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色字长期关注
本文记录的是,白岩松2005年录制《岩松看台湾》时,参访证严上人与台湾慈济的种种感受。
通过文字,小编看到的不仅仅是白岩松讲述他眼中的证严上人,更是他透过证严上人和慈济,在超越了佛教表象之后,触摸到的爱。
一提到佛教,好多人马上想到大年初一时香火缭绕的庙宇,又或者深山寺院里的僧人。当然,可能还包括有事相求时要抱的佛脚,又或者许愿还愿的功利之地。难怪有学者略带玩笑般地评点:相当多的人,与佛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
见到这一切,佛会不会皱起眉头,似乎是哪里出了差错。是佛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是过去我们对佛教的态度错了,还是当下这个时代错了?该与佛教紧密相关的智慧在哪里?与慈悲心连接在一起的爱,又在哪里?
如果人们去见佛,似乎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很远很远之前,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顿悟还有什么意义?这个时代的佛教,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不是走到了一个新的叉路口?
证严上人
2005年夏天,《岩松看台湾》这一电视行动启程,这是内地电视摄像机第一次全方位不带偏见地走近台湾。
这种全方位,就包括走近慈济,走近证严上人。这当然是内地媒体第一次地走近,甚至我们的申请在两方面获批,都让我们自己感到一些惊讶和不可思议。
台湾佛教界早已拉开「人间佛教」的改革大幕,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和慈济的证严上人,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慈济的总部,在台湾东部的花莲。
早上五点多,我们就来到总部的静思精舍听志工早会,我们到时,大堂里已都是人,包括志工、信众,甚至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学生。
我以为会念经,但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证严上人和现场的人们并通过电视屏幕和台湾各地的慈济人,在讲生活,分享生命感受,当然包括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思考。
慢慢地我从一个记录者变成心灵的参与者。炎热的感受慢慢退去,周身感受到清凉,慈济在我这儿,第一次展现出人间佛教的魅力。如若讲经,也许我们很远,但一早晨讲爱,我们离得却很近。
后来突然明白,岁岁年年,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这样的早课从不间断,讲爱的过程中,不就是在讲经吗?在爱的传递中,与生命有关的智慧开始执著地显现出来。
慈济总部
早会结束,我们有幸与证严上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或者也可叫采访。
上人削瘦,印证着「吾貌瘦,必肥天下」的名言。她出生于1937年,与我母亲同年,属牛,这又拉近了我与上人的距离。
但真正消除了距离的是她的智慧与爱,没有了宗教带来的敬畏,而是对社会对生命的关切,甚至是她的一点忧虑:那么多事要做,感觉时间不够用,来不及……
触动我的,是上人与慈济志工之间的约定: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私为大私」。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动中,我们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爱,是一种最大的修行,它帮助我们自己,成佛。
慈济志工
告别了证严上人,在慈济总部拍摄,这里没有简单意义上的晨钟暮鼓和香火缭绕,没有仿佛与尘世无关的僧人,更没有世人带着欲望而来的焦虑,这里似乎都是信众,也都是志工,更都是主人。
医院里忙着治病救人;田地里忙着种菜,因为要自食其力;还有忙着短暂开个会,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灾难,都天然地与慈济有关,他们要伸出手去。
而当天下午,一个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从这里出发,转机香港,晚上,一台骨髓移植手术将在北京开始,一个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这样的生命接力,在台湾和内地之间,已进行了九百多次……
终于要告别这块已让我几乎忘了宗教忘了寺庙的清静之地,只是,这里忙碌人群中的那份安静让我有些不舍,还有那平静下的快乐。
我终于找到了面对慈济的感受。
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面对证严上人,所有慈济人,运行良好的佛教,包括佛,都该是如此!
慈济志工
在慈济的采访过程中,一直有一位兄长陪伴着我们,他话语温和,行事干练,并且对电视行业似乎了如指掌。
这位兄长是慈济人,他叫何日生。
一聊才知道,多年前,在台湾,他是屡获大奖的电视主播。终究是缘份,被慈济的爱和上人的智慧所感召,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成为慈济理念推广和传播的干将。
有了慈济虽然短暂但却印象深刻的采访之后,他当初为何放弃光环笼罩的主播位置,这个问题便不用再问。
慈济中特有的爱与智慧,自然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可能也正因为此,何日生兄已不安于独享,用文字成就这本书,拿出来与我们共享。
在迷茫和焦虑的当下,这些文字这本书,是一种功德。
我先拿到了这本书的台湾版本,由于竖排,我读得很慢也很仔细。读一会儿想一会儿,慈济的智慧与何日生兄的思考扑面而来,想不投入也难。
如今,这本书有了内地的简体版,可我相信,您依然会读得很慢,因为一念之间,却是千年悠长的岁月,一念之间,有东方心灵的左思右想,更有千万慈济人深藏爱在其中的行动。但更重要的是,有你一直在寻找的自己。
慈济志工
如同慈济在人间,何日生兄的这本书,也行走的可亲可近,仿佛在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便让智慧尽在其中。我知道,这是一个快乐与幸福都缺乏的时代,不过,好的一面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慢慢寻找。慈济人的努力,或许,是其中的一种答案。
佛教仁厚,不求你顶礼膜拜,只言:人人心中都有佛,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
所以,好的信仰,不是让你失去自己,而恰恰是在其中找到自己,这便是投奔智慧与迷信之间的区别。
好吧,打开这本书,读到慈济人的爱和智慧,终于有一天,合上书,看到你自己,一个因为有爱,而单纯快乐的自己。
世界,将因此而变得更好一点儿。
白岩松在2014年的一次活动中也曾谈到当年台湾的参访之旅。
他说,说到宗教,我们会说信仰。这个「仰」字就好像决定了你的所有态度。
但是,在慈济一天和证严上人交流后,我从证严上人和慈济身上看到了即有「信仰」,也有「信平」,还有「信下」。
需要「仰」的是所有人都期待,每一个人都爱心的传递,能够相信人世间更美好的东西,能够去亲手制造最美好的人间,这是我们要仰的。
「信平」我觉得慈济在关注的都是现实生活,它非常平视这个社会,看到这个社会在发生什么。
我觉得还要有「信下」的这一面,佛教是希望我们通过修行度一切的苦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别人度苦厄,来修正自己的心。
我们的社会一定要找到一种信仰,不一定一定要用宗教去表现,但宗教所蕴含的东西会成为一种支撑。透过慈济所传递的人性的大爱和大美,一定会成为其中重要的支撑。
来源|网络
编辑|妙灵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
亲仁书屋,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圣贤教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长按二维码 添加关注
获取最新免费赠书及其他福利
QQ:2655583442
电话:010-81526171/18911419762
淘宝店: https://shop107181423.taobao.com
推荐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选看幸福人生系列图书。