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破67亿!
3岁哪吒,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
,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动画的实力。
2019年,“他”顶着黑眼圈、走路歪歪扭扭的闯入大众视野;
2025年,“他”直接捅破了国漫天花板,实现了“逆天改命”。
两部《哪吒》的总票房加起来超过了100亿
元。
从弑父到弑神,导演
饺子
生动诠释了什么是:
“生而为凡,却偏要逆风翻盘!”
他与哪吒“死磕”5年
,用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打破了观众对“国漫不行”的偏见。
正如哪吒一样,饺子用行动证明:
不认命,就是他的命!
《哪吒》的爆火,离不开他1600天的蛰伏和弃医从漫的决心。
饺子,原名杨宇,从小就热爱动漫的他,1999年被
华西医科大学录取。
大三下半学期,他无意中接触三维动画软件MAYA,惊觉动画的创作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复杂,哪怕没有经受科班训练,也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
幼年的理想重新萌芽,他投身于花花绿绿的动画世界中无法自拔。
大学毕业后,饺子本应按部就班地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2005年,饺子彻底放弃了苦读4年的医学专业,到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动画师。
然而,商业化的需求限制了饺子对动画世界的摸索与想象:
这并不是自己想做的动漫。
他放弃了香饽饽一般的铁饭碗,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
为了制作动画,
没有任何收入的饺子,
只能依靠
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
。
每天过着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的日子。
住的是父母在成都买的二手,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饺子家一半的支出。
闲暇的时间里,饺子听评书、音乐,看电影、动漫,偶尔玩玩游戏,全是最低廉的娱乐消费。
他的家里甚至连网线都没牵,要上网就去朋友家,这样既减少了娱乐时间和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还保证了用于动画制作电脑系统的稳定性。
从人人景仰的名校毕业生到剑走偏锋的动画新人,饺子走上了一条不被世俗理解的道路。
“我的经历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搞动画,饿着肚子做短片,在别人眼里简直‘有病’。”
但饺子并没有退缩,在他看来:“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命运由自己决定。”
2009年,蛰伏3年8个月的饺子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
《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片长16分钟的爆款视频与后来的《哪吒》,有着相同的内核:
VeryCD的站长给出的评价是:
“这是我看过最牛B的动画短片了,没有本年度,没有之一,华人制作!”
尽管初出茅庐,《打,打个大西瓜》还是在众多作品中突出重围:
2010年,获得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和北京电影学院第9届动画学院奖最佳技术运用奖。
在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它:
“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影片,它拥有的视觉风格,其利用现代流行文化与幽默元素将作者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平与战争的看法传达出来,整部电影非常好笑,和平与战争主题表现得恰如其分。”
最终,这部作品斩获国内外30多个专业奖项,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单线程的‘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从2005年到2025年间,饺子只创作了4部作品,并且
每一部都离不开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反叛。
他追求真实,想要突破层层枷锁寻找到一种遵从本心的、有价值的的生活。
在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
以10天突破65亿的成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饺子用5年时光交出的这份答卷,背后是近乎“疯魔”的坚持与无数不为人知的穷困与艰难。
这5年,既是饺子与团队对动画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一场中国动画人用血肉之躯“死磕”工业短板的史诗。
5年前《哪吒1》创作时,团队曾因资金短缺濒临解散。他连动作指导都请不起。甚至亲自上阵指导,要“分心考虑团队能否活到明天”。
然而,这种穷困反而锤炼出团队的韧性。
到了《哪吒2》,饺子的“疯魔”更甚——他要求“每一帧都突破极限”,甚至为一条锁链的物理效果打磨半年。
陈塘关大战中,上万根锁链的动画设计几乎让团队崩溃。
饺子坚持用“实景化”呈现锁链的束缚感,拒绝用特效简化,最终耗时数月攻克技术难题,将重力与战斗美学融为一体。
有人曾问饺子为何不趁着《哪吒1》大火抓紧出第二部,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资本是资本,而我必须对得起观众的热爱。艺术无价,绝不能赶工。”
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导演饺子身兼数职、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
电影中80%的特效汇聚了国内20多个公司,投入超过4000多人,仅特效镜头就1948个,总镜头有2427个。
片中“三界大战”的15分钟长镜头,
单个镜头渲染耗时一年半,仅特效元素就超10000个。
分镜师和特效团队最初面对剧本时“完全懵了”,饺子却坚持要做“观众没见过的视觉冲击”。
除此之外,哪吒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完整的故事线和人物成长历程。
人、妖、魔、仙,界限鲜明,
拥有自己的情感、动机和命运轨迹,
角色塑造也更为立体。
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磨难,通过与外界的冲突及内心的挣扎,逐渐实现了自我认知的提升和性格的蜕变。
《哪吒2》还打破了性别设定,设计上融合阴险与魅惑元素,烟熏妆和长指甲等经过多次尝试。
敖光的角色设计,也经历了从年龄感到年轻化的颠覆性调整。
▲
东海龙王敖光出场
就像饺子承诺的:“中国动画的‘闹海精神’,就是一群疯子带着观众一起疯!”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他将每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
用特效去
服务剧情。
《哪吒2》创作灵感源于成都日常生活:如四川普通话、三星堆元素等。
同时,整个成都动画产业链的同行一起出动,共同打造出了:
“这些年白头发的确变多了,但也不会刻意去管,反正人都会老。
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足够幸运了。如果不干这事儿,我的生命可能衰败得更快。”
从弑父到弑神,哪吒不断挑战世俗常规,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哪吒生而为魔,被世人误解和排斥,但他内心深处渴望被接纳和认同。
哪吒和敖丙的反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更是对整个社会不公的挑战。
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命运安排的人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某种程度上看,饺子的人生和哪吒有着很高的重合之处。
他放弃了医学专业,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动画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反抗。
5年间,饺子用“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决绝,将《哪吒2》铸成中国动画的里程碑。
从锁链的物理细节到2亿角色的算法,从川普口音的太乙真人到三星堆灵感结界兽,每一步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深耕与对工业短板的宣战。
这不仅是技术的狂飙,更是一场动画人用血肉之躯撞开行业天花板的悲壮征程。
饺子的团队没有996,灯火通明,奋战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态。
“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
正如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饺子与团队用5年光阴,为中国动画撕开了一道通向世界的光。
“我们遇上了中国动画的好时代,但更需要死磕到底的热血。”
在饺子看来,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认清现实后还敢不认命。
在饺子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东方美学的璀璨与不屈。
从《哪吒》的票房奇迹,到他对动画艺术的极致追求,无不彰显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如今,这股东方美学的含金量仍在持续上升。
如果你也被这股东方美学所吸引,想要亲手描绘出那些充满韵味的国风水墨插画,那么,鸟酱推荐您这套课程~
难度适中:
无论你是绘画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员,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人群广泛:
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绘画爱好者,以及希望通过画笔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朋友。
板绘为主:
课程以iPad板绘为主要教学方式,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学习。
不同设备兼容:
无论你是使用iPad、电脑还是其他绘画设备,都能轻松跟上课程节奏。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
萌绘人物
的基本绘画技巧,
带你领略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划线价
499元
,仅需
299元
首发特惠,全勤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