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薪人薪事企小薪
HR干货担当,天赋异禀的职场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圈内招聘网  ·  员工连续工作29小时??? ...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宇树老股彻底火了 ·  昨天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中国供销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  昨天  
人力葵花  ·  DeepSeek神级提示词(HR版).word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薪人薪事企小薪

“没苦硬吃”的职场人,到底在感动谁?

薪人薪事企小薪  · 公众号  · 职场  · 2025-02-18 12:12

正文


老一辈的观念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当代年轻人却清醒地知道“只要你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年轻人在网上吐槽父母省下了空调电费却中暑住进医院,吐槽长辈在每平米价值过万的新房里堆满破烂。


可是放下手机,回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后,当代职场人却干了更多没苦硬吃的事……


躺不平的我,工作中“没苦硬吃”


@Emliy,“被迫调岗后,我还在努力地自我证明。”


之前在一个很“草台班子”的公司上班,入职时明明是做文案类工作的,结果试用期还没过,财务同事休产假去了,老板就让我临时顶上她的工作。随后小半年时间,老板天天骂我,却从来不提另招财务的事。


那段时间我过得昏天黑地,除了每天挨骂,还在自我PUA,质疑自己为什么处理不好那些简单的财务问题。拿着一份钱、打着两份工,还拼命想向老板证明自己。但在财务同事回来后,老板还是找茬开除了我。


后面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自我否定的状态,找工作时也提不起一点信心。直至遇到了非常nice的领导和团队,才慢慢找回自信。


现在想一想,当时根本就是“没苦硬吃”。


我没有任何财务基础,也从没打算做财务,为什么要在不擅长的领域自证呢?



@尤米,“强融的同事圈子,没有任何意义。”


初入职场时,我就像个局外人,始终融不进同事们的圈子。


入职都半个月了,我和同事之间几乎没什么交流。每天,我都看着他们在工位上有说有笑,快下班时热络地讨论去哪聚餐。


我坐在一旁,满心都是窘迫。


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融入大家,比如刻意去参与他们的话题,自费请大家喝下午茶,给过生日的同事准备礼物,主动帮提前回家过年的人完成工作……


我做了能想到的各种努力,到头来还是格格不入,不被接纳。


进入第二家公司后,我才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舒适圈。


新公司的同事很合拍,我不用挖空心思去想接下来该说什么。不管是探讨工作方案,还是分享生活里的趣事,大家交流起来都很畅快。哪怕工作强度很大,可只要和他们在一起,我就觉得特别放松。


后来我才明白,以前融不进的圈子,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频率不一样。我们的认知水平、感兴趣的事物都大相径庭,就算勉强挤进去,我也收获不了快乐。


@田旭,“数不清的加班只为提升自己,结果只是自我感动而已。”


2023年的时候,我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到头来升职加薪都没有我的份儿;去年整个人松弛了很多,工作中反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收入也上去了。


来说说我的心得——


前年为什么忙呢?因为我有一个大错特错的观点:技多不压身。


工作之余我给自己报了两个考试,公司里也主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培训,就是希望多学一点充实自己。为了所谓的“提升”,我牺牲了若干个周末。结果到了年底,绩效打分差点儿垫底。


原来那些看似拼了命的努力,只不过是自我感动而已。


考的证跟工作相关吗?培训都有助于我的职业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那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吃苦跟成功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


以终为始,去年我戒掉了很多无效的努力。跟自己关系不大的会,不再掺和了;跟工作不相关的内训,不再参加了;同事拿下了哪些证,我也不再关注了。


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能影响结果的事项上,我不仅轻松了很多,成果反而更好了。



工作中“没苦硬吃”的三大表现


职业生涯三十余年,许多人都在不经意间陷入了一种看似努力、实则低效的“没苦硬吃”困境。


这些错误的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1、缺乏策略的埋头苦干


在工作任务方面,“没苦硬吃”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盲目承接超负荷的任务,不懂得依据自身情况合理拒绝,更不懂得向上汇报寻求帮助。


这种行为看似拼命,实际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即便你已经身心俱疲,公司层面关注的仍然是项目进度和完成质量。


另一个极端是坚持用低效的方法工作,不愿意花精力尝试新方法和新工具。


比如在AI广泛应用的当下,很多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仍然坚持用过去的笨办法。长此以往,那些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职场人,极有可能被熟练掌握新工具的同事所取代。


2、过度经营的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在关系的经营上过度消耗自己。


把同事完全等同于朋友,就是一种典型的 “没苦硬吃” 表现。当你将同事与朋友的概念混淆,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全力融入团队,费尽心思去维持和谐。


比如你本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却担心破坏 “朋友” 之间的和气,最终选择了默默隐忍,放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比如你明明对办公室政治毫无兴趣,可仅仅为了融入所谓的“圈子”,硬着头皮参与其中,反倒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者。


少浪费精力经营同事关系,往往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



3、盲目跟风的自我提升


积极努力地自我提升,表面上看似乎并无不妥,实际上很容易变成不易察觉的 “没苦硬吃” 。


不少人对木桶原理深信不疑,秉持着自身不应该存在任何短板的观念,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试图全方位地提升自己。


殊不知,自我提升也要考虑考虑“性价比”。


当我们踏入职场后,首先要成为拥有某一项突出优势的 T 型人才,然后才是围绕自己的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延伸和提升相关技能。


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或者盲目地迷信各类证书,往往会变成无效的努力,投入大量时间成本,却无法为个人职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助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