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百校联考高三正月开学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国藩《冰鉴》有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曾国藩的这句话说的是谷子,但实际是一个比喻,“谷”可看作是“人”的喻体,那么“糠”就是人外在的东西,而“米”就是人内在的东西,如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这句话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识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形神结合、观表察里;二是,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 据此我们可以有多重立意。
【参考立意】
1、抛开表面,注重内涵;
2、不识他人真面目,只缘未曾分表里;
3、提升内在,成就自我。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
2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年仅 15 岁的陈烨,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一举夺得中国亚运滑板第一金;而后 13 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获得金牌,接替陈烨成为最小的亚运会冠军。无疑,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材料二: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三次退役,三次复出,年已 48 岁的“丘妈”丘索维金娜一出场便掌声雷动。她晋级跳马决赛后,更是从容言道:“这是最好的赛场,现在,正是我最好的年纪。”
有人说“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人说“人间重晚晴”。对于“最好的年纪”,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围绕“最好的年纪”展开。材料一主要讲在杭州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陈烨和13岁的崔宸曦,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获得了无上的荣誉;材料二主要讲48岁的丘索维金娜,她认为现在是她最好的年纪。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四十几岁的女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年纪,看来最好的年纪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材料的关键词是“最好的年纪”,写作中应围绕“最好的年纪”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辨。什么是最好的年纪?在体育竞技场上或许是丘索维金娜、肖恩怀特的不设退役时间,专注自我,享受当下;或许是崔宸曦、全红婵等年轻一辈的青春正好,人生无限,未来可期。但不管怎样,超越自我,不负岁月,最好的年纪由自己定义。于我们而言,对手始终是自己,我们与自己的较量时刻都在展开,最好的年纪就在当下,自己做到最好,别人才能够目睹你的风采。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超越自我,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年纪。文章主体可以先以崔宸曦或全红婵等少年为例,年轻一辈青春正好,正值最好的年纪;再写像丘索维金娜那样,享受当下,超越自我,活出最好的年纪;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无论年龄大小,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就是最好的年纪。结尾段,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参考立意】
1、最好的年纪,自己来定义
2、超越自我,就在当下
3、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自己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三:
作家莫言从中国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坚定创作信心,又与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交流互鉴,最终成为文学巨匠。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材料一可以概括出“文化自信”这一核心观点,并指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倡导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可以给予人们深厚的精神力量,提供奋进的精神动力。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则强调文明互鉴的意义价值。互鉴,即相互借鉴。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文明互鉴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明的更新和发展,使得世界文明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材料三:莫言的成功是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相融合的成功范例,也暗示了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不偷换核心概念,能准确阐释“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两个方面,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概念的意义分析,能合理安排两者的关系(文化自信是文明互鉴的基础,文明互鉴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立意】
1、自信乃互鉴之始,互鉴是自信之成
2、立足文化自信之基,共谱文明互鉴华章
3、坚守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互鉴
4、坚定自信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互鉴共赴美好未来
5、持文化自信心,行文明互鉴事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赛场上,“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被聚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我叫廖珮盛,来自山东临沂,是一名窗帘安装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廖珮盛他媳妇,我叫刘晓晖,我从百人团里冲出来了。”赛场下,这对夫妻开着一家窗帘店,每天与尺子打交道,跟布讨生活。对他们来说,比赛之后日子还像往常一样,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这是一则时事新闻材料。
材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主要是通过引述人物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的自我介绍,点出新闻的主人公及其身份——“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第二层叙述两人在赛场下的日常生活——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
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一边做着窗帘,一边背着古诗,并凭此双双闯进《中国诗词大会》的“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他们把诗中意境融入日常生活,将读诗、背诗作为一种心灵的愉悦,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读诗、背诗让他们的生命更加充实,精神更加安宁,生活更加幸福。不仅如此,“窗帘夫妻”还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普通大众对于“幸福”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已经从单纯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到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盈。
【参考立意】
1、勇敢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
2、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
3、用诗意装点我们的人生
4、真正的幸福在于精神丰盈
【好题速递】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名校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他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他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数学才能,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的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一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2024届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报道,某医院急诊科单月接诊了1700多名18到25岁之间的年轻人,其中多为外伤、腹病、胸闷。短视频平台上,“脆皮大学生”被网友热议:“伸个懒腰,脖子断了”“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看似玩笑,却引发广泛共鸣。
明明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应该精力充沛、生龙活虎,怎么突然就“脆皮”了?“脆皮”是大学生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自我嘲讽,但自嘲更要自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