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字节跳动旗下公益项目“头条寻人”成立5周年。
5年间,头条寻人弹窗推送了13万多条寻人启事,帮助超过15000个家庭团圆。
每一次团聚,都是一次奇迹。
这背后,离不开无数志愿者和热心人士的不懈努力。
依托头条寻人全国志愿者联盟,外卖小哥、医院护士、出租司机等,纷纷加入到科技寻人的接力中。
这些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在其中也施展着各自的“绝
技”。
洪成木(
头条ID:@洪成木
)是福建泉州的一名骑手,和很多外卖小哥一样,每天在城市里穿梭。
不同的是,他经常关注头条寻人发布的走失者信息。在工作之余,洪成木帮助25位走失者与家人团聚。其中有八旬老人,也有存在智力障碍的女性和青少年。
电动车是洪成木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每天,他在接送外卖的同时,借助寻人接力,将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张士巧(
头条ID:@白衣天使心灵故事
)是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2017年,头条寻人和张士巧所在的医院合作,帮助走失的精神疾病患者找到亲人。4年间,她和同事帮助超过500个家庭团聚,其中98位走失者是通过头条寻人找到的。
在跟患者沟通的时候,她常常借助地图册,引导对方找到自己的家乡。
刘德文(
头条ID:@劉德文里長
)是台湾高雄左营区祥和里的一名里长(类似于居委会主任)。10多年来,他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之间,将已故老兵的骨灰带给大陆亲人。
2017年,头条寻人两岸寻亲项目启动,刘德文成了一位志愿者。截至目前,他已帮助200多名台湾老兵叶落归根。
他并不富裕,但每次送骨灰,他都要多买一张机票,多订一张床铺,用来放置装有骨灰坛的书包。这是对逝者的尊重。
邱忠奇(
头条ID:@爱心志愿者奇人奇事
)是沈阳的一位出租车司机。
2018年7月22日,他收到一条家属求助,希望帮忙寻找一名87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的走失老人。恰巧在前一天,他收到今日头条弹窗的一条沈阳救助站寻亲信息。两条信息一比对,救助站收助的老人,正是家属苦寻一个月的人。
这位出租司机经验丰富,很少出错。他手里的方向盘,也为更多走失者找到了回家的路。
王春梅今年53岁,5年前在河南南阳开了一家爱心粥铺。
2018年8月,王春梅在手机上看到了周围人转发的头条寻人信息,发现里面走失的老人正在店里喝粥,立刻联系到对方的家人。
5年来,爱心粥铺成为王春梅帮助走失者和流浪人群的营盘,也让很多人感受到团聚的温暖。
陈民华(
头条ID:@anny204
)是福建泉州的一位童装店老板。
2018年9月,她无意间收到了一条寻人弹窗:泉州丰泽区15岁女孩和家人失联。几个小时后,陈民华去便利店买面包时,碰到了这位离家出走的女孩。
她一边和小夏搭讪拖延时间,一边联系女孩父亲。仅仅20分钟后,父女得以团聚。
李新海(
头条ID:@李新海3416
)来自河南南阳,是广东佛山的一位维修工。
他的叔叔是聋哑人,于2017年10月走失。李新海曾通过头条寻人得知叔叔的下落,但赶到救助站时,叔叔已经离开了那里。
后来,李新海还是经常浏览寻人启事。虽然自己的叔叔没有找到,但他通过头条寻人帮助15位走失者与家人团圆。这名维修工人用自己的爱心修复了走失家庭的裂痕。
唐蔚华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