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糖心理
心理学界最有料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胡慎之  ·  有松弛感的人,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 ·  4 天前  
简单心理  ·  收藏!情绪急救的6个小方法 ·  3 天前  
一周进步  ·  我是如何和抑郁极限拉扯,拯救了自己。 ·  6 天前  
一周进步  ·  我是如何和抑郁极限拉扯,拯救了自己。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糖心理

【催眠治疗·系列02】郝滨:催眠的理念与技能,在预防职业倦怠中的运用(文字稿+录音)

糖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7-24 23:10

正文




- 催眠治疗·系列免费微课 -


《催眠治疗与性功能障碍》


《催眠的理念与技能,在预防职业倦怠中的运用》


《催眠,在青少年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微课,为系列微课第二讲文字稿。

后台回复“3”,获取录音

报名本次系列微课,点击“阅读原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郝滨。非常高兴有机会,借用微信语音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催眠的理念与技能,在预防职业倦怠中的运用”这样一个话题。


因为首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作为会前的线上预热活动,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催眠学组,与大学糖联合举办了这次系列微课。由我和催眠学组的其他两位专家一起,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催眠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次系列微课一共有三讲,我今天所分享的这部分内容属于第二讲。下一次还有曲小军老师向大家分享第三讲。


我们今天的分享时间总计是一个小时。我会用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些在实践工作中,以催眠的理念和技能,预防职业倦怠的运用。然后我们用剩余的时间来进行简单的互动。


咱们今天所讲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是催眠职业倦怠。首先我会介绍一下催眠,然后我会简介一下职业倦怠,最后我会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运用催眠的理念与技能,来预防职业倦怠的。下面我先来聊一聊催眠。


1、现代催眠之父——艾瑞克森


专业的心理师所使用的催眠,是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科学原理下,按照心理师的伦理规范,所使用的专业技能。这种催眠既有别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经过艺术加工,或者艺术渲染的催眠。也有别于以娱乐为目的舞台表演中的催眠。而催眠状态也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睡眠状态。催眠状态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聚焦状态。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并不会像熟睡中的人那样,完全失去意识。而是介于半睡半醒之间,可以感觉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并且可以发生反应的特殊意识状态,有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Trance状态。催眠治疗的过程,是让人在这种放松和专注的特殊意识状态下,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去完成某些治疗目标的过程。我今天所讲的催眠,就是这种作为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重要技术手段的催眠。


在我接受催眠训练的过程中,我接受过一系列的催眠培训。在这些培训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办的艾瑞克森式的催眠培训项目。所以更确切地说,我在今天的这堂课程中,所提及的催眠,是特指受到美国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思想与理念影响的,被心理师作为专业工具来运用的催眠。


 米尔顿·艾瑞克森这个人出生在美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遭遇过很多苦难,两次罹患小儿麻痹。17岁那年患病之后,他整个全身都瘫痪了。除了眼睛会动、嘴巴会说话以外,他的肢体全部都不能动了。艾瑞克森运用自我催眠来帮助自己,最后不仅站了起来,而且最后还可以拄着拐棍走路。他就这样在自我催眠的帮助下,完成了美国的医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后来他的个人生活很美满,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并且在职业生涯方面也硕果累累,是他建立了美国临床睡眠学会,同时也创办了美国临床催眠的期刊,所以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他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全球广泛应用,并且公认对许多高效的心理治疗起着很重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说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理论,那么艾瑞克森的贡献则在于治疗实务


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治疗有些重要的理念,例如:资源取向、建立协作关系和指向未来等等。这些重要的理念在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我从事任何方面的专业工作,艾瑞克森的这些思想和理念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包括我在对职业倦怠的预防当中。接下来咱们就聊一聊职业倦怠。


2、资源的运用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在长期的压力下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衰竭状态。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于工作状态的恶化,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对于工作效率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职业倦怠,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个人生涯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地预防职业倦怠呢?我觉得艾瑞克森式的催眠理念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首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资源。所以预防职业倦怠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发现和运用资源。而艾瑞克森的重要理念之一,正是资源取向。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积极心理学领域。他本人非常善于发现和运用资源。在艾瑞克森看来,人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都可以当作资源来运用。


所以艾瑞克森在工作中,通常会把焦点放在人们的优势和长处上,并且放大这些方面,以便于将这些长处中正向积极的意义传递给来访者,以使其发生正性的改变。受到艾瑞克森影响的催眠治疗师,在工作中也会非常的善于发现和运用资源。甚至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对达成目标有一些阻碍的因素,只要善加利用,也会转换成资源来使用,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我读到过催眠学组方新组长的一个故事,非常喜欢。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将要去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大赛之前,突然面瘫了,她找到了方新老师。方新老师建议她在参赛的PPT里,放上自己特别漂亮的照片,然后届时戴着口罩去参加比赛。当PPT上打出自己漂亮照片的时候,她把口罩一摘,形成跟PPT上美照那种强烈的对比。这个时候,评委老师会受到这种强烈反差的冲击,会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聚焦状态。此刻,她就可以告诉评委老师:我之所以这样了,还坚持来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让老师们看一看,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后来这个女孩获了大奖。


首先,她优秀的综合素质是她获奖的基本条件;同时,方新老师帮助她发现客观条件当中,可以被转化成资源来运用的因素,并且告诉她,如何把那些评委老师引导进注意力集中的聚焦状态,并且恰当地给予正面积极的暗示,这一系列的建议,也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怎样调适身心状态


职业倦怠是在长期的压力下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那么想要预防职业倦怠,就需要我们时常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并且给予适当的调整。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有一些技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帮助我们去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例如:运用讲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的描述,或者情景的运用等方法,通过隐喻,将正向积极的暗示传递给来访者,以便促使其发生正性的改变。


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经常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者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者按照所示意的方式行动。我们催眠治疗师也会经常使用暗示来对来访者的一些困扰进行干预。


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可能会破坏机体的生理功能,扰乱人的心理和行为。而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纠正被扰乱、被破坏的心理行为,并且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


前几天我去给一所大学的心理老师们讲授催眠技能课,一位听我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做练习的时候,就很好地使用了他同学听我讲课的情景,并且给予恰当的正面积极暗示,调整了那位同学的身心状态。


我在讲那堂课的时候,我说职场上的压力管理并不是试图让人没有压力,而是把我们的压力调整到适当的状态。压力过大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没有压力,我们可能会缺乏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把压力调整到适度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现实的愿望。然后我做了一个比喻,我把压力比喻成做菜的时候,放在菜里面的盐。我说调节压力,就好像我们做菜的时候放盐一样。如果做菜的时候完全不放盐,那么这道菜可能会有些淡而无味,如果盐放的太多了,那么这道菜做出来太咸,也会影响到我们去享受菜的美味。所以当您做菜的时候,您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选择放多少盐。


当我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那位老师观察到他的同学一面听讲,一面在点头,时而还一边点头一边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位老师的观察力非常的强,有很好地、很细致地观察力,这是成为一个好的催眠治疗师,很好的品质。那位老师觉得他的同学可能认同了我讲的这部分内容,他在很好地理解他的同学点头微笑,所代表的心理意义,这是一个很好的共情能力,好的共情能力同样是成为一个好的催眠治疗师,很好的品质。于是,他在和那位同学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就运用了刚才那位同学听我讲课时候的情景。


当那位同学在讲述自己工作安排的时候,这位老师发现,他同学的身体明显地呈现了紧张的状态,并且在脸上显露出了一些焦虑。那位老师就使用了他刚才听课的情景,帮助他的同学调整状态。那位老师说:“我们今天来听郝滨老师讲课,我在课堂上,你也在课堂上……”那位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那位同学轻微地点了一下头。那位老师又说:“我听见郝滨老师讲到,有时压力就像我们做菜时候的盐……”那位同学又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这位老师在做什么呢?这位老师是在和他的同学建立协作关系。对于艾瑞克森而言,一次催眠治疗,其实是一段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而受艾瑞克森影响的心理师,在和来访者的工作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尝试性地建立这种协作关系。


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你可以尝试着使用各种方式和你工作的对象建立协作关系。艾瑞克森式的催眠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通过陈述一系列客观现实的方式,与对方达成一系列的共识,进而建立协作关系。这种建立协作关系的技巧,我在那天上午的课程中刚刚讲过,那位老师在那天下午的练习中马上就用上了。接着那位老师又说,我看到当郝滨老师说调节压力就好像我们做菜时放盐一样时,您在点头。我也看到了当郝老师说到,当您做菜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去选择要放多少盐时,您脸上露出了微笑。


那位老师是在用描述一系列这位同学正向体验时的情景,唤醒他同学的正向记忆。这种记忆被唤醒,并且被强化的时候,记忆所引起的身心状态,就自然而然地会被重新地体验到。如果他所描述的记忆是非常正向积极的,那么他工作的对象就会重新体验到与记忆相关的,正向的舒服的身心状态。所以自然而然有一些状态就会随之获得调整。


这个时候我就在旁观他们做练习,我眼看着那位同学的身体姿势随着他的讲述在改变,并且脸上又露出了刚才在听课时候的微笑,我心里暗暗给那位老师手动点赞,做得好,做得非常好,整个催眠练习过程当中,他连眼睛都没有需要那位同学闭上。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有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段建立在协作关系基础上的沟通。当关系建立好了,催眠师发出的干预被对方接受时,一段催眠已经完成了,根本就不需要把对方导入到多么深的催眠状态。


在整个的练习当中,做这段催眠的老师都没有说放松、微笑之类的语句。就是通过唤醒对方正向积极记忆的方式,把一些积极性的暗示传递给了对方,对他同学的身心状态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从而帮助他的同学放松了身体,调节了心情。这练习做的有很多好的地方,同时也深得艾瑞克森式催眠的一些精髓。


如果我们去寻找人们的痛苦,那么无疑总会找到,如果我们去寻找人们的正向生活事件,或者积极快乐的情境,无疑也会找到。这些被重新记忆,并且加强关注的生活经历和情境,其实可以作为临床工作的资源来使用,从而对人们的现实情况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


4、如何调整自己的期待


职业倦怠在预防的时候,要注意到一点,就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职业倦怠出现背后的心理冲突。因为职业倦怠有时候是来自于某些心理冲突的。例如:精神世界中期盼的无限性与客观现实世界中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有的时候,是导致人们出现职业倦怠的很重要的心理冲突。人们有时在无限的欲望和执着心的驱使下,忽略了自身现实条件的制约,无限度的追求成功,非但没有享受到奋斗的成果,反而使自己的身心两方面陷入到了衰竭状态。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期待或者目标,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或者自身条件,那么一方面需要我们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去重新调整我们的期待


不过在欲望和执着心的驱使下,有些时候看似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品质,如果过度或者不恰当的使用,反而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有一天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猴子,来到了一个中药店,问中药店老板说:有苹果卖吗?老板说:没有。于是那个猴子就走了。第二天那个猴子又来到了中药店,问中药店的老板说:有苹果卖吗?那个中药店的老板说:没有苹果卖!于是那个猴子转身又走了。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那只猴子再一次来到了中药店,问中药店的老板说:有苹果卖吗?中药店的老板说:没有!一边说没有,一边很愤怒地把这个猴子暴打了一顿。中药店的老板讲:我都告诉你几天了,说没有!然后你还固执地前来,我都忍了你几天了,你知道吗?中药店的老板打掉了猴子满口的牙,于是猴子走了。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只猴子又很坚持地来到了中药店,见到了中药店的老板咧开嘴一笑,露出了没有一颗牙的牙龈,然后问中药店的老板:有苹果汁卖吗?他原本坚持的性格在这里变成了固执,所以我想即便有一天他到果蔬市场买到了他喜欢的苹果,也没有牙可以吃了,只能喝苹果汁。我们想一想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有多少痛苦,是由于我们不恰当的使用了我们的某些品质,使原本可以完成我们现实目标的一些因素,变成了我们实现目标的阻碍,所造成的。


人,有的时候想要认识到一些自己的问题,并且让自己可以适当地做出调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我就运用过自我催眠来帮助自己。我在学生时代,第一次在地理教材上看到珠穆朗玛峰的照片时,就在内心中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有一天去看一看珠穆朗玛峰。长大以后当具备去西藏的现实条件后,再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我出发了。我雇佣了西藏当地的司机,帮我开着适合西藏路况的越野车,带了熟悉西藏道路和气候的向导,进入了西藏。


我先去了海拔相对较低的林芝地区,在那里适应了一段时间当地的气候。再逐渐向海拔较高的地方去。我逐渐地前行,逐渐地适应,逐渐地进一步完善我的计划和准备工作。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旅程后,我来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看到了那座梦寐以求的山峰。我一边吸着随身携带的氧气,一面看着珠峰的日落,也在等待着看珠峰的日出。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内心当中有一种冲动,这珠穆朗玛峰好美,我真的想要进一步地走向它。我想这是世界第一高峰,如果我能够爬到珠峰的峰顶去,那是一项多伟大的壮举。


当我意识到这种冲动的时候,我也意识到我的现实条件是不允许的,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很好的登山训练,同时也没有参加正规的专业登山队伍。凡是8000米以上的高峰,如果要攀登的时候,是需要经历一系列正规的登山训练的,并且还要经过相应的管理部门的许可才可以。当时我已经感觉到了很强烈的高原反应,如果继续在高原地带停留,都是一个危险的事情,更不要说再继续向上攀爬了,于是我就选择了及早返回。


当我安全地返回北京的时候,回顾了一下这段旅程。我觉得这段旅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我如愿以偿地,看见了梦寐以求的珠穆朗玛峰。而是我学习到了,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地选择放下一些愿望,停下来。这适当的停止,使我能够平安地返回,并且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机会去享受这段旅程的回忆。我们适当的放下眼前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才有可能有机会迎接美好的未来。这是从艾瑞克森式的催眠训练当中,我学习到的指向未来的理念。


后来我又运用这段旅程当中的体验和领悟,给自己写了好几段的催眠故事,每当到我意识到工作或者生活当中,有一些期待不合理了,有一些期待需要调整了,我就会自己用这些催眠的故事来帮助自己,这些故事当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我在去向我向往的山峰,我看见蓝色的天空映衬着雪白的山峰。我向山峰走了几步,离那座山峰又近了一些。我感觉有些累了,空气非常稀薄,我必须停一停,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氧气。我在犹豫,我是继续前行,还是停在这里,还是及早返回。我又向山峰走了两步,看见红红的太阳正在接近雪白的山峰,空气非常稀薄。我需要停一停,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氧气。我感觉更加累了,我需要停一停,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氧气。我停在这里,回过头看了看来时的路,我已经走了如此遥远的路途。我又向山峰走了一步,我看见阳光下的峰顶上闪着光彩,如此美丽。我感觉无比的疲惫了,空气非常稀薄。我想要停一停,停下来,深深地吸口氧气。我能够停一停,停在这里,遥望山峰中闪耀的光彩。我可以停一停,停在这里,想一想怎样把这段美好的回忆带回去。于是我选择停一停,停了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氧气,转身走向了下山的路……


这一段故事当中,我给自己准备的这段故事当中,有一个关键词,那个关键词是什么呢?停一停。我反复在故事当中使用停一停,停一停,停一停,不断运用这种叠加暗示的方式使自己在需要停止的时候能够停下来。同时,其实如果要是想让人接受自身条件的限定,或者是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控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在这个故事的编写过程当中,我又加入了很多许可式的技巧。一般来说许可要比强行的限制更容易让人接受,那么在催眠的发展过程当中,艾瑞克森恰恰就是在这一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卓越的贡献。


因为在艾瑞克森之前,催眠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些发展阶段的。比如早期的是命令式的催眠,是权威式的催眠阶段。在那一个阶段,人们往往是命令对方进入到催眠状态当中去,如果对方没有进入到催眠状态,那么他们解释的理由是对方阻抗。在这段故事当中,假如我要使用权威式的催眠,给我自己做催眠,我会说“你不能往前走了,你需要停在这里,你不能往前走了,你要停在这里”,会使用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下催眠指令。那样的话无论是给自己这么做,还是给别人这么做,都可能会遇到很强烈的阻抗。


催眠再继续往下发展,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什么呢?这个阶段叫做标准化催眠的阶段,标准化催眠阶段时,催眠师会暗示对方进入到催眠状态当中去,如果对方没有进入到催眠状态当中,那么催眠师的解释是:对方受暗示性差。如果使用标准化的催眠,我给自己做这段催眠词的话,我可能会怎么说呢?我可能会以暗示的方式让自己停下来。比如说“我每向前走一步,都会感觉我的腿很沉重了,越往前走,我的腿会越沉重。”这样的方式暗示自己能够停下来。


而我更加喜欢是经由艾瑞克森发展出来的协作式的催眠,这种催眠就是通过协作关系的建立,陪伴对方进入到催眠状态当中,并且给予恰当的干预。如果要是对方没有进入到催眠状态当中,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做的是继续建立我们的协作关系。人和别人的关系,需要建立协作式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其实也要建立协作式的关系。我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要是用一些强行限制的话,我在给自己进行自我催眠的时候,我可能会自己来阻抗自己,于是我就在“停一停”这样的关键词前面加了一个前缀,这个前缀是由强制型的限制往自主型的限制方向一步一步地去。


我给这个技巧起了个名字,叫做递进式的许可,我在刚才说这段催眠词关键语的时候,每到“停一停”之前我都加了一个前缀,“必须停一停“,“必须”在强行限制意味更浓。然后当我第二次提及这个“停一停”关键词的时候,我那个前缀变了,我说的是“需要停一停”。相比较起来“必须”来说,“需要”更强调的是客观需要性,它的强行限制的意味就冲淡了。然后我又说的是,“我可以停一停”,我能够,我可以。“能够”比起“必须”和“需要”来说,那个强行限制的意味又冲淡了一些,并且自主性的意味又提高了一些,所以这样就叫做递进式的许可技巧。这是我非常喜欢使用的技巧,因为它可以避免我们和我们的工作对象发生一些阻抗。有一些技巧的发展,是在我们自己帮助自己的过程当中领悟到的,就如同艾瑞克森一样,艾瑞克森的很多理念和技巧,也是他在使用自我催眠,来帮助他自己的过程当中领悟到的。


我最后面提及那个关键词的时候,我说的是“我愿意停一停”,然后我又说“我选择停一停”,这样在降低限制强制性的背后,逐渐进一步增加了自主性。我用愿意、选择这样的词,把这种行为调整、期待调整、行为限定的自主权拿到了自己的手里。这样可以逐渐通过淡化强制性,逐渐增强语句当中的许可性,让自己更易于接受关键词的暗示。更加易于接受这个关键词,可以让关键词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最后,我一般会说“我选择了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停下来,所以我平安地回来了,这样我每一天都可以去享受旅途中的回忆”。这是一个催眠后暗示,使这段自我催眠的效果,可以在催眠之后继续延续。我在说“这样我每一天去享受旅途中的回忆”时,运用的就是艾瑞克森指向未来的理念


5、倾听内在的声音


那么,下面我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受到艾瑞克森影响的现代催眠治疗师,在运用催眠的理念与技能预防职业倦怠时,经常会将人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当作资源,然后运用讲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等描述方法,通过隐喻将正向积极的暗示传递给来访者,传递给自己。以期,使别人或者自己发生正向的改变,或者做出恰当的选择。在艾瑞克森所有的理念和技能当中,我最喜欢的理念有几个,一个是建立协作关系,另一个是资源取向,还有一个是指向未来。在艾瑞克森的很多技能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些技能是:运用讲故事或者生活现象描述的方法,将正向积极的暗示传递给别人,也传递给自己。每当我想要自己停一停,调整一下状态的时候,我经常会讲一些故事给自己听。我们可以用催眠来帮助别人,也可以用催眠来帮助自己,我们可以讲亲人的故事,讲老师的故事,讲朋友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还有讲自己的故事。


其实无论讲谁的故事,我们都可以从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好,我今天的分享先在这里停一停,我们利用下面的几分钟时间,来进行一下互动。我们今天的互动也不一定是各位朋友提问题我来答,大家关于职业倦怠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领悟也可以分享出来,我很乐于听一听大家的观点。


互动1:创造性的过程


这里我接到了一个问题,首先他分享了一下他的感受,他说,艾瑞克森总是将教学、治疗与催眠融合起来的,老师也是在有意识地这么做吗?哈哈,感觉这次课程并不止于是个课程。然后他说,递进式许可技巧,为什么是从强制到自主,而不是从更柔和的自主性开始呢?因为常识中都是从易到难比较符合逻辑。


非常好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递进式的许可技巧并不一定要从强制到自主。什么样的催眠词是好的催眠呢?符合对方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和反应模式的催眠词才是好的催眠词。所以说,当你去使用一项技巧的时候,比如使用递进式许可这种技巧的时候,你是选择从强制到自主,还是选择从柔和的自主性开始,要依据您对对方的理解决定。所以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我们的创造性。通过我们和来访者的沟通,运用我们的创造性,依照我们对对方的理解,来创造我们和他的工作过程。


其实艾瑞克森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理念,技能和技术并不重要,当我们充分地了解了自己,充分地了解了对方,和对方建立起一段协作关系的时候,我们双方在一起会发展出一段过程,这段过程是对双方都有帮助的过程。这段过程有些时候可能会流传后世,也可能会让人家拷贝或者模仿,那么别人所拷贝和模仿的,你和你的来访者所经历的过程,有些人会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技术或者技能。


互动2:科学地运用催眠


问题:“想请问老师,有时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现在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记忆的情绪,怎么做才能利用提取积极的记忆,来影响当下的情绪。而不是相反,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吗?谢谢老师。”


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那么催眠它作为一项专业的技能或者是理念,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既要认识它的有效性,同时又需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认识到有效性,并且也认识到了局限性以后,我们才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地运用催眠,无论是使用催眠的理念还是技能。例如:我们在和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采取哪种工作方式来进行工作,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技能来进行工作,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评估。而一般在使用,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什么样的技能和对方进行工作之前,我首先会从几个维度进行评估。


第一个维度就是生物医学的维度,你比如说一个人到我们这里来了,说身体感觉到疲劳,说身体感觉到倦怠,工作性能下降。那么他只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吗?有没有可能是生理因素,比如说他有没有可能生病了呢?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工作范围。如果你不能确定这一点的话,那就需要更多的搜集他的资料去判断他到底是生理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导致他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判断不出来,我们介绍他到医院去,接受专业医生的体检。


第二个是精神病现象学的维度,因为到我们这里来了,说工作能力下降,说感觉到有一些倦怠,那么可能是现实的感觉,有没有可能是这个人同时有一些精神障碍呢?也许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范围呢,这一点我们需要小心。如果我们不能判断出来,无疑要请更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来给他做精神科检查进行判断。


第三个维度,就是这个人心理发展水平的维度。职业倦怠,其实不是一个最终的诊断学上的名词,是一系列情况的综合表现,有些时候属于健康人群,有些时候呢,也可能和他的人格因素有关系。如果和他的人格因素有关系的话,那我们需要的可能就不是单一的使用某种技能,来给他解除一下。更重要的,我们可能就需要做一些长期的准备工作,来跟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现象。


还有一个维度就是过程评估。这个过程评估,是在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技能给来访者工作的时候来进行的。比如说:假如我要准备给一个来访者进行催眠的话,我要评估一下,我和来访者是否已经建立了同盟关系;同时来访者是否可以信任我在临床工作当中的引导;那么他有评估,评估什么呢?来访者的状态,来访者他是否可以回忆起自身可以带来的积极体验,或者生活经历,或者事件。然后我还会评估什么呢?评估来访者是否准备好复苏一些积极的体验,并且能够更多的去把这些复苏的积极体验进行强化。


每一项技术使用之前都有一系列的评估,而这一系列的评估,又要建立在很多基础知识的储备上,这点非常重要。所以说咱们中德班的催眠连续培训项目,要求什么人可以学催眠呢?要求这个人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培训之后,才能够学习催眠,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要求。因为只有知识储备的够了,并且一系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础训练完成以后,才能更好地使用催眠这项技能,为大家服务。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的答疑就只能到这里了,我看到很多朋友还在很热情地提问。很遗憾,我们交流的时间过短。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能做的事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客观现实条件和我们内心愿望之间一个需要调节的地方。未来我们还有机会去继续沟通,关于大家的问题。


今年的7月22号和7月23号,首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将要在北京召开。国际催眠学会的前任、现任和候任的主席都要来我们这次大会。有很多的顶级专家来参加这次大会,有很多国家的催眠学会的主席会参加这次大会。国际催眠学会的十几位常务理事,会来参会。关于我今天所讲的职业倦怠的话题,会前就有一个工作坊,那是前任欧洲催眠学会主席Nicole老师做的,她比较起我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所以她做这个主题的工作坊,我也很想要去听一听。如果我们有机会参会,或者有机会参加会前和会后工作坊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继续交流。


谢谢中国催眠学组,也谢谢大学糖,同时更加感谢各位的认真参与,谢谢大家!祝大家晚安,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