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桌子的生活观
桌子:一个用文字疗伤的病人,著有:《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等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张曼玉梁朝伟的最强售后,9分钟 ·  昨天  
莓辣MAYLOVE  ·  久等啦!莓辣志愿者招募广州站!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2.18 皱鳃鲨怀孕期长达三年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桌子的生活观

陈梦摘金的含金量有多高,张怡宁知道

桌子的生活观  · 公众号  ·  · 2024-08-05 12:32

正文


文丨小飚

来源|视觉志



前两天,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决赛,陈梦战胜孙颖莎取得了女单比赛的冠军。


这场乒乓球的“内战”虽然让金牌成为了中国队的囊中之物,却依旧在比赛的过程中牵引了无数人的心。

于是就有人感叹,乒乓球不愧是国球,运动员实力很强。

大魔王一代接着一代出现,观众喜欢这些选手,也爱看他们的比赛。

“国球”并非浪得虚名。

每逢大型赛事,反复爱上国乒,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国乒,我们总能在这一小小的球里看到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


这场女单决赛虽然是“内战”,紧张感却一点不少。

陈梦是上一届东京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她当时的对手也是孙颖莎。

在二人比赛前有媒体采访了许昕,许昕就表示在技术上也许孙颖莎有所领先,但在心态上会是陈梦更胜一筹。


这句话虽然看似“端水”,其实是提到两个重点。

一是孙颖莎当打之年体力和精力都更好,

二是陈梦老将沉着,心态上更加稳定。

而决赛的过程的确也很胶着。

先是孙颖莎小胜一局,之后陈梦追回两局,又在孙颖莎扳回一局后连赢两局,才最终成为巴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


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陈梦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过“我的时代来了”,当时媒体给她的头衔,就是开启“梦”时代。

而她在巴黎奥运会女单的再次夺冠,不但意味着守住了自己的荣耀。

更让她成为了继邓亚萍和张怡宁之后,女乒拥有的第三个蝉联两届奥运会单打冠军的选手。


只是,这场比赛之所以精彩,就是无论孙颖莎还是陈梦夺冠,中国女乒都能有新的突破。

孙颖莎是年轻的小将,但是实力强劲。

2000年出生的她2017年才进入国家1队,首次参加成人组赛事世界排名就从无直接“空降”至世界第10。

2023年她成为WTT大满贯赛史上首位“三冠王”,后来又成为世乒赛历史上首位00后单打冠军。

很多人猜测,她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大魔王”。

也是由于00后的国乒小将人气更高,她在场内的呼声也更旺。

但陈梦同样实力强劲,她在4比0战胜韩国的申裕斌后,韩国媒体将她形容为“万里长城”,原话是——

“申裕斌很拼,但中国的长城太高大了。”


显然,陈梦和孙颖莎都有成为大魔王的实力。

而二人双双杀入女单决赛,则标志着现在国乒女队很有可能已经重现了曾经“二王一马”的辉煌。

男乒“二王一马”的时代,马琳,王励勤,王皓都是顶级的球手。

当时男乒队也是实力强劲,竞争激烈。如今的国乒女团,也正冲向这样的全盛时代。


虽然我们常笑称乒乓球是奥运会最稳的项目,但看过今年比赛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凡比赛都存在变数,没有人能成为常胜将军。

也正因如此,竞技体育才看得人热血沸腾。

而我们一代代的国乒人,从来都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运动员。

他们在每个时期的成绩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拼出来的,无论是否是“大魔王”都是如此。



国乒一路走来,每个阶段都有属于那个时代“大魔王”,也有那个时期的“双子星”。

乒乓球也似乎在不同时期,承接着不同的“身份和任务”。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体育比赛提供了最好的向世界展现国人精神面貌的机会。

为新中国获得首个体育赛事世界冠军的人名叫容国团。

他出生于香港,57年起回到祖国打比赛。

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创造了一套攻、守、拉、搓、推、挡相结合的乒乓球打法。

而这套打法为后来丰富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提供了依据。


容国团在59年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的冠军。

周恩来总理将这件事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并称为1959年的两件大喜事——

由此,中国产出的乒乓球也有了个新名字:“红双喜”。

容国团的队友庄则栋说,容国团夺冠的最大意义是,在他之前没人敢想拿世界冠军;

在他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说出这个希望:我们要做世界冠军。

而这个庄则栋也有个用小球撼动大球的著名乒乓球事迹。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极度紧张,在1971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美国乒乓球队队员错上了中国队的汽车。

庄则栋就友好地送给了科恩一件杭州织锦,随后科恩回赠礼物。

之后美国乒乓球队请求访华,中美关系缓和,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源于此。


庄则栋和科恩


等到了7、80年代,我国的经济、社会都渴望迅速开始发展,体育也是一样。

我们亟需“大魔王”式的人物来做定海神针,国乒队就出现了几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比如郭跃华。

他小时候自学成才,练成弧圈球,后来被体校教练发现开始接受系统训练。

虽然他的职业生涯曾一度因社会特殊原因中断,但1971年乒乓球再次回到大众视野时,郭跃华就马上迎来了重返赛场的机会。

此时的他不仅有天分更有着“野球场”上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球风狠烈,人也倔强不服输,很快就在同龄运动员中脱颖而出。

1977年他就在当年的第34届世乒赛上,帮助中国队成功夺得男团冠军。

1980年更是当选为中国乒乓球男队队长,还在首届世界杯比赛中勇夺桂冠。

郭跃华


他的队友蔡振华则成为了后来国乒队重要的“乒坛掌门人”。蔡振华在80年代初成为国乒队的主力。

主教练蔡振华


83年第37届世乒赛,瓦尔德内尔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亮相,与他交手的中国球员就是蔡振华。

有球迷说,当时的瓦尔德内尔根本就看不透蔡振华的打法,因为他的球拍两面都是红色的,根本无法判断是哪一面击球。

所以后来国际乒联规定“球拍两面必须各粘红、黑两色胶皮”。

瓦尔德内和蔡振华


但当时的世乒赛男单比赛蔡振华输给了郭跃华。 再加上国家队更新换代很快,那届世乒赛后蔡振华就淡出了主力层。

后来他选择退役,被公派到意大利执教。

直到1989年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男乒陷入低谷,国家队才重新召回了蔡振华,他开始出任国乒男队教练。

1991年千叶世乒赛,中国男团还只拿到历史最低的第7名。

等到世界杯团体赛的时候,国乒队的状态就回来了,不但赢了传统劲敌瑞典,也拿到了世界杯团体冠军。


女乒最有名的曹燕华在当时被称为“女乒一姐”。

1975年年仅13岁的她参加了乒乓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两年后她便成功加入了国家队。

曹燕华


曹燕华属于绝对的技术流,她是直板反胶打法,能在面对实力不足的对手时轻松掌控局面。

这个打法让曹燕华成为了中国运动员中第一个赢得世乒赛四个项目大满贯的人。

在她的职业发展期间一共获得过59枚国内外重大赛事的金牌。

而在曹燕华后,国乒女队的打法更是花样翻新,高手如云。

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队的“三朵金花”所向披靡,陈静、李惠芬和焦志敏包揽了女单金银铜牌。


那个时代的国乒和我们的国家一样,凭借实力一步步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90年代越来越多的实力选手进入乒乓球圈,国乒队新的挑战也就此开始。


前面提到,整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乒都实力强劲,但到了90年代,韩国的玄静和崛起了。

从86年到90年,她连续从中国队手中抢走了奥运会女双和世乒赛女双、混双的冠军。

直到90年邓亚萍横空出世击败了玄静和,开启了属于她的时代。


邓亚萍是真正的“大魔王”。

16岁首次参加世乒赛就获得了女双冠军,之后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中国队主力夺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蝉联奥运女单、女双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个夺得四枚金牌的运动员。

等到98年宣布退役的时候,邓亚萍已经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并连续8年保持乒坛排名世界第一。


邓亚萍很强,但她不止是强,还很拼。

王楠曾经回忆过和邓亚萍打比赛的过往。

她说邓亚萍有伤病,脚踝疼痛时没有办法走路。

但为了比赛,她可以把脚跺麻,让痛点没有知觉,用麻痹神经的方式强行让自己完成比赛。

当时王楠说,这种意志一定是运动员里的楷模。

而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就是在这样的体育楷模的感召下,了解国乒,爱上国乒的。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众来说,国乒意味着不只有胜利,而是一种能令人振奋的力量。


因为那个时代的国乒太强了,堪称得上“诸神之战”。

比如讲述这段故事的王楠,就接过了邓亚萍“大魔王”的接力棒。

90年代后半段,王楠开始崛起并尝试挑战邓亚萍。

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女单决赛是二人唯一一次交手记录,最终邓亚萍3:1取胜。

王楠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2008年退役,15年时间里取得了24个世界冠军头衔。

即使到现在也是中国女乒获得世界冠军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2001年的第46届世乒赛,她一人就包揽女团、女双和女单三个冠军;

2007年女乒世界杯又收获了女单冠军,成为该项赛事女单四冠王。

在北京奥运会退役前,她也是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赛女子单打冠军“大满贯”。

接棒王楠“大魔王”头衔的就是张怡宁,她是唯一一位在女子乒乓球比赛中实现了双料冠军的运动员。

北京奥运会时,张怡宁击败了王楠夺冠。

2009年她获世乒赛女单冠军 。她的职业生涯收获了19个世界冠军。

而且,她在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大赛的单打比赛中,保持外战全胜纪录,连续5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位置。


虽然之后李晓霞和丁宁都拿到了大满贯,但其影响力都远不如前辈。

有球迷曾评价说,真正的大满贯也就是邓亚萍,王楠和张怡宁三个。

其他的李晓霞和丁宁都是运气偶然因素,没有大满贯的霸气。


90年代的国乒男队也是神仙打架。

很多人将95的天津世乒赛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在这一届比赛中,孔令辉、刘国梁、丁松等年轻队员登上世界舞台。

国乒更是在这一届世乒赛上包揽了全部7个项目的冠军。

也是从95年的世乒赛开始,“双子星”刘国梁、孔令辉开始闪耀世界乒坛。


96年刘国梁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孔令辉摘得男双金牌,又在单打决赛中战胜师兄,一人收获两枚奥运金牌。

直到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刘国梁男单夺冠,他也成为首位实现“超大满贯”(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所有项目冠军)的选手。

与他同期的孔令辉则紧随其后,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成就了大满贯。


在刘国梁和孔令辉后,国乒经历了“二王一马”(王励勤、王皓、马琳)的时期。

但这三个人都很强,且实力平均相互牵制,三个人都没有出现大满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