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从一开始就做炒股软件的大智慧和同花顺,东方财富以财经门户起家。当年主要的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和网易都有经营多年的财经频道,而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也有和讯、金融界和证券之星“三大金刚”。作为“后生”的东方财富网要面对的是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市场环境。
东方财富网的创始人沈军是证券行业中的老江湖、国内第一批注册证券分析师,在各大财经媒体都以“其实”为笔名发布评论,是当年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大咖。
正是由于沈军对互联网与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东方财富在创立的十年间,通过“股吧”将社交引入门户积累了用户,创立“天天基金网”抢占基金第三方代销的先机,以及通过并购通信证券,布局互联网证券业务,实现了业务的“三级跳”。
尤其是当2013年11月腾讯与国金证券宣布合作的消息公布之后,媒体就以大标题互联网“入侵”券商宣布又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无论是用户积累、信息技术、行业相关性,没有哪个行业比金融信息服务提供企业更适合做券商业务。只是此前受制于监管、券商进入的门槛和牌照等因素,金融信息服务企业与券商业务之间仿佛隔了一道玻璃墙,能看得见,但摸不着。所以,一旦这个玻璃墙出现了口子,所有人都会铆足了劲往里挤,包括大智慧、蚂蚁金服、京东都纷纷传出收购券商的消息。
2015年2月7日,东方财富停牌,筹备资产重组事宜,拟作价40亿至45亿元,收购同信证券100%股权。4月16日,东方财富的股票复牌后,连续拉了11个涨停。
据统计,2015年1月至5月期间,东方财富的股价从31.94元/股一路高歌猛进,最高达到179.03元/股,上涨了460%,率先成为创业板首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
同时也代替大智慧,成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互联网券商而集万千荣宠于一身的东方财富,怎么业绩也出问题了?
往大了说,是互联网证券这个子行业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这就好比一个普通出身的小伙子把追求多年的白富美娶回家之后,发现白富美的各种缺点慢慢原形毕露,多年的美好印象也逐渐化为泡影。率先“吃螃蟹”的东方财富,必定受累其中。
可为什么互联网证券的这把火没能持续火热下去呢?
首先,证券产品是所有金融产品中最早连接互联网的,多年来一直进行着自主优化,所以证券行业留给互联网改造的空间机会并不多。一般券商业务中除了开户之外,其他业务基本上早就实现互联网化,剩下的机会主要在获客、帮助投资者降低学习与操作难度等场外工作,互联网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传统的信贷、保险、理财等原本交易大部分是在线下,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大量的线下交易搬到线上,提高效率。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领域的相关服务因为门槛低且竞争十分激烈,传统券商和互联网券商的开户成本和佣金率基本相差无几。而证券行业对于高端客户的服务并没有太多的特色性,主要是提供更低的佣金比例和操作上的一些建议。不像理财、消费金融、保险等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和场景可以挖,存在通过技术和网络平台降低服务门槛的机会。
不仅如此,证券行业还有明显的周期性,牛熊转换对于用户活跃度影响非常大。当处于熊市时,拓展新用户很困难,存量用户的活跃度也会下降很多。互联网证券本身的价值也就随之下降。
只能说梦想和现实是存在差距的,东方财富在完成了“三级跳”之后遇到了市场的“引力”,2016年业绩同比出现了近20%下滑。伴随着市场对互联网证券前景的看淡,出现一定数量的机构减持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其收入构成来看,下滑最严重的是上年度实现了高增长的基金代销业务,由于2016年整体市场的不景气以及第三方销售同业竞争的压力,相关业务营收出现了64.35%的负增长。证券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增长比较抢眼,但均是建立在2015年低基数的基础上(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