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皇”这个称谓,大家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武则天。公元690年9月,长期执掌大权的武后登临大宝,改国号为周,并定都洛阳。中国历史迎来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无独有偶,
武周代唐的同一年,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有一位女性登上了天皇的宝座,
她便是日本第四十一代天皇——
持统天皇
。后世史学家对武则天做出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高度评价;而邻国的这位女皇对日本国运走势的影响毫不逊色。
然而,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虽然身为皇族贵胄,持统天皇却拥有着比大多数人更加悲惨压抑的童年。这一切,还要从其复杂的家庭关系说起。
持统天皇本名
鸬野赞良
,父亲是日本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大兄皇子,母亲远智娘是贵族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的女儿。
中大兄皇子和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曾一起发动政变,铲除了当时把控朝政大权的豪族苏我入鹿父子,将政治大权重新收归皇族。
不幸的是,政变成功后,这对昔日盟友因政治改革逐渐产生分歧,最终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在中大兄皇子的打压下自尽身亡。眼睁睁看着丈夫逼死父亲,远智娘悲痛万分,没过多久也郁郁而终了。
此时鸬野赞良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失去了母亲让她的童年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倍受打击。
鸬野赞良的人生在十三岁那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为了完成父亲的政治目的,她和其他三个姐妹一同,嫁给了亲叔叔
大海人皇子
。万幸的是,在这位“大龄”丈夫那里,鸬野赞良获得了久违的宠爱,这抚平了她幼年时的伤痛。没过几年,她便诞下了爱的结晶——
草壁皇子
。
时间荏苒,到了公元668年,执掌朝政大权多年的中大兄皇子终于登临大宝,成为天智天皇。甫一登基,他便册立大海人皇子为皇太弟,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在当时的日本,兄终弟及的皇位传递方式非常常见。大海人皇子才华横溢,人望颇高,是储君的不二人选。然而,对天智天皇来说,这实属无奈之举,在他心中,自己的儿子
大友皇子
才是下一任天皇的最佳人选。
一晃又过了三年,公元671年,天智天皇年老体衰,深感自己时日无多,纠结多年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更换皇储。这年年初,他新设立了太政大臣一职,并任命大友皇子担任这一职位。太政大臣,顾名思义,负责总揽国政。天智天皇意图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架空大海人皇子,把实权一点点地移交给大友皇子。
大友皇子逐渐掌权后,病榻上的天智天皇召见了大海人皇子,表示要把后事托付给他。事实上,这只是试探之举,倘若大海人皇子表现出贪恋权柄的倾向,便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久经风浪的大海人皇子立刻明白了皇兄的心意,连声拒绝。接着,他剃发出家,跑到了京都外的吉野隐居。鸬野赞良随后也带上孩子,来到条件艰苦的吉野,全家人因此躲过一劫。
不久,达成心愿的天智天皇安然辞世,皇位传到了大友皇子手里。这位年轻的天皇畏惧叔叔的人望,甫一掌权,就打着给父皇修建陵墓的幌子,四处征调壮丁,还给调来的壮丁配备武器。大海人皇子被迫放弃皇位,原本就心有不甘,得知这一消息后索性鱼死网破,一场日本版的“靖难之变”就这样打响了。
这场战争发生在壬申年(672年),故被后世称为“
壬申之乱
”。
对战的双方分别在日本东、西部招兵买马。不过,大友皇子虽然先行出击,但他掌权不久,声望难以服众,在西部征兵连连受挫;而大海人皇子平素颇有人望,顺利地在东部招齐了人马。一起一落之间,胜负自见分晓。短短一个月,战争就以东军的胜利画上了句点。
无独有偶,在此之后大约五百年和一千年,日本又爆发了两场决定国运的东西合战,最终均是以东军摘下胜利的果实告终。前者是治承寿永之乱(源平合战),催生了镰仓幕府的成立;后者则是大名鼎鼎的关原合战,直接奠定了江户幕府两百余年的基业。由此可见,日本东国武士“武德充沛”果真名不虚传。
获胜的大海人皇子顺理成章登上皇位,成为天武天皇,一路相伴的鸬野赞良也被封为皇后。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提升变质,反而愈加深厚。最能体现夫妻感情的实例便是位于奈良县奈良市的药师寺,这是天武天皇为患病的皇后祈福修建的。这座古建筑作为古都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分,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向全世界讲述这对伉俪的甜蜜爱情。
壬申之乱后,为避免自相残杀的悲剧再次发生,天武天皇带着皇后和六位皇子,回到当年隐居的吉野,在那里共同立下誓言,约定诸位皇子要和睦相处、不得争斗。誓成之后,众人相拥在一起,其乐融融。
然而,最是无情帝王家。天武天皇死后不久,参与盟约的一位皇子——大津皇子因被人举报谋反而自杀。大津皇子举止端正,谈吐优雅,才学渊博,深受天武天皇的喜爱,其生母又是鸬野赞良皇后同父同母的亲姐姐。不论是出身还是才能,大津皇子都是鸬野赞良皇后的儿子——草壁皇子的劲敌。
关于这一事件的真相,后人看法不一。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皇后“提起屠刀”为自己儿子开路,表现了其狠辣果决的性格。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谋反确有其事,鸬野赞良皇后能先发制人,连“狗急跳墙”的机会都不给对方,其政治手腕也可见一斑。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鸬野赞良皇后未曾想到,阻碍儿子登临大宝的最大敌人,不在他人,而是“天命”。就在登基的前夕,草壁皇子罹患重病,留下7岁的幼子撒手故去。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亲自上任,
成为日本第三位女天皇——持统天皇。
“持统”二字,从字面来看,正是秉持传承法统的意思。在那个时代,日本并不避讳后宫干政,天皇以外,皇太子和皇后的政见也很重要。因此,天武天皇在世时的很多举措,背后或许都有持统天皇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持统天皇延续了丈夫的各项方针政策。比如新都藤原京的建成、第一部“行政法”《飞鸟净御原令》的出台,以及药师寺的落成,天武天皇时代布局的诸多政治举措,都在持统时代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