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到9日,“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宣布首次扩员,印度和巴基斯坦联袂加入。这并非什么新闻,因为早在6月1日,印度方面就抢先公开了这个消息。在圣彼得堡,印度首脑莫迪高调展示了俄印之间的友谊,声称“两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都站在一起”,因为“两国有信任关系”。莫迪还特意点明:感谢普京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这是印度与俄罗斯在秀恩爱,提前抱团就是企图制衡中国的影响力。而且,在澳日印越4个国家结成非正式联盟的背景下,印度处于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已经成为各方都要争取的筹码。莫迪可以好好待价而沽。
高调感谢俄罗斯,却对“上合组织”的金主略显冷淡,印度此举可以说有点挑拨的意思。在参加“上合峰会”前,莫迪与普京共同出席了“俄印年度峰会”,这是第18届,而且印度还成为2017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主宾国,“印度制造”大出风头,印度的时装与宝莱坞等产品也在俄罗斯进行了展销。“上合组织”首重安全,俄罗斯与印度却在参加峰会前大秀经济合作成果,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然,这点小心思不能影响大格局。中方对经济合作的前景抱以厚望:“上合组织”这个朋友圈扩展到南亚后,已涵盖欧亚大陆的60%,囊括全球近50%的人口,有助于发挥经济潜力。不仅会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亚欧两大市场,还有助于推进运输物流项目。中方还特别提到印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与医药行业,希望能够加强沟通和扩大共识。
希望什么,就意味着欠缺什么。加强沟通并不难,难的是扩大共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无论是成立一个帮会还是构建一个联盟,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谁是唯一的老大。尤其在2014年之后,俄罗斯虽然开始“向东看”,但失落感在不断加深。骄傲的俄罗斯人号称从来就没有当小弟的传统,西方经常挑拨离间地刺激俄方,故意询问“中俄全面协作战略伙伴关系”中谁说了算。俄罗斯媒体虽然强调“不该纠结是否会沦为中国的小弟”,而俄罗斯人很显然已经往心里去了。俄方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与“带路倡议”虽然对接,但连俄方自己都意识到“中国对俄的依赖远低于俄对中国的依赖”。俄罗斯积极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不能说没有稀释中方经济影响力的考虑。
“上合组织”还存在一个隐藏的深层矛盾:在经济上,中国是毋庸置疑的领导者,而在政治上,多数国家却更加亲近俄罗斯。这导致“上合组织”像一个双头动物,也可以说是双头垄断。在中俄需要背靠背取暖以化解西方的压力时,合作的利益会掩盖分歧,而万一西方采取收买或者阳光政策,“上合组织”的矛盾恐怕就会逐渐凸显。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加入“上合”之后,该组织的GDP总额略低于15万亿美元,而中国一家就占了66%以上。但在政治上,俄罗斯主导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黏性强于“上合组织”,甚至俄印之间延续数十年的准联盟也比“上合组织”要牢固。独联体国家中有5个国家是“上合组织”成员,2个国家(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是“对话伙伴国,”而且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白俄罗斯、伊朗、蒙古国是“观察员国”。其中,另外的一个“观察员国”(阿富汗)和4个“对话伙伴国”(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和斯里兰卡)可以视作中立,真正与中国贴心的只有巴基斯坦。可以说,在“上合组织”内部,俄罗斯一方貌似才是人多势众,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不过,与其纠结谁来掌舵,不如先检修一下船只。事实上,即使对于“上合组织”,被俄罗斯视为后宫的中亚地区也没有统一的立场和主张。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脚踩两只船”,既与中俄合作,又与美国勾搭,还允许美军在其境内设置玛纳斯和汉纳巴德军事基地。当然,还有一个独善其身、闷头发大财的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早已宣布“永久中立”,连国歌都名为《既独立又中立的国家》。该国外交犹如一个同心圆,与各方都保持等距离交往,采取了与其他4个“斯坦”截然不同的政策。但为了经济发展,土库曼对“Belt
and Road”倡议比较积极,50%的油气资源都出口中国,也赞同互联互通。这样的国家反而比名义上的盟友要好打交道。
“上合组织”的精髓是“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也与“Belt
and Road”倡议有异曲同工之妙。探客认为,无论是“上合组织”还是“Belt and
Road”倡议,都是一个表皮,重要的是里子。谁当盟主并不那么重要,谁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才最重要。思维停留在冷战时代的人,无法理解21世纪的国际组织的实际功用。袁绍斤斤计较一个“大将军”的封号,可即使拿到手就是真的是大将军?“上合组织”实际上就刻意将这个问题模糊化。
对于印度加入“上合”是否会稀释中国影响力,个人认为不必有这个顾虑。这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应对争端的机制,多沟通总比少沟通要好。试卷就摆在那里,与加入哪个班级无关。俄罗斯曾设想的“俄中印”战略大三角,如今在“上合组织”里得到体现,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总之,实力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微信上看不到的,中华军事App上都有!如何获得?点击阅读原文,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