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教授:
ADC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虽展现出显著潜力,但仍面临以下关键挑战:
1、毒性管理难题
:包括全身毒性风险和剂量优化困境。ADC的疗效与毒性高度依赖药物抗体比(DAR)。过高的DAR可能增加脱靶毒性,而过低则降低疗效。旁观者效应虽增强杀伤范围,但也可能损伤正常组织(如肺泡上皮),增加非预期毒性。
2、生物标志物缺乏
:靶点表达检测(如IHC)的标准化和定量分析尚未成熟。例如,TROP2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在不同研究中结论不一致,需开发更精准的预测模型。
3、肿瘤微环境、靶点表达异质性及有效载荷耐药等多重原因导致ADC耐药。
关于ADC药物协同与序贯应用的前景,未来可能有以下几种策略
:
1、耐药机制分层治疗
:未来肺癌治疗可能基于耐药分子机制(如MET扩增、HER2突变)选择ADC联合方案。
2、序贯策略优化
:不同有效载荷的ADC(如TROP2、HER3、B7-H3)可能通过序贯使用克服耐药,例如TROPION-Lung01研究中Dato-DXd序贯HER3 ADC的探索。
3、全病程管理扩展
:从后线治疗向前线推进,例如YL20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III期研究若成功,可能挑战现有一线化疗方案,
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联合策略和靶点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