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样的要求。
【老有所养】
下个月,本市将发布今年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方案,这是企退人员养老金的第25次连续增长。
7月底前,企退人员将领到待遇。其他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也将相应调整,待遇水平依旧全国领先。预计此次整体上浮比例约5.5%。
5年来,本市打破身份、户籍、地域界限,破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从2014年起,全市88.6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一样,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并轨。
除此之外,本市还将农村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转居人员纳入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构建了“职工+居民”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北京社保实现全方位升级,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
市人保局介绍,五年来,本市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完善社保体系,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持续增长,企退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9.2%。
另外,自2015年起,本市相继阶段性降低了工伤、养老、失业三项社保费率,全市每年为参保单位降低成本超过50亿元。
【学有所教】
过去5年,教育部门打出组合拳,拓展优质资源。
增加家门口的优质学位,是吸引学生就近入学的最佳筹码。市教委给出一组“盘活存量”数据:
截至目前,市财政投入90亿元用于扩大学位和保障运行,增加了850所幼儿园、14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和1.5万名专任老师。26所在京高校对口支持56所附中、附小建设,8万名中小学生和6千余名教师受益。
本市还引入20家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了106所中小学的学科教育改革,21.4万课时让4万多学生获益,让家长省了给孩子报辅导班的钱。
好学校,不仅扎堆儿在老城里,北京地界儿的教育资源是一盘大棋。
今年,每个城区至少要选择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
同时,重点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10所优质校。
城六区还有一个任务单: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教育蛋糕做好了,加上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禁令,一度疯狂的“择校”现象逐渐退烧。去年,本市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提高到94.5%和90.68%。
【病有所医】
北京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2012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35岁, 2016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3岁。
增加了0.68岁,背后凝聚着卫生部门的努力。
今年4月8日,北京3600多所医疗机构同步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两月后,成效已经显现:门急诊和出院总药占比36.7%,同比下降6.8百分点。
分级诊疗效果初步显现,总门急诊量同比减少8.7%。
其中,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同比减少12.8%,二级医院减少4.9%,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同比增加7.8%。
市民张先生家住东直门附近,他说:“原来有个头疼脑热,肯定直奔大医院。这次改革后,有些小病就去社区医院开药了,不仅省得跑路,而且花销也会少一些。”
不仅如此,本市还优化了药品采购供应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类慢性病105种药品供应到位。
截至本周三,本市药品累积订购金额114.2亿元,累积节约药品费用约9.2亿元,降幅约8.1%。
【贫有所助】
民政事业,是“兜底网”。
5年来,本市全力服务近400万民政对象,民政保障资金从2012年的1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20亿元,累计增幅65.4%。
民生保障,力求精准救助。
比如城市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月人均520元调整至900元,累计增幅达73.1%,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80元提高到900元,累计增幅136.8%。这是全国首次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
5年,从无到有新建养老照料中心20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50个,确保养老服务老年人看得见,感受得到。市民政局介绍,本市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全市214家公办养老机构中,已有47%实现公办民营。
全市养老机构总量已经从2012年的400家净增加到513家,床位数从7.4万张净增加到12.6万张,累计增幅70.3%。养老助残卡的发放正在进行,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实现老年人“今天退休,明天领卡”。
【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本市用5年时间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4.5万套。近年来,共为东、西城区调配保障房和人口疏解安置房13.2万套。未来三四年间,本市还将继续在发展新区调配建设4万套。
购租并举,本市构建了“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完善“一租、一购、一补”的住房保障供应方式。
租,即公共租赁房,重点保障本市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展需要的“新北京人”住房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公租房20万套,已分配14.68万套。
售,是指自住商品房,重点支持本市无房家庭自住需求,项目价格低于周边市场价格30%左右。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现供地7.55万套,已销售6.04万套。
补,则是市场租房补贴,2015年底本市出台市场租房补贴政策,鼓励居民自行到市场租房,既挖掘了社会存量,又为实物保障提供了有效补充。目前市场租房补贴在保家庭约1.4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七成保障房项目布局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区域。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累计改善了14.7万户家庭的住房条件。预计到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北京日报、新华社
【更多内容】点击这里进入
“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一起看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民政五年大变化
【教育篇】将学生放在正中央,办好公平优质的首都教育
【民政篇】履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等30多项职能 400万人受益
【保障篇】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百姓获得感
【住房篇】住有所居,保障房建设提升速度与品质
【医疗篇】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