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新闻网  ·  渝昆高铁有望明年开通!昆明→重庆最快2小时 ·  2 天前  
掌上春城  ·  演员胡歌肺癌住院?工作室深夜回应! ·  2 天前  
昆明信息港  ·  太突然!关店近1000家!网友:楼下就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别小看一张卡片丨心理学怪谈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9-08-10 21:10

正文

前几天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
有人老觉得我在嘲讽。怎么会呢, 真的想 帮忙 这是策略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技术。很神奇,一张 扑克牌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要点在于, 表达一模一样的意思,但是换一种表达形式。
比如说,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冲他大吼:「你看你每天像个大爷一样,在家什么活都不干!」丈夫一听也来气,反唇相讥:「我上班累了一天,回家休息一下再干也不行?!」两个人说不定大吵一架。这是他们固化的沟通模式。如果约定一张扑克牌,比如黑桃 A ,妻子下次一句话都不用说,直接走到丈夫面前,掏出这张牌给他看。这就是在表达: 我累了,你帮我干点家务!
说来也怪,丈夫乐呵呵地就爬起来了。
丈夫实在不想爬起来,也可以拿一张牌表示: 我也很累,我想再歇一会 。妻子也会很轻松地接受。两个人互相看一眼,说不定还会尴尬一笑。
就是说,同样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只要换成扑克牌,引起的反应就大不一样。
至于原理是什么?你想想看。
其实不一定非得用扑克牌。什么道具都可以。最好是生活中常常玩的,大家都熟悉喜欢的。我想到三国杀,是因为孩子对父母说:「不要说!」,父母也恨不得对孩子说:不要说「不要说」!多像无懈可击和无懈可击无懈可击啊。
每天给孩子三张牌,给父母三张牌。 这样他们的关系就是对等的。 用掉一张就少一张。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表达意见的渠道 孩子有意见,是要有渠道表达的。父母可以反对孩子的意见,孩子还可以接着表达对父母反对的反对……手里有几张牌,可视化了,各自就会更珍惜这种表达机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又沟通,又不用伤和气,多好。
这招有没有失灵的时候呢?也有。
教我这个技术的是一个美国老师。他说这一招小孩子很喜欢,青春期的大孩子就不行了,会抵触。他们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找茬跟父母吵架。父母的回应是:你吵也没用,我们不听,得用扑克牌才行。那些孩子不屑地说:「 太傻了! 谁要陪你们玩这个呀! 」然后他们就转头离开了。
他们就没有因此再跟父母找过茬。

往期回顾:

心理学怪谈丨我的酸奶,你的

心理学怪谈丨高考超常发挥的秘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