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文艺 ...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75秒看检察】检察宣传的传承与创新 ·  4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你愿意,人生就值得」. ... ·  4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陈笑波被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我为“中国司法案例网”支个招儿(附:音频)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0-16 06:03

正文



作者蔡欣。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10月15日的云栖大会“法律分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了一系列司法智能化的信息应用,其中,9月30日正式开通的“中国司法案例网”非常亮眼,小蔡一边听直播,一边打开了anli.court.gov.cn,第一时间注册了账号进行了体验。


在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用手机接收验证码之后,顺利注册成为“司法案例网”的一名会员,拥有了发表评论和推选案例的权限。


发表评论,就是在该网的某个案例下面留言的权限。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这种广开言路的做法,充分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无论是普通老百姓、专业法律人,还是专家学者,都能在任意案例下留下针对性的评论,我们对中国法治的期待瞬间呈指数级飙升!


注册成为会员之后的第二个权限,就是可以推选案例。推选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某个法律裁判文书,然后会看到在旁边有一个红色的“推荐案例”的按钮,点击它,就可以进入案例推荐阶段。现阶段还需要推荐者进行人工的编辑,通过后台工作人员的审核,方能进入案例库;但是,网站的操作说明却已经将未来蓝图描述出来了:“中国司法案例网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过抽取基本案情、裁判理由和裁判结果等关键词,逐步实现智能生成案例。”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的推荐行为、对推荐内容的编辑等知识都将被机器逐步地学习到,未来,从不规范的文本变成规范的数据,将由机器自动完成。


此外,被推荐的案例还通过投票的方式,达到一定的票数,才能正式入选“司法案例网”。正如今天我们在一个互联网企业所办的论坛上看到了诸多法律人的身影,“司法案例网”也是充分运用了众包、众筹的理念,试图为法律大数据做一道规范和清洗、规范数据的格式,使之可以计算,清洗出优质数据,使之含金量提升。数据的积累是法治的未来,最高法院的努力值得我们点赞。


不过,仅仅搭好一个台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配套的措施,以便吸引优秀的数据和行为贡献者,而不是滥竽充数的,或者干脆无人问津。


简单来说,就是要给人一个理由,一个充分的理由,为什么要为这个平台做贡献?法治,理想,哦,当然会有不记成本的热心人,但是,一个平台的持续发展,不应把希望寄托在非理性人身上。我们的建议是,要给贡献者名和利!


哈哈,给钱?庸俗!不是说最高法院不会给钱,或者给不起钱,就算给得起钱,因为一定会有“子贡赎人”的情况存在,所以大多数贡献者也是不会要钱的(子贡赎人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鲁国法律规定,凡是在国外看到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如果出钱解救了他,那么回国后解救者可以获得奖金;但是子贡说他不差钱,不要奖金,结果孔子就批评他,说这样拔高了“义”的高度,会导致别的解救者也不好意思要奖金,没有了经济激励,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去解救同胞了),所以,直接给钱并不是好办法。


如果要利用众人之力,我们就有必要学习维基百科,它是一个靠志愿者维护知识库的成功案例,它有荣誉积分制度,但这个积分并不是用来兑换什么奖品,而是成为了贡献者身份的象征。维基百科会举办定期的线下活动和聚会,从而形成社群和文化,这是积分成为荣誉身份的关键,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团体中才能有认同度,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为平台的贡献行动中。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钱财带不走,唯荣誉永存,这就是给“名”。


而给“利”,真的不是给钱,但是却可以给予赚取钱财的资源——广告!贡献者除了一腔热情,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除了体制内的,还有大量的律师、企业法务,作为贡献者,他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为平台的贡献上,如果他们贡献的案例真的很棒,说明贡献者对这一块的法律知识也是很精通的,我们不妨在对应的案例旁,给他们一个空间,可以加上一个小广告,用于宣传他们的律师事务所、企业或者他们个人,以便律师找到案源,优秀的法律人找到更好的用武之地。这样既不会违背任何的规定和纪律,也不会陷入“子贡赎人”的尴尬,一定可以使中国司法案例网的运转更健康、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