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洁Juliet
【BBC中文网】专栏作家✏️? & 一个有关【英国史政生活】的【原创】写手联盟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一组常用Excel文本处理函数 ·  昨天  
完美Excel  ·  有了deepseek,还学VBA有啥用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Excel之家ExcelHome  ·  不会Excel公式?让DeepSeek给我们写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朱洁Juliet

数字敦煌,人文丝路

朱洁Juliet  · 公众号  ·  · 2018-03-11 20:46

正文

作者|包 晗|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博士在读

公号|Kings人文

关注👆 " 朱洁 Juliet"

一个旅居英国、渐赴远方的写手联盟


我想会有这么一天,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陆续‘回归’的。


每当在大英博物馆,看到那些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觉得莫名的感动,犹历历在目,它们何尝不是通过烽火战乱的年代,从那最暗郁的历史底层,努力地仰望着,仰望着那永恒不息的美的光滑,这些古老的民族,仍然记忆着那千万年来他们信守过的土地与山川,记忆着那千万年来,即使残破漫漶到不可辨认,依然闪耀着不朽光芒的玉石、陶器、青铜、敦煌珍宝。


大英博物馆有400件敦煌绘画、数千件建筑部件、陶像等手工艺品,展品像是在和我倾诉着那些古老的故事。想到王道士把敦煌经卷卖给斯坦因就觉得伤痛,敦煌珍宝散落在世界各地,敦煌自有千般故事万种风貌,于我辈这些后人,她不言不笑既无欢喜也无悲伤,如照见五蕴又不见空明,让我辈在她的法相中读见过去、自己和未来。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而敦煌,是途经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公元366年,敦煌始建石窟,历经千余年的层层积累,敦煌石窟成为世界瞩目的壁画、彩塑艺术宝库。梁思成通过一幅莫高窟内的壁画在山西发现了一座寺院,大佛光寺;陈寅恪面对被洗劫的藏经洞读出了“吾国学术之伤心史”;常书鸿循着壁画上的画作读出了一部古代中国美术史;张大千“一头青丝进敦煌,满面沧桑回四川”临摹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走进敦煌莫高窟,每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二十世纪初,于公元10世纪末封存的敦煌洞窟宝藏为世人所知晓,敦煌声名大振,宝藏也随之流散于世界各地。探险家与考古学家才在沙漠中发现古代城市遗址,揭示出惊人的雕塑、壁画与写本。最为著名的发现之一,是敦煌附近的佛教洞窟图书舘,敦煌位于中国西部戈壁边缘的绿洲中。这个洞窟于公元10世纪末封存,1900年被重新发现。洞窟中发现了四万件纸质或丝绸的写本、绘画与印刷文献。另有数万件出土于丝绸之路的其他考古遗址。这些独一无二的文献蕴含了很多迷人的故事,讲述了公元1世纪至14世这条伟大的贸易路线上的生活。然而,大部分文献于20世纪初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收藏机构,使得获取它们非常困难。


全球化、大数据时代,足不出户就能浸入式感受敦煌文化:国际敦煌项目和数字敦煌,别有洞天,高清文献和图片,3D实景细节高清,自行选择游览观看路径及角度,全方位欣赏石窟、佛像及壁画每一处细节,丝路明珠,数字永恒。



IDP(Internal Dunhuang Project)

国际敦煌项目

http://idp.nlc.cn/


最近在明爱学院再次见到了大英图书馆中国典藏部国际敦煌项目部主任魏泓博士( Dr Susan Whitfield)。Dr Whitfield是”丝绸之路”领域的专家,她欣赏大唐盛世的开放自信和对文化的包容,Dr Susan是IDP(Internal Dunhuang Project) 国际敦煌项目 发起人之一。


IDP(Internal Dunhuang Project) 国际敦煌项目 主旨在收集、数字化散落世界的丝绸之路文献,它不仅提供目录与上下文信息,也提供数万册件绘画、艺术品、纺织品、抄本、历史照片与地图,每天都有更多的资料增加进数据库,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地获取数据库中的所有资料与图片。


目前敦煌数字化国际合作路上面临一些挑战, 互不相联的数据源、尚未确定的统一标准、存储不同地区、无法兼容和统一检索等等。未来是大数据引领科技发展的时代,其技术将会在文化遗产保存与利用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性,它必须吸纳全球资源共同参与。




Digital Dunhuang

数字敦煌

http://www.e-dunhuang.com/



有了数字敦煌,足不出户,

就可以360度全息领略到敦煌风采。



“数字敦煌”项目是以二十多年来敦煌石窟艺术的数字化成果为基础,将已经获得、正在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有关敦煌石窟的图像、影像、考古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海量数据汇集起来,构建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大型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完整有序并且永久地保存这些数字资产,并为学界和大众共享,在实现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同时,促进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期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资料,同时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人们游览、欣赏等需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与国内外相关大学和机构的全方位合作,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敦煌石窟数字化工作体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