制调研,欢迎咨询购买,微信
号15210962970
加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废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