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抓娃娃》。
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我觉得它是在合格线之上的。
笑点密,梗够多,量大管饱。
有祛除一周的班味儿,无脑开心2小时的药效。
质量也对得起咱人民群众的钱包和智商,可以放心食用。
但我有个纯个人观影建议:
千万不要和父母一起去看《抓娃娃》。
▲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7月18日19时54分,影片《抓娃娃》票房突破9亿元。该片于7月16日上映。
电影剧情就是那个老段子:
“有没有可能我爹其实是大富豪,我这辈子过得这么穷都是他在考验我?”
但有人把这部电影标榜为中式《楚门世界》育儿版,对中式教育的反讽成分有六层楼那么高。
那他的反讽力度属实太低了,内核深掘度也太浅,剧情逻辑还存在脱离现实的不合理性。
但我觉得在一部纯商业爆米花喜剧片中找上升,
等同于吃了伟哥后找女友。
我完全能理解一部分朋友表示仿佛看了一部中式恐怖片。
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中式教育腌入味的典型东亚孩子。
当我看到电影里儿子用高考做为代价,去印证自己已经被全方位控制的动机时,
我的第一想法却是:
当时的我像极了《大宅门》里少年时期李天意,脑子只有一个问题:
创作人员就是利用没苦硬吃、富人穷养的矛盾来展示核心表达:
一切苦难都不值得歌颂,赞扬吃苦的成功学就是耍流氓。
这种方式对于孩子和父母都太过残忍,彼此伤害,炮下烙痕。
创作人员也是利用了马继业的视角太太太容易产生共情的特点,在后半段把戏剧发展强行往回收。
让人陷入“我讨厌你的封建思想,却又不忍您劳累的模样”矛盾漩涡中。
这种做法也让一部分人觉得几乎所有的笑点都建立在对孩子的欺骗上,太缺德了。
本已淡忘的童年阴影又被勾起,还扒光了衣服,摆在桌上,当成体盛的餐具,供大家享用。
真是马大俊的结拜兄弟,马彼得了!!!
所以我提议,如果您是曾经严重遭受或正在遭受“中式苦难教育”的打压与剥削,渴望意志自由的朋友。
以及习惯深度剖析影视剧,讲究戏剧逻辑不能完全架空、脱离现实的高敏人群。
想充分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的欢乐,除了放松心态、别想太多去观影以外,
还有一点:
“我和你爸都没像马成钢那样无死角监视你,你比马继业幸福太多了,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