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想申藤校等综合类名校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有的学校怎么在设计学院扒了半天也只有那寥寥无几的几个艺术设计专业啊?
Big胆!竟然质疑藤校的设计专业少!
其实觉得艺术设计专业少,是你没找对地方。譬如:
有的是在一个专业下藏了好多个艺术设计方向
,而
有的学校则是根据艺术设计的相关交叉学科分散在好几个学院下
......
#1
有的学校,喜欢把好多方向
藏在一个专业里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
等等。
甚至除了哈佛,后面这三位都有一个叫“Design”的硕士专业,光看名字你很难猜到它学的是哪方面的设计。
它们的特点就是,把很多个艺术设计的方向整合在一个设计专业里,综合性极强。
例如
哈佛的
Master in Design Studies
(MDes)
,包含
生态、媒介、叙事和公众
四个方向,课程却横跨
建筑、城市、健康、数媒、气候、可持续和人机交互
等多个设计领域。
设计工程MDE
也类似,集工业、交互和服务设计于一体,还加入了经济、商业、社会和心理学课程。
汉艺国际23届学员D同学 “树的蒸腾器”项目
获 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MDes
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建筑MLA
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和城市设计MS+1.8W刀奖学金 offer
还有像
康奈尔的MA in Design
,下设“
交互设计
”、“
新兴设计技术
”、“
设计+健康
”、“
可持续设计研究
”四个方向,
汇集了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艺术、环境心理学、人为因素和人体工程学、地理、工程以及设施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
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的设计专业也是这样
,无论你想学什么方向的设计,最后都会在研究方向或者课程中找到。但这些专业整体来看还是更倾向于“
技术+设计
”。
想要申请这类专业,
作品集中既要有理性的技术,也要有感性的设计创新
。
一方面通过技术来实现便捷化,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来改进产品,
通过
以人为中心的视角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并且作品集的项目类型和主题要丰富,
体现你的综合能力
,才能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汉艺国际23届学员G同学
获 帝国理工学院 设计工程 MSc
新加坡
国立大学
EDI
MSc
伦敦大学学院 人机交互 MSc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设计 MDes
纽约大学 综合设计与媒体 MIDM
华盛顿大学 技术创新 MSc 等offer
#2
有的学校,喜欢把专业藏在不同学院里
代表院校就是
卡耐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
等等。
它们的特点是
结合不同学院的学科特点与设计学科相融合
,有的还会成立专门提供教学支持的部门。
就像卡梅,它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不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的那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艺术设计跨学科专业藏在其他学院。
例如
卡梅的Heinz信息系统与公共政策
学院
下,有和
艺术学院
合作开设的专业:
艺术管理MAM项目和娱乐产业管理项目MEIM
,聚焦于艺术与公共管理领域的融合,
旨在培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互动媒体等娱乐媒体领域的分析和创业型领导者。
heinz.cmu.edu/about/fine-arts
我们比较熟知的
卡梅计算机学院和美术学院
合资设立的
娱乐技术硕士MET
,开设在
娱乐技术中心ETC
下,致力于技术和美术的融合。
还有
卡梅的
人机交互硕士
,开设在
计算机科学学院的HCI研究所
下,
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培养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和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的专业项目。
相比卡梅设计学院以设计主导的交互设计硕士,MHCI则以技术为主导,
侧重
技术、行为科学和设计三大
交叉
领域的教学
,要比交互设计更加跨学科。
hcii.cmu.edu/academics/mhci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卡梅还有服装硕士,开设在戏剧学院下
,有
服装设计和服装制作两个专业
。你猜它为什么不开在设计学院?
还有
戏剧学院的
照明设计硕士
和
场景设计硕士
,为什么没有开设在建筑学院呢?
是因为这些专业都是致力于
培养服务戏剧、舞蹈、歌剧和影视行业
的设计师。
所以如果你想申请卡梅的艺术设计专业,
准备作品集时不仅要看这个专业的特点,还要看开设这个专业的学院所涉猎的领域
,投其所好。在作品集中也要体现这些领域和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展现你的跨学科能力。
汉艺国际教育22届学员 小c同学
获 阿尔托大学 游戏设计与开发 学费全免+5000欧奖学金
卡耐基梅隆大学 娱乐技术MET
南卫理公会大学、
南加大、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院校 游戏设计研究生offer
#3
它们想看到的,不只是你的跨学科能力
我们前面和大家分析的这两种情况,其实是藤校等综合类大学在将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所以跨学科能力已经是它们对申请人的基本要求。但这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