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中文的样子
好中文是什么样子?在晚清以前,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可是,白话文运动以来,天下大乱,中文失去了统一标准。可是好中文的文脉一直没有断绝,我们可以领略它的样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经济新闻  ·  万亿突围战,两个中部大省“杀”出来了 ·  10 小时前  
每日经济新闻  ·  中概指数涨超3%,离岸人民币涨超400点;广 ... ·  2 天前  
中国能建  ·  以“技”服人!中国能建十大技能标兵 ·  2 天前  
中国保利  ·  追光的人,请回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中文的样子

摇摇头我想至少我还是只鹰

好中文的样子  · 公众号  ·  · 2017-07-07 00:20

正文

在2000年的时候,新疆歌手洪启写过一首歌《离群的鸟》,它成为我最喜欢的歌之一,伴随我度过了许多暗淡的岁月。

最近我又想起这首歌,是因为金马奖评委卫西谛老师介绍的一部电影。《小孩与鹰》,导演是英国导演肯洛奇,也就是《我是布莱克》的导演。这部电影是他年轻时候的作品,1969年拍摄。

卫西谛老师列为他的人生十大影片之一。足见其重要。

这部电影的开场是平淡无奇的,一个15岁男孩比利-卡斯帕,出生在约克郡的一个煤矿,他上有个脾气不好的哥哥,还有个说话不管用,但新欢到外找乐的妈妈。

一早起来,他就先给老板送报纸。在路上,他还偷了送奶工的牛奶。开场的15分钟,是伟大的15分钟,因为它把一个封闭的煤矿小镇展示在人们面前,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卫西谛老师称之为生活的透明性。比利的人生轨迹是再清楚不过的,他跟他的哥哥一样,将来都是要去一个地方。

影片中,一个美好的早晨,比利的哥哥走在路上。熟人跟他打招呼:

居民:多美好的一天啊。

哥哥:是啊,不过一会,我就要下到地狱里去。

地狱,在这里甚至都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地方,就是煤井。所有镇上的孩子,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不能去办公室工作,只能去这个地方,当然比利也不例外。

比利在农场主家的高墙上,看到一个老鹰的窝。他从二手书店偷了一本《驯鹰手册》,开始研究鹰。有一天,他冒险爬上高墙,从鹰窝里抓了一只小鹰。他学习驯鹰。这是影片中最亮丽自由的时刻。

而生活除了这一点亮光,剩下的都是冰冷与无情。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耍赖,并把输球赖到比利身上,并罚他冲冷水澡。晨祷的时候,他因为睡着,被校长叫到办公室用戒尺打手。班上他被取笑,家里他不被重视。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人,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课堂上,有同学告诉老师,比利在驯鹰。老师让他上台讲讲。一个男孩,迎来了自己一生中最亮丽的五分钟。

他写着那些大家不认识的驯鹰的单词,然后眉飞色舞地讲了,鹰的习性,驯鹰的诀窍,鹰飞的样子。课后,他还在田野里给老师演示了驯鹰。这是影片最华彩的乐章。

后来,小男孩回到家里,看到哥哥留的字条和一英镑。哥哥让他去彩票店,买个马,赔率是1赔16。比利把这钱给鹰买了牛肉,并且大吃了一顿。比利正在上课的时候,看到哥哥怒不可遏地来找他。他四处躲藏。在犄角旮旯呆了一夜,他来到学校。

由于马上要毕业了,老师给每个孩子面试,问问他们想做什么工作,学校会给推荐。自然有家长陪同的打扮的衣冠楚楚的孩子,准备报名去办公室工作。而比利穿的破破烂烂,一点准备都没有。

面试的时候,老师说,你这样只能下煤矿了。

你再想想,你还有没有别的爱好,比如园艺什么的?

一句话提醒了比利,他撒腿就往外跑。一路狂奔回家。打开小木屋。发现,鹰不见了。

他撕心裂肺旳呼喊,到了鹰的老巢,也没有找到。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对,他的哥哥。

他跑回家,问哥哥,我的鹰呢?

他哥哥说:你还来找我,我还要揍你呢。我让你买的马呢?你知道吗?按照我说的买的话,我现在就有16镑了。

我看了IMDB上的评论,当年的16英镑相当于现在400多镑,对于矿工来说是很大一笔钱。比利痛哭着跟哥哥要鹰。哥哥不理他。

比利想起去翻垃圾桶。在一个垃圾桶里,捧出了鹰的尸体。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比利埋葬了他的鹰。

故事就结束了。

看了《小孩与鹰》,我难过得无可如何。如果不是卫西谛老师介绍,我不可能看这一部电影。

卫西谛老师的太太是从来不跟他一起看电影的,但是看了小孩与鹰之后,感叹说:原来我们活到现在是这么不容易啊。

因为那种童年的恐惧,那种在呵斥下的生活状态,那种冰冷,还有小男孩羸弱身躯与世界的对抗,对每个人来说,都太熟悉了。

小孩在讲台上,讲解老鹰的高光时刻,在布莱克里就是在墙上喷字的时刻。

正如洪启所唱的:

乌鸦飞过来向我招手,摇摇头我想至少我还是只鹰

小孩与鹰,是一部小说改编的,这个小说在英国就像我们的《朱德的扁担》一样,是中小学教材的课文。迪斯尼曾经要买过这个版权,条件是结局不让老鹰死,作者拒绝了。卖给了肯洛奇。才有了这部经典。

电影拍摄用了三只鹰,为了让小演员获得真实的情感,啃洛奇告诉小孩,最后一只鹰要死掉。小孩的恐惧,沮丧始终挂在脸上。拍摄完,导演才告诉扮演比利的演员,三只都活着,垃圾桶里是一只从别处弄来的自然死亡的鹰。

包括校长打小孩的场面,都是在事先没有告诉小演员的情况下,真打,所以,观众看到的小演员的反应(震惊,羞辱,愤怒)都是真实的。为此,每个小演员得到了50便士的额外工资。

这部电影启发了《比利-艾略特》,卫西谛老师说,它启发了后面几乎所有英国电影人。

肯洛奇虽然是个大导演,但是在工人罢工游行的时候,也始终站在队伍之中。他认为,自己就是工人,自己就是蓝领,就是看似不是底层的底层。

如果想知道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小孩与鹰》是最准确的象征。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拼学区,拼课外补习班,拼钢琴,拼奥数,拼出国,拼211,拼985,拼常青藤。因为不想沉到地底下。而这个社会也实实在在能让你的孩子沉到地底下。

也许他们还能见到阳光,但是是寄人篱下的阳光,是偷偷出来抽一根烟的阳光,是被雇主怜悯赏赐的阳光。

是的,他们告诉你要减负。减负的结果是,公立小学,一年级只准教26个字母。而私立小学毕业,英语达到了六级水平。

去他的素质教育,都是骗人的,都是把人打入地层深处的。

我们的孩子,也许还有机会驯一只鹰,但那必然是一只死鹰。

这个社会的残酷性就在于,要么你养一只被人弄死的鹰,要么你自己变成一只鹰。

不,摇摇头,我想至少我是只鹰。摇摇头,我想至少我的孩子还是一只鹰。

祝福大家,祝福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