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强调 ... ·  13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如何避免节日盛宴变“剩宴”? ·  昨天  
微观三农  ·  四位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 ·  昨天  
CFC农产品研究  ·  【建投黑色】锰硅:成本支撑VS供给过剩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山西姑娘在常创业,最多一天卖出1万把“虞美人”!选择常州,这里是梳篦的故乡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3-17 08:00

正文

人物档案

常丽:与丈夫一起在常州创立梳篦品牌“虞美人”,2009年,“虞美人”走向线上,成为当年淘宝梳篦类目中最早的电商之一。现为常州市卓尚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丽在检查梳齿

常丽的丈夫,原“虞美人”梳篦的总经理李卫东,已经离开3年了。常丽不仅不避讳,还时常提及。她说起他的时候,口中的“我先生”仍旧是那么亲切与自然,仿佛今天早晨出门他们才道过再见。但我不觉得,这是常丽对先生的过分依赖,恰恰相反,在丈夫离世后她独自撑起“虞美人”的这3年,她更乐观、强大,面对最残酷的变故,如今也更释然。“虞美人”,梳篦之乡常州的知名木梳品牌,从当年南大街最火的实体店之一,到赶上第一批线上售卖潮、现在线上销售份额已占公司总营业份额80%的名副其实的“电商”。这其中的变迁,是一个企业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也是如今她的掌门人常丽成长与成熟的见证。常丽,那个曾经最喜欢梳头的长辫子山西姑娘,她的名字,似乎与她有一种冥冥中的贴切。 “常”代表着她和常州的特殊缘分;“丽”则是她始终选择的心境——有智慧,有韧劲,有担当。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用柔韧的力量,靓丽的心态,让事业和生活在她的经营下呈现出安定与美好。

最初的积累:长发姑娘和“下海”大学生

常丽小时候头发留得很长,大粗辫子拖到腰间。妈妈也很稀罕女儿的长发,“我上初中时,大部分人都只用肥皂洗头,妈妈的工资才20元,就带我去百货商店买四五元一瓶的洗发水,洗出来的头发又顺又滑。”妈妈还总是给小常丽买梳子,塑料梳子在北方干燥的天气下很容易起静电,还是木梳用起来舒服,小姑娘常丽有七八把木质的梳子,她喜欢琢磨不同的材质、造型、梳齿的粗细疏密带来的不一样的梳发体验。直到结婚生子,常丽爱留长发、喜欢梳子的兴趣也一直没变,她的头发越留越长,直到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才剪短了。婚后,常丽和爱人李卫东同在当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李卫东首先“下海”,卖过钢铁,也经销过扎啤,积累了十年,他想做自己的品牌,并且拉上了常丽。35岁那年,常丽也放弃了“铁饭碗”,夫妻二人来到常州,创立了梳篦品牌“虞美人”。

常丽在给梳子抛光


选择常州:这里是梳篦的故乡


当初为什么大老远从山西赶到常州创业?常丽坦言,他们来之前,并没有实地考察过,先生早在南京上大学时就听说常州是梳篦故乡,所以就来了。“2004年,我们从火车站出来直接打了车,让师傅带我们去常州最繁华的地段。”常丽回忆,他们就这样被带到了南大街,当时在中庭麦当劳旁边,找到了一家40多平方的商铺,当时房租一年就要十多万,他们随后在店里陈列的货品,有300多个品种。第一年,生意比较惨淡。到了第二年,随着整个街区人流的激增,“虞美人”开始爆发,每周都有一天,销售额可以达到8000元。到了2007年、2008年的巅峰时期,每月都有四五十万的销售额。那也是很多实体店铺最后的黄金时代。


涉足线上:10年前,“虞美人”是“淘宝大学”的第二批学员


“虞美人”走向线上是在2009年。那时候,常丽和她先生连电脑都不怎么会用,但他们觉得“线上是一个趋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招来了一名曾经在家开过淘宝小店的员工,赶鸭子上架。对方托出老底——自己的小店没开多久就关掉了,他们说:“没关系,反正你开过!”对方说不会拍照,他们鼓励:“多拍几张,选最好看的那张就行!”就这样,“虞美人”的淘宝店上线了,在整个淘宝梳篦类目中,属最早的一批。夫妻二人更是当起了客服,“晚上回到家,我们听到电脑里‘叮咚’一声,就急急忙忙跑过去,一天卖出一两把,会让我们兴奋半天!”常丽说。同一年,她的先生报名了“淘宝大学”,成为第二批元老级学员,那时想进军电商的人并不多,一个班才20人,他是班长。第一次感受到网络的力量,是在2010年,当时“虞美人”木梳线上销量为每天几十把,他们被邀请参加“聚划算”活动(当年“聚划算”是邀请制),常丽和爱人商量后,“非常大胆”地报了3000把的量。结果活动仅开场了1小时,就卖了1000把!中午不到,梳子都卖光了,全公司所有人,加上临时喊来的几个快递小哥,20多人蹲在办公室里接单、备货、包装……到一天活动结束,总共卖掉了1万多把梳子!“整个房间全是包装剩下的垃圾,大家就走在上面忙来忙去,但是非常开心!”常丽回忆。


“虞美人”的梳篦展厅

成就上家:带动合作梳篦企业转变经营思路

常丽说,那几年,除了摸清线上经营门道,另一方面,由于销量猛增,寻找线下的靠谱供货商,也成为当务之急。比如牛角梳,主要产地在福建,但当地的工厂主要为旅游景点服务,产品质量不能达到“虞美人”的要求。最后“虞美人”找到一家愿意尝试精工细作的小作坊,当时连老板在内只有3个人,“虞美人”答应包销。随后,他们的梳子越做越好,“虞美人”也实时反馈客户的需求,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双方相互成就,如今他们这个厂已经有30多名员工了。这些年,因为“虞美人”可以提供市场,与其合作的七八家梳篦企业在产品生产理念上从求量改变为求质,发生了整体经营思路的转变。

角色转变:“90”后员工们可以随便“捏”

2016年,常丽的先生因病离世,从家庭到公司,她感受到了双重的打击。从多年的依赖,到什么都要自己扛,常丽的这3年,人生历经蜕变。她也一度情绪低落,人都不太去公司。这时候,是一位“80后”老员工帮助了她。她总是给常丽打电话:“常总,你不能老在家待着,你不来我们心里慌,你来了我们才有底气。”就这样,常丽常常被她的电话“拖”去公司,开始只是“坐坐”,逐渐地,她发现几个老员工总有各种问题“请教”她,“今天的活动方案,你看看!”“常总,这把梳子样品寄过来了,你提点意见吧!”“我找到了一种时时被需要的感觉,不知不觉中,重新回到了以前的工作状态,甚至更好,因为我被大家依赖着,必须更努力。”常丽说。如今,常丽每天6点开始晨练,7点多送小儿子上学,8点多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兼做“好妈妈”和“好领导”不容易,但她安排得有条不紊。“虞美人”有60%以上的员工都在从事线上工作,考虑到大家天天盯着电脑、手机,运动量少,从2年前开始,常丽请来了健身私教,每周两次,在公司专门辟出会议室,带领大家“动”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