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国际智库
凤凰传媒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主方向为国际局势研判和企业国际化服务。国际问题方面:拥有先行军、战略家、与世界对话等文字栏目及大国小鲜视频栏目;企业国际化方面:拥有凤凰全球日报、凤凰全球内参、凤凰指数等资讯产品和月度沙龙凤凰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CZ6304,紧急备降! ·  17 小时前  
新闻株洲  ·  时尚芦淞,元宵节有好戏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国际智库

联合国气候大会前方观察:特朗普虽“退群”,但美国一直都在

凤凰网国际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1-13 21:16

正文

编者按

11月11日,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美国气候特使约翰·波德斯塔出席了美国代表团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并发表讲话。作为拜登政府的首席气候外交官员,波德斯塔主要说了些什么?他将如何回应特朗普上台后的“退群”主张?他怎样评价中国在气候问题中的地位?《凤凰大参考》为您解读。
文丨凤凰网国际主笔 屈功泽
编辑丨黎人恺
“(这场会议)没有同传”,身材高大的美国官员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可以把(同传)机器给我,我拿回去。”说罢,他礼貌地从笔者和旁边同行的手中接过小小的同传耳机,放回到刚刚才热情地把耳机发放给我们的阿塞拜疆小姑娘身边。

没有同传当然不是一件要紧事儿,毕竟在场的记者不论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阿塞拜疆人,几乎人人都有录音设备和即时转写软件。但这场发布会的内容需要有一个“同传”给外界,却是所有记者的共识。在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获得美国大选胜利后的第5天,第二十九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 由民主党拜登政府派出的美国代表团会在这场大会第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些什么?作为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最高官员,总统气候问题特使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怎么回应候任总统倾向于否定气候变化的态度?他会谈论中国吗?这些都是大家拭目以待的焦点。

发布会上的波德斯塔:尴尬、坦率与坚定

“大家下午好,向那些有可能走错房间的人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波德斯塔。”特使以一个幽默的开场白开始了发布会,但在随后的发布会上,基本上都在低头念稿且略显磕巴的他,口中吐出的几乎都是沉重的话语。

“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气候行动的人来说,上星期美国大选的结果显然令人非常失望”,“很明显,下届美国政府将(在气候承诺)掉头行进并逆转大部分的进展”,“他(特朗普)发誓要废除我们的环保措施,并让美国再一次退出《巴黎协定》”……对于特朗普和下届美国政府可能将采取的措施,处境尴尬的波德斯塔表现出了非常坦率的态度。同时,他也表示, 虽然下届美国政府可能会把气候问题摆在一个次要位置,但遏制气候变化的工作在美国仍会继续下去。

特朗普明年一月上任后或将退出全球气候公约。图源:美联社
“这场(应对气变的)斗争比一个国家的一次大选,一个政治周期的轮替要更重大,这始终会是一场重大的斗争。”

而相比于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坚定话语,接下来的媒体问答环节却又回到了一个尴尬的状态。面对一双双高举的双手,波德斯塔并不掩饰提问记者早已被“内定”的事实,他低下头,直接念出被选中的媒体和记者的名字,有时候甚至在答完问题之后无缝衔接地立马念出下家媒体,暴露出这则回答也是早早拟好的这一事实。此情此景,让笔者不禁联想起了那位一开始收回同传耳机的官员,扭头看去,他矗立在座席后面,直视前方,目不转睛。

被选中的幸运儿记者们的问题,有一些是直面技术细节的,但尖锐的问题仍然存在,BBC记者的提问非常直接: “波德斯塔先生,这会是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开始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他们有义务站出来。”波德斯塔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特朗普虽然“退群”,但美国一直都在

事实上,即将再次迎来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对于中国的态度,宛如刚才回答问题的波德斯塔。即使美国准备再一次退出《巴黎协定》,并“官宣”将把气候问题放在次要位置, 但在把握气候问题的话语权方面,和在对于中国减排的呼吁上,美国丝毫不会放松对中国的压力。 即使历史上最大的累计碳排放国其实仍然是美国,但在波德斯塔的口中,中国必须“站出来”,且换不到一句他口中的“领导作用”。

2024年9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会见美国总统气候特使波德斯塔,双方就循环经济议题进行交流,一同落实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来源: 中国外交部
纵观历史,虽然特朗普出格的言论和举措是非常罕见的,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政治议题以来,美国一直不乏持气候怀疑论的政治势力。1997年,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0票一致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限制美国签署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或“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危害”的条约,这使得美国无法通过《京都议定书》这一重要的气候变化条约,而随后的小布什政府更是在气候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前任克林顿政府的保守态度。在上任短短两个月后,小布什就背弃了自己的竞选承诺,不再对美国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管,同时有大量的指控认为,布什政府向科学界和媒体施加压力,要求其不向大众传播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1997年 ,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中)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并于翌年签署,但因参议院反对,该条约无法对美国形成约束力。
由此观之, 特朗普的种种对于气候问题的态度,可能是“侮辱性较强”,但在“伤害性”上其实未必要比此前保守政治势力的反气候举措要更具颠覆性。 而波德斯塔在发布会上,对于美国将继续推进应对气变工作的表态,也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美国也一直有着克林顿(戈尔)、奥巴马和拜登这样积极应对气变的总统,民主党在应对气变方面,也有着《通胀削减法案》等对于清洁能源推进至关重要的举措。 美国在气候问题上所做的各项工作,绝不是一句“特朗普退群”可以概括的。

2022年8月,拜登签署《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