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
(2025年2月13日)
,随着全国最后一个省会城市、即《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公示。
这轮自2017年9月北京的规划第一个被批复开始、长跨8年之久的全国省会城市
(含直辖市)
国土空间规划,终于宣告基本结束了。
这也是为何长沙的2035年城市总规,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就获批,而老周直到今天才开写的核心原因。
因为只有当所有的“靴子”都落地,我们才可以拿各城市做横向对比,
尤其是拿中部老大——武汉来对比,才能窥见真相,才能真正解读长沙在全国城市中的定位。
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不偏不倚,讲事实,保持理性客观和中立,这是我一贯坚持的做内容原则!
先说结论:
1、“国家中心城市”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
“地区中心城市”
。
2、
长沙被定位为“长沙中游地区中心城市”
,而非“长沙中游地区
重要的
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因为按重要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是要明显高于“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也证明了国家层面对长沙的高度重视。
3、中部六个省会城市论资排辈:
武汉当属第一,无可争议;
长沙和郑州同排第二,各有千秋
;合肥属于追赶者,但体量还有明显差距,只能排老三;南昌和太原,则分列第四和第五。
4、长沙完全有机会通过
“长株潭融城+全球研发中心”
的战略愿景,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成为真正国家层面的“中心城市”。
一、“国家中心城市”消失了
大家都知道,多年以来,长沙一直在谋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国一共有9个“公认”的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
但是横向对比这一次国务院的最新批复,除了保留国家层级定位的3个超一线城市“北上广”,以及两个直辖市“重庆和天津”,还是继续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外,其余4个城市,全部“弱化”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制图/老周侃房
比如西安和成都,“降级”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而长沙的两个最大竞争对手——武汉和郑州,也分别“降级”为“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甚至像今年凭借“六小龙”火出圈的“准超一线城市”杭州,定位也才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所以,这对“求而不得”的长沙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安慰。
我的好朋友地产BBC,去年12月份写了一篇文章
《2035长沙总规终于批准!长沙没有南昌重要?》
,我看阅读量已经到了4.9万,其中最大的争议点,就是:
“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究竟哪个更重要?
而随着武汉的总规正式获批,真相已经浮出水面了。
因为武汉的城市性质,第一句话就是
“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
没错,没有
“重要的”
三个字修饰!而以武汉的城市地位和重要性,懂的都懂。
所以,
长沙能获批“中心城市”
,而不是“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中部的另外四个省会城市,
和中部老大武汉,站在同一战略定位上了!
对比一下,中部的其它四个省会城市,郑州和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昌是“长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比长沙多一个“重要的”,而合肥则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制图/老周侃房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在没有“国家中心城市”光环的加持下,武汉虽然还是贵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稳坐中部老大的椅子,同时坐拥郑州和太原两个“重要的”小弟,但是级别和重要度,已经只剩原来的50%了!
为何?
因为在最新的高层定位中,
中部,事实已经被分为“三个地区”
:
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长沙拉着江西老表,成为“长江中游地区”,合肥则积极拥抱上海,成功融入“长三角地区”。
原来的“中部六省”,只剩“中部三省”了!
收获最大的还是长沙
,
虽然“重要的”小弟只有一个南昌,但毕竟城市级别提上去了,后面做大做强,自然就有了信心和希望。
四、“中部老大”武汉 VS
“长江中游老大”长沙,
优势在哪里?
从“城市性质”定位来说,两个城市相同的地方有三处:
都是省会城市
(一个名头而已)
、都是地区的中心城市
(非“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个很重要)
、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含金量不高,全国有23个省会城市,都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而不同的,只有一处:
武汉是
“国际性”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沙是
“全国性”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就是交通位置定位不一样
(码头不一样)
。
毕竟,人家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起码在水运方面,是长沙不能比拟的。
除非长沙把岳阳融进来,组成“长株潭岳”融城一体化。
但这事,且不说岳阳同不同意,就是湖南本身,我们对“向北”融长江流域乃至长三角,兴趣不大。
在下一个“大运河”时代来临之际,湖南通过未来的“湘桂运河”,将在大湾区拥有两个出海口。
所以,
我们的目标,肯定是“南下”,积极融入“大湾区”。
顺便提一嘴,2024年,有512万湖南人在广东工作,这个推动力,可想而知了。
下面说的,可能很多长沙人就不爱看了。
武汉和长沙,虽然在“城市性质”定位上,差别不算太大,但是在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上,诚实说,差距还挺大的,甚至有点跨级别了!
就像一场拳击比赛,一个选手是重量级的,另外一个是中量级的,还有两个轻量级的在后场,这根本没法打!
首先是核心功能的数量,
武汉是5个,长沙和郑州、合肥是3个,南昌和太原只有1个。
我数了一下,全国所有城市的核心功能,最多的也只有5个,武汉这就属于“顶配”了。
至于这6个城市,谁是重量级,谁是中量级,谁是轻量级,不用我说了吧?
其次是关于“中部经济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个定位很高!真的很高!
我查了一下,全国就5个城市,有经济中心的说法,排第一的上海,叫“国际经济中心”,第二是深圳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其次是成都和西安,都叫“西部经济中心”。
所以,我们可以约等于推测,在城市级别定位上,这5个城市的排序是:
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
最后是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这一点,武汉在中部也是遥遥领先!
我拉了一张中部六省人口对比图在下方,武汉的省会城市人口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22.47%。
而且在全省总人口比湖南还少477万的前提下,武汉2035年的规划总常住人口,
是1660万,足足比长沙多了110万!
未来城市之间的终局之战,其实就是“抢人大战”,能吸引人、留住人的城市,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顺便提一嘴,我看到有郑州的公众号,大张旗鼓的宣扬,说郑州规划的城区面积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超2000平方公里,超过了武汉。
其实以河南接近一个亿的总人口规模,这真不值得宣扬。忽视分母只谈分子,其实就是公开耍流氓。
2024年,长沙的GDP排名第15,增速也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我们并不想在中部做对比,尤其2035年总规,也支持我们“另立门户”,但客观说,很难避免!
中部的六个省会城市,南昌位列第38名,太原则在40名以外,暂时没有太多可比性。武汉是中部唯一超2万亿的,短期超越是不可能的。
其实和长沙竞争最大的,还是郑州和合肥
。
郑州一直和长沙咬得很紧,但最近几年一直被长沙压制。
2024年,长沙无论是GDP总量,还是增速,都明显超过郑州,可喜可贺!
合肥扮演的是“追兵”角色,最近几年无论是常住人口增长,还是GDP增速,都是中部第一。
尤其2023年,合肥的常住人口新增是21.9万人,超越杭州和南京,成为全国第一,给了长沙很大的压力。
作为连续17年的全国幸福城市,长沙单靠“房价洼地”的优势,已经远远不够了。
要知道,就在一年前
(2022年)
,长沙还是人口增量的全国第一;房价低,确实是吸引人口流入的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就业环境,薪资收入、产业结构,才是城市的最大的幸福感保障。
长沙的机会和方向在哪?
最近凭借“科技六小龙”火出圈的杭州,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就是:
依靠高科技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和城市吸引力,才是关键!
2035年总规里,长沙的城市“核心功能”定位里,有一条:
“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比不上武汉、成都的“中部/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但:
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产业是干出来的!
虽然长沙的重工制造和文化传媒,才是更广为认知的产业支柱,且目前已形成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烟草共6大千亿级制造业集群。
长沙目前已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01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超过武汉,位居中部第一!长沙已拥有各类创新平台3401家,高新技术企业8600家
(数据来源于@长沙发布)
。
教育资源方面,长沙目前拥有三所985和一所211大学,而合肥只有一所985和两所211大学,郑州没有985,只有一所211大学。
长沙有明显优势,更不用说号称“清北后援队”的长沙四大名校高中了,那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而且过去10年,长沙人口净流入300多万,其中80%是年轻人,中高端人才净流入全国前三,人才总量超315万人。
长沙还是中部省会城市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一位的城市,真正的“藏富于民”。
目前,长沙正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这一定位非常精准,也完全符合未来城市竞争趋势。
就像国务院批复函里写的,长沙要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篇章。
六、对长沙买房,有哪些影响?
为何大家如此关注城市总规?
因为它既包含了国家层面的对城市的性质定位,也涵盖了城市的核心功能、空间规划和风貌定位。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城市面向2035年的发展纲领和空间蓝图,其意义相当于法律中的宪法,既是总的行动指南,也是重要的约定和规范。
可以说,它就是一所城市未来成长性的官方背书。
买房,就是对一座城市的投资!而选板块,是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关于长沙的板块定位,这个是和我们买房相关度最高的。
我个人总结,其实就是
“一主两副,南拓北进”
。注意哈,官方没有这种表述,这只是老周个人的理解。
1、一主,也就是主城核心区,大致包括:
河西的市府观沙岭、滨江新城、溁湾镇,以及主城沿江地块
(北至福元路大桥,南至绕城高速)
。
核心区基本是地铁8号线框定的范围,只是在南部往南扩大到南三环绕城高速;
在北部,河西往北扩大到二环线,河东往北扩展到捞刀河。
这些板块房产的特点,就是靠近相对成熟区域,保值性好,抗跌性强,租售比稳定。
而且我在直播间多次做过预判:
未来5年楼市的整体趋势,一定是主城区价值回归。
它会带来几个变化:
①长沙会打破之前的“房价扁平化”格局。
板块之间的梯队分层,会越来越明显,慢慢趋于所谓的“321”模型,也就是核心区3万,次核心区2万,其余城区1万。
②核心区的房价会越来越高,和最差的板块,将拉开10倍的差距
。
房子的问题,受篇幅限制,就下次再详聊了。
如果你有买房方面的困惑——这次换我,做你的“人间清醒”买房军师。你还可以直接添加老周本人微信,免费获取6大购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