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新三板做市指数创下了一年来的新低。
4月10日以来,做市指数在创纪录地23连跌之后,只喘息了4个交易日又继续下行,终于在今日跌破2016年8月31日1073.47的历史低位,盘中触及1069.35点。刷新了一年多来三板做市指数的历史记录。
2016年至今,三板做市指数曾有过两次低点,分别是去年8月31日收盘的1073.47点和12月20日的1082.92点。但这两次触及低点后,都迎来了15天左右的反弹,历史能否再次上演呢?
主板大跌、年报业绩变脸、政策不及预期,三因素导致做市指数创历史新低
这一轮大跌之前,三板做市指数刚经过了一轮大涨。
2017年1月19日至3月28日,在“精选层”消息的刺激下,三板做市指数从1091.88点上涨至1162.23点,上涨70.35点,涨幅达6.44%。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三板做市指数出现的最大涨幅。
就在大家都认为反转信号已经出现的时候,做市指数又用23连跌浇灭了所有人的希望。
4月以来的这轮大跌行情,对有些公司来说,杀伤力堪比一场熊市。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有30家做市企业区间跌幅大于50%,也就是说有30家企业股价在2个月的时间内惨遭腰斩。
其中跌幅最大的开永股份,跌去83.1%。这份名单中包括很多“明星公司”,比如因终止IPO审查的迈奇化学,两个月跌去58.67%。还有数据堂、易科势腾、中晟光电等因年报业绩与预期相差太大,股价跌跌不休的公司。
为什么这段时间做市指数出现连跌走势?
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主板中小盘股持续大跌的大背景、年报业绩变脸、政策不及预期,是几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去分析。外部原因是主板市场中小盘股的持续深幅调整和估值的大幅下行,造成的资金观望以及对新三板个股估值的调整”。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告诉读懂君。
“内部原因有4点:一是很多新三板做市企业自身年报业绩的大变脸,情况不如预期;二是大量优质做市企业从做市板块的流失,包括ipo停牌、做市转协议和主动摘牌等;三是政策预期落空,今年的分层已经正式实施了,可还是未见预期政策的影子,投资出现了波动;四是市场信心的动摇,市场综合预期的降低让市场参与人士对新三板流动性改善的信心逐渐流失了”。
某大券商新三板做市负责人持相同的观点,“首先,受大盘影响。上证综合指数近期也连续低开,在这个的大背景下,影响了新三板的估值;其次是年报低于预期,落差比较大;现在的投资人都在观望,看政策什么时候出,再做下一步的判断”。
“伴随着主板估值持续下移,市场投资者越发谨慎,抱着现金为王的宗旨,现如今投资人主要以谨慎观望为主”。 第一财经新三板负责人宣继涛如此表示。
做市指数阶段性见底了吗?市场都在期待监管爸爸出政策
历史新低之后,做市指数怎么走?也许是所有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
读懂君发现,历史上做市指数在破前低之后,都走出过一波反弹走势。2016年至今,三板做市指数曾有过两次行情低点,分别是去年8月31日收盘的1073.47点和12月20日的1082.92点,此后都迎来了15天左右的反弹,分别上涨了25.16点和32.51点,幅度分别为2.34%和3%。
那么三板做市指数是否阶段性见底了呢?
市场是悲观的。很多人认为,目前这种低位平衡状态短期内很难打破。
“去年至今,从总体的行情上来看,市场交易量并不是特别的大。特别是做市成交的量,处于一种比较冷清的状态,这种情况可能还会长期存在。新三板二级市场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是需要价和量的配合,如果没有量的支撑,跌也跌不动,涨也上不去。二级市场的状态现在是一种低位、低量的平衡,短期之内很难改变”。 付立春如是说。
也许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监管尽快推出能够改变市场预期的政策。
“做市指数可能还会继续下行,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新低,不排除逼近1000点的基准点位。目前的新三板基本还是一个政策试点,未来走势只会取决于管理层给予政策配套的速度和力度,小政策利好可能可以让指数暂时止跌,但要真正实现指数的反转,就得等到管理层承诺的新三板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真正落地了”,周运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