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束光
带你认识那些正努力把这世界变好的人。他们的努力值得一束光。不够,那就两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没那么简单,谁在推动DeepSeek的神话?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的经济战线再扩大:全球税收体系面临冲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束光

这个60多岁的老头花光百万积蓄住豪宅,所有人都在羡慕他的“壕”,他却说自己“精神失常”

有束光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8-10-13 13:57

正文

2018 年的第 283 天,司马和你在一起


花110万元积蓄,买下破楼改造成“豪宅”,还请来“管家”和保姆,平时种菜、摄影、逛景区。


这对60多岁的老两口自称为“月光族”,花光所有收入来享受生活,不给孩子留一分钱。


当所有人都在羡慕他们的生活状态时,老头儿却说自己精神偶尔“失常”。



 



在你们的脑海里,老年人的日常应该是什么样的?


帮着孩子带带娃,空了下楼跳个广场舞。


节省是日常,一盘菜来来回回热三遍也舍不得倒,一双袜子缝缝补补穿三年也舍不得扔。


好不容易扣扣搜搜攒下来的钱,不是花在孩子身上,就是花在莫名其妙的保健品上。


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还不是为了你吗……



上面这段描述,是不是画面感十足?仿佛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头儿老太儿?

 

然而前不久,一对老夫妻的日常视频,却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让不少年轻人们纷纷惊呼:“还能有这样的活法!”



花甲之年的“月光族”



一只手缓缓的调试着古董唱片机,一只手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挥动。



这个一脸沉醉的老头儿叫郭柏林,他和妻子王翠芹一起,在黑龙江五大连池,花40万买下了两户大宅子和一个大院子,又花了70万对房子进行改造,将两间房改造成了一座令人羡慕的“豪宅”。



在这座近300平方米的宅子里

有藏书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房

也有宽敞明亮的乒乓球室

院子里甚至还有一个郁郁葱葱的小花园。



怎么样?是不是听着就觉得羡慕?


别急,更“洋气”的,是这座别墅里,还有个“管家”和“保姆”来照顾老两口的日常起居。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起来,在餐桌前吃一顿阿姨准备好的丰盛早餐,然后在管家打理好的小花园里舒舒服服的晒个太阳。


中午吃完午餐,悠闲的拉一段手风琴,或是在乒乓球桌前来一局PK,消化一下午饭。



遇到天气好的时候,管家会开上车,带着老两口去景区兜个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老两口一定是“家里有矿”,才能过得上这样的“英伦贵族式生活”。

 

然而并不是这样。


用老郭自己的话说,两夫妻就是妥妥的“月光族”。

 


“你看着我好像挺富有的样子吧?我其实是精神富裕”

 


花光所有的积蓄和收入来享受生活,郭柏林的想法和一般老人不太一样。


“我为啥要给孩子留钱?”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

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郭柏林的想法,让网友的评论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化。


一边是怎一个羡慕了的——


很多网友觉得,郭柏林夫妻的生活简直“酷的没边”。能过真正为自己而活,不被子女捆绑,也不去过多的干预子女的生活,这才是老人该有的生活态度。



孩子能成事留钱给他们干嘛?孩子不能成事留钱给他们又干嘛?

 

这就是林则徐说的:“子若强于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在老郭看来,辛辛苦苦给儿孙存个百来万,自己到岁数了眼睛一闭,一点意义都没有。还不如自己过的幸福,才是真正给孩子的福气。



司马想到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啃老族


事实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成年的孩子因为向父母伸手要钱未果,从而当众殴打老人,在警方干预后,老人们往往会反过来为儿女求情。

 

这些看似极端,但却十分真实的事件,描绘的是中国式老父母的独有形象.


似乎老父老母,就理所应当把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从牙缝里攒出每一份钱来“孝敬”孩子。

 

郭柏林夫妻则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可以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活法,卸下束缚,成全自己。



王蒙曾经提出过“黄昏哲学”,他说老年才是最好的状态。


“我年轻时扛过二百多斤的麻袋,现在扛不动了,我没有什么不安,这是上苍给了我这样的豁免,我感谢上苍,我无需硬较劲。”


有不少人觉得,郭柏林老两口,就是把这种“老来福”的状态演绎到了极致。



“郭柏林 摄”



除此之外,另一部分网友则将关注点放在了钱上面。


“说白了还不是有钱”

“110万的积蓄,每个月2万的工资,老头老太肯定不是什么一般人”



这一点上,网友们还真没猜错,郭柏林老夫妻的确不是“一般人”。

但并不是网友们所猜测的高级公务员,退休富豪等等。


王翠芹说他们俩从前大庆农场的知青,而司马觉得,或许用“艺术家”来形容他们更为合适。

 


如果有黑龙江或是内蒙古的光友,应该对这个名字非常耳熟。在两地旅游局提供的宣传照片中,很多都标注着“郭柏林摄”

 

郭柏林,这个看着没啥特别的老头儿,实际上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

……



他手下的照片,见证了众多拍过的照片见证了旅游景区的变迁。

 

1954年出生,这个60多岁的老头,拍了30多年的照片,对于美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凌晨三点,踩着1米深的积雪攀登凤凰山,就为了抓住雪山的日出的瞬间。

 


扛着几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在冰天雪地间行走在火山岩石上,终于拍下了闪耀的星轨。




啃着不知道几天前的面包,冒着流沙一般的风雪,守在将近零下30度的冰湖边,这才有了莲花湖的冰雪奇景。



为了找到梦里的雪村,一天内行驶八百五十公里,凌晨2点多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拿起相机就拍下了雪村上的星空。

 


他的相机里有北方的凌冽壮阔,

也有南方的温暖多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