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观察
投行观察(touhanggc),聚焦金融投行、证券、股市、IPO、银行、新三板和金融财经权威资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MI财经观察  ·  荐读•赠书 | ... ·  4 天前  
IMI财经观察  ·  荐读•赠书 | ... ·  4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固态电池行业观察(附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观察

麦当劳20亿美元"卖身"资本大鳄!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投行观察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1-09 19:26

正文


导读:今天(1月9日),中信股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向我们宣布了一个大消息: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业务,被出售了!


马云隐忍30年,

终报了一箭之仇,

买下肯德基。

麦当劳也撑不住了,

这回真要撤了。

于是,中信、凯雷大资本顶上!


网友们很欢乐:


哈哈,网友的智慧是无穷的。

言归正传,这几年麦爷爷在中国的日子不好过,

卖身也是早晚的事。

只是,肯德基只卖20%股权

公司的事还是管理层说了算

这回,麦当劳异常绝决,只留20%

麦当劳中国全由你们说了算!

这回是真的要撤了...




1月9日消息,中信股份公告称,麦当劳将其中国内地和香港店面的主要股权出售给中信和凯雷,作价20.8亿美元。


公告称,中信股份(SEHK:00267,“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中信资本”)、凯雷投资集团(NASDAQ:CG,“凯雷”)和麦当劳(NYSE:MCD)今日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收购对价将部分以现金方式及部分向麦当劳发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结算。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各方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发展麦当劳的业务,包括开设新餐厅(特别在三、四线城市)、提升现有餐厅的销售额,以及在菜单创新、便捷服务、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


这份协议中有几个关键词:中信52%控股,总对价最高20.8亿美元,20年特许经营商。


也就是说,以后中国麦当劳不姓麦,姓中信了。改天去尝尝味儿,是不是还一样呢?




中信52%控股:改头换面之后,麦当劳自己只持有20%的股权,相当于抽身而退了。所以,基本上中国麦当劳业务就全由中信和凯雷两家资本大鳄说了算。


最高对价20.8亿美元:味千拉面(中国业务)市值35亿港币,全聚德72亿人民币,小南国8亿港币,这么比起来,麦当劳并不便宜。竞争对手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市值100亿美元,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麦当劳的对价也情有可原。


20年特许经营商:要想知道20年后会怎样,看看星巴克和统一集团的合作就知道了。20年合作期满后,两家公司最近刚刚续签了合作协议—星巴克华东地区的生意都是由统一集团开发和运营的。


星巴克华东地区的生意都是由统一集团开发运营的。


当经营方把生意做得够大,品牌方不敢轻易对其做出更换。20年,足可以改变一家公司在一项合作里的话语权。当然,前提是经营得够好。


不过这次又有点特别,中信和凯雷都是资本大鳄,低买高卖赚钱为第一要务,挽起袖子来做公司好像不是特长...所以,这20年主子会不会再换,也是变数。


20亿“卖身”的真相是什么


如果站在麦当劳的角度,交易的实质是他们从中国套现20.8亿美元(税前);如果站在中国立场上看,由于凯雷也是美国公司,所以涉及的外汇流出大概是13.52亿美元。

 

所以,虽然中国内地、香港的麦当劳门店一家都没有关闭,而且交易各方承诺未来5年将新开1500家新店,但从资金流动方向上看,麦当劳的确“跑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麦当劳急于套现?我觉得以下几点是问题的关键:

 

第一,中国房价快速上涨,导致门店租金价格飙升。一般来说,麦当劳、肯德基这类洋快餐,都倾向于跟业主签署长期租赁合同,通过自身品牌优势和信用,压低价格、锁定通胀和利润预期。结算方式一般有两种:保底租金和按营业额抽成。

 

但过去20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店铺租金成为吃掉洋快餐利润的最主要因素。部分店铺被迫上二楼、三楼,或者缩小面积。

 

第二,员工工资快速上涨,成为洋快餐第二大成本压力。中国广义货币M2的快速增长,导致房价上涨,最终推动全社会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自然也大幅上升。过去若干年,各地政府不断提高最低收入标准,修订了劳动法,出台了收入倍增计划,这些固然是为民众谋福利的好事,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压力。

 

事实上,过去这些年企业面临着利率高、汇率高、税负高和员工工资增长快等多方面的挤压。其中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餐饮业、制造业首当其冲。我一个朋友,曾获得过某洋快餐的加盟权,看了10多家店的数据后,被迫放弃,原因主要是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太快,感到没有多少前景。

 

事实上,洋快餐在中国一直靠部分员工兼职的方式,来回避五险一金,最终降低成本的。

 

第三,中式餐饮全面崛起,洋快餐受到自身口味、营养结构的限制,失去了“涨价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哪个行业的成本不在上升?涨价就是了!但关键问题是,洋快餐逐步失去了涨价能力。他们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初,那时中国餐饮业、服务业非常落后,网点不足、质量不高。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满街的餐厅、小吃店竞争激烈,让麦当劳、肯德基们轻易不敢涨价。

 

我还记得1993年第一次在深圳吃麦当劳的时候,巨无霸套餐价格只有目前的一半左右。23年过去,深圳房价上涨了15倍以上,但麦当劳的价格只上涨了大约1.5倍。

 

此次卖身中信、凯雷,对麦当劳来说是比较划算的。首先,套现了20.8亿美元的现金;其次,引入了强有力的本地巨头,以及全球投资巨头。

 

中信集团是中国最NB的国企之一,拥有全金融牌照,谈判能力强大,可以为未来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获得很多优惠条件。凯雷集团号称“总统、首相俱乐部”,美国、英国退下来的总统首相往往成为他们顾问,或者高管。“中信+凯雷”的组合,可以保证在汉语、英语国家里政商通吃。那么,麦当劳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而且,麦当劳此次出售的只是中国内地、香港地区20年的“主特许经营权”,以后可以年年收取加盟费,年年分红。20年之后,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谈判价格,何乐而不为?

 

所以,此次交易之后,麦当劳只用考虑产品、服务和标准问题就足够了,毕竟赛百味、星巴克、肯德基、汉堡王才是麦当劳的心腹大患。当然,还有一帮小而美的快餐也在迅速崛起,比如在美国市场上,下列快餐店也风头甚健:

 

Chick-fil-A

Raising Cane's Chicken Fingers

In-N-Out Burger

Firehouse Subs

Jersey Mike's Subs

Krispy Kreme

McAlister's

The Habit Burger Grill

 

至于在中国市场上,会不会出现“央企麦当劳”碾压“外企肯德基”的局面?其实不用担心,肯德基也在卖,说不定哪天也摇身一变成为“央企”了!


以后还能吃到正宗的麦当劳吗?


什么才叫正宗?跟美国本土的口味一样才叫正宗吗?那你以前在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到的汉堡、炸鸡可能都不“正宗”,因为它们都在口味和制作方式上做了本地化的调整—不止麦当劳和肯德基,所有的食品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要理解产品在公司出售之后还正不正宗,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国业务和全球公司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出售后的百胜中国现在是百胜在中国的唯一加盟商,它被授权经营百胜的所有品牌及产品,产品什么时候上新是由百胜中国决定的,可能与全球不同步。当然,它也可以自主开发它认为适合在中国门店销售的产品,也就是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百胜门店吃不到的产品。


麦当劳并未透露合作细节,因此我们不能确定类似百胜的状况是否一定会发生在麦当劳,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麦当劳中国也将拥有产品研发权。毕竟,麦当劳此番出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本土化”。


麦当劳究竟会变成什么呢?我们拭目以待。


投行观察(ID:touhanggc)综合:一财网、金字招牌TopBrands、天天说钱

基金定投一直亏,到底该不该赎回 ?每天读财的财姐,告诉你亏的基金该如何操作。赶紧关注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川普还没上任,美国便送来一份捷报,中国:观海同志,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